六枝特区山地蓝莓园主要病虫害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2016-05-30 10:48黄丽杨胜英唐琳
南方农业·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六枝特区蓝莓防治措施

黄丽 杨胜英 唐琳

摘 要 2015-2016年,笔者在六枝特区月亮河乡补雨村蓝莓园种植基地进行系统调查,发现11种虫害,为害严重的有4种;病害为害严重的有3种。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发生及为害特点,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简单叙述。

关键词 蓝莓;病虫害;防治措施;六枝特区

中图分类号:S436.6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01

蓝莓,又名越橘,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是多年生灌木类落叶或长绿果树。果实酸甜可口,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果汁、果酒、饮料[1-4]。果实营养价值高,除一般的果糖、维生素外,还富含抗氧化剂、花青素和类黄酮,其独特的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关注[5],有“世界水果之王”的美誉。目前,全球对蓝莓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6]。随着蓝莓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增和种植年限的增长,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也逐年加重,开始成为影响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素[7]。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种植蓝莓,在蓝莓的芽、叶、花、果和根茎部位都发现病虫害;智利于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蓝莓种植,已发现46种有害生物;我国山东、上海、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也在蓝莓上发现数十种有害生物。这些有害生物通过为害相应部位,造成植株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和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能导致整株死亡,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或绝收[8-10]。

六枝特区属山地地貌类型,夏季平均气温20.5 ℃,全年总降水量1515.5 mm,无霜期270~320 d,全年日照时间1262.3 h,具有丰富的气候类型,且80%为酸性土壤,即土壤、温度等自然要素均满足蓝莓生长发育需要。加上当地政府“三变”改革政策的推动和中国首个山地功能农业(扶贫)综合示范区的技术指导,特别适合精耕细作的蓝莓等高端水果的种植和推广。

六枝特区蓝莓基地主要种植品种为兔眼蓝莓,为摸清六枝特区山地蓝莓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笔者于2015-2016年以定点调查的方式对月亮河乡补雨村蓝莓园基地进行调查,时间在开花至挂果结束期,每20d天调查一次,采集相应病虫害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对蓝莓园基地的系统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1 蓝莓主要害虫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六枝特区蓝莓园常见害虫主要有: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粉蝶灯蛾(Nyctemera adversary Schaller)、尺蠖(Geometr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Linnaeus)、二星蝽[Eysacoris guttiger (Thunb.)]和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speculum(Walker)]等,其中为害严重的有铜绿丽金龟、黄刺蛾、二星蝽、黑腹果蝇等。下面简单叙述六枝特区为害严重的几种虫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1.1 铜绿丽金龟

为害症状:成虫取食花蕊或嫩叶,将花的雄雌蕊全部吃光,影响授粉,造成只开花不结果,还啃食果实。幼虫(蛴螬)主要为害根部,老熟幼虫在地下咬食植株根部,严重者把所有須根全部啃断,造成根系无法正常供给养分和水分,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一是在深秋或初冬翻耕蛴螬严重的地块,不仅能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并且能将大量蛴螬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等;二是根据其趋光性,在果园安装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三是人工捕杀,利用其成虫假死性,傍晚在果园树下铺塑料布,再摇动或震动树干,将伪死坠地的成虫收集起来集中杀死;四是利用清晨铜绿绿金龟活动量小的特点,可在花期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7d一次,连续3次,防治效果明显。

1.2 黄刺蛾

为害症状:低龄幼虫啃食叶肉呈网状,大龄幼虫蚕食叶片成缺刻,只残留主脉和叶柄,甚至吃光大部分叶片。

防治措施:一是消灭越冬虫源,集中销毁摘除的虫叶;二是在果园中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三是在幼虫孵化盛期用4.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100mL对水100L喷雾。

1.3 二星蝽

为害症状:以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若虫、成虫均能为害。为害部位为植物的叶、花、蕾、果实和嫩梢,组织受害后,局部细胞停止生长,组织干枯成疤痕,硬结,叶片局部失色和失光合作用,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一是冬季清除枯枝蔓、落叶和杂草,刮除树皮,进行沤肥或焚烧;二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集中为害期,晃动枝蔓,令其落地,捡拾装入玻璃瓶,密封致死;三是药剂防治,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4 黑腹果蝇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果蝇卵被产于果实(成熟、近成熟)果皮下,孵化后的幼虫取果实汁液为害,待发育成老熟幼虫后咬破果皮脱出导致受害果实变软、腐烂流水,失去食用、加工价值。

防治措施:一是清除田间虫果,在蓝莓成熟采收期间,及时在田间清除落果和摘除烂果、虫果,并集中深埋和销毁;二是悬挂果蝇引诱剂,在蓝莓膨大期至采收期间大面积悬挂果蝇引诱剂(甲基丁香酚),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将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1.5 m左右的树冠上,每667 m2挂4~5个瓶,采用梅花式排列;三是利用趋化性诱杀,將白糖、醋、酒、清水、敌百虫按5∶10∶10∶20∶1的比例配成混合液体,装进饮料瓶(去上部)中,每667 m2挂5个,每4~5 d换一次,下雨天及时更换;四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成虫。

