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6-05-30 09:18黄小强
南方农业·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造林林业环境

黄小强

摘 要 我国正处于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破坏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林业,林业造林工程逐渐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一些措施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简要分析林业造林的管理办法和举措。

关键词 林业;造林;环境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21

1 林业造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种植存在不合理现象

首先,种植空间不科学。每种树木都有相应的生长空间,一些地区盲目种植树木,没有给树木安排合理的空间,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大量种植树木,影响了树木对养分的吸收,使树木无法得到充足的养分,造成树木不健康生长,抵抗灾害的能力降低。

其次,没有因地制宜。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工作人员事先未分析整理当地的土壤情况和气候环境,致使在造林过程中未能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经常是各种树木全都种植,未按照当地的情况而种植适合生长的树木。盲目种植树木造成树木成活率降低,同时影响树木的生长,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制度。

最后,种植时间和保护措施不合理。一些树木有其特定的种植时间,按照树木的种植时间科学种植,可大大提高树木的质量和成活率,否则,不但会影响幼苗的生长,甚至会造成幼苗直接死亡,从而影响其成活率。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培育人员没有给幼苗提供科学、合理的保护,使幼苗出现生长缓慢,抗病虫害能力低等现象,进而影响幼苗的生长,降低了树木的质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和各种资源的浪费。

1.2 幼苗的培养不科学

如果幼苗培育阶段的工作没有做足,即使幼苗能够长成大树,也会出现水分吸收不均、营养物质不充足、吸收光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1]。在一些地区,培育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能科学地培育幼苗,使幼苗无法健康生长。同时,也因当地存在树木种类单一、数量少的问题,又没有培育出健康的幼苗,导致造林工程的失败。同时,一些地区缺乏科学的技术和成熟的培育基地,无法培育出健康的树苗,使幼苗成活率降低,无法得到足够优良的树木,致使树木的抵抗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受到虫涝灾害的影响。

1.3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制订科学、规范的方案可以为林业造林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造林工程做好后期的监督辅助工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地区依旧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人员调动不合理、利益分配不均、责任和分工不明确等现象更是普遍存在[2],也因此使造林工程在建造过程中困难重重,很难取得成功。工程施工人员和责任人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去培育、照料树木,使树木受到例如水分吸收不足、光照不够、害虫侵蚀等诸多危害,都严重影响到树木的生长,甚者会导致造林工程进展缓慢。此外,培育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育知识,没有合理地培育树木,也是导致树木存活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育过程中有效施肥、除草、灌溉、修剪,不但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对树木的茁壮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

1.4 制订方案不合理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方案制订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其主要是因为工程人员没有在这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精力,不够注重此项工作。同时,在制订方案时,过分注重造林的数量,而没有掌控其质量。同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制订方案,致使工程不能有序快速进行。还有一些地区,忽视了对当地环境和气候的了解,没有种植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忽视了自然环境和气候对林木的影响,导致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率直线降低,一味地追求林业的建造,反而使工程以失败告终。

2 提高造林成功率的措施

2.1 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教育和培训

工作人员在造林工程的每个阶段都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3]。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讓每个工作人员都能从思想上重视造林工程是根本,同时,加强技术上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构建严格的管理、监督和责任机制,提高工程的专业化、科学化,为造林成功提供保障。

2.2 科学合理地种植和培育

科学合理地种植和培育树木是提高树木质量的关键。从多个角度分析种植树木的目的、能够取得的利益和合理地控制种植的密集程度等问题,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造林计划[4]。在实际操作时,使每种树木在不同环境下都能生長最合理,最科学的密集度。同时也应构建更加完善的种植培育机制,并照此机制严格执行。加强技术上的创新和改革,优化种植技术,从而培养出更加优质的树木。同时还要加强幼苗的培育技术,使幼苗更加健康,增加其抵御灾害的能力。

2.3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不断地改革造林工程的技术和制度,我国人民在思想上改变了对原有造林的观念,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造林工程中,也使人民从中受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制度无法切实跟进的问题。在人们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能够集思广益,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对造林工程的建议和方法,也使工程更加科学化、多元化,更加长久地发展。同时各地应该充分了解并掌握本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的种植适宜在本地区生长的树木。切勿盲目种植,否则将适得其反。

3 结语

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里面有