1.5 蚜虫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和花,蚜虫从芽中吸食汁液,可能传播病毒,受害叶片营养恶化,出现不规则的卷曲、皱缩,甚至脱落,花畸形不能坐果,受害浆果只部分发育并且果皮边粗,果实变红,水泡状并停止发育。

防控措施:一是清洁果园,消除越冬虫源;二是银灰膜避蚜,在果园上方挂银灰色薄膜条;三是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四是药剂防治,选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连喷2~3次。

2 主要病害

2.1 蓝莓炭疽病

真菌病害,病原为Monilinia vaccinii—corymbosi,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该菌可侵染叶、果实和茎等多个部位,以侵染叶为主,初期在叶片上形成略微突起的小圆斑,之后逐渐扩大,病斑部位在生长后期形成小黑点,也可能坏死,形成穿孔,严重时可引起落叶。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秋冬季清除园内杂草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三是加强肥水管理,定值时合理配方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又不积水;四是培养良好树形,增加通风透光能力;五是及时剪除发病病株,并用25%嘧菌酯懸浮剂10g和10%苯醚甲环唑乳油10g对水15kg喷雾防治,喷2~3次。

2.2 僵果病

真菌病害,病原为Moniliniavaccinii—corymbosl,属子囊菌亚门链核盘菌属。在病害初期,成熟的孢子在新叶和花的表面萌发,造成新叶、芽、茎干和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色。果实感染初期,外表正常,將果实切开后,子房室内有白色菌丝,被害果成熟时变红褐色,果面稍有棱状突起,果实较早脱落。

防治方法:一是清理果园并集中烧毁枯枝落叶和病果;二是在早春芽初展期喷施50%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病的最初阶段;三是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以上;四是果实采收后立即冷冻处理,也可大大减少病害发生。

2.3 蓝莓灰霉病

真菌病害,病原为Botrytis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葡萄胞属。可为害蓝莓的花序、果实、叶片、果柄,初期多从叶尖形成V形病斑,逐渐向叶内扩展,形成灰褐色病斑,后期叶片上着生灰色霉层,花序被侵染后变褐,并被灰色霉层覆盖,侵染果实采收后才腐烂,形成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一是清洁果园,结合冬季修剪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越冬基数;二是加强枝梢管理,加强抹芽、摘心等管理,增加通风透光性能,降低树体内部湿度,从而达到减轻病害流行的目的;三是加强花果管理,清除花瓣残留物,蓝莓谢花后花瓣残体不易脱落,是重要的侵染源,在蓝莓谢花后摘除残留花器,可有效地减少二次侵染;四是药剂防治,在花期喷药,用70%的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在病害发生初期均匀喷雾,隔7~10d再喷一次。

3 鸟害及其防治

兔眼蓝莓成熟时果甜、蓝紫色,是许多鸟类偏爱的食物,特别是麻雀和喜鹊喜欢啄食果实。露地蓝莓因鸟类为害,被啄伤的伤口易感染、变质,常造成产量降低、果品品质下降,据调查鸟害可造成10%~15%的产量损失。

防控措施:一是喷水驱鸟,结合灌溉和“暮喷”进行喷水驱鸟;二是使用驱鸟器、专用驱鸟剂(氨茴酸甲酯)或在园中放置不同色彩的稻草人趋赶;三是设置电子发声器吓跑或轰赶鸟群。

参考文献

[1]方瑞征.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七卷第三分册杜鹃花科(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苏佳明,沙玉芬,李公存,等.蓝莓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J].烟台果树,2012(4):46-48.

[3]傅俊范,严雪瑞,李亚东.小浆果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和加卫,杨正松,唐开学,等.蓝莓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5]杨燕林,和志娇,王朝文,等.云南蓝莓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J].植物保护,2014,40(4):153-156.

[6]李亚东,刘海广,张志东,等.世界蓝莓生产和进出口贸易[J].中国果树,2010(2):72-75.

[7]苏佳明,沙玉芬,李公存,等.蓝莓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J].烟台果树,2012(4):46-48.

[8]任艳玲,周杰,杨茂发,等.贵州蓝莓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15,44( 6):102-105,108.

[9]刘佩旋,郑雅楠,辛蓓,等.蓝莓主要害虫发生防治现状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6):31-35.

[10]王涛,廖炯峰,张毅,等.蓝莓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15(10):118-12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六枝特区蓝莓防治措施
蓝莓建园技术
蓝莓姑娘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关工委召开“五老”人民陪审员座谈会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201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贵州赛区比赛在六枝开幕
六枝特区委离退局把温暖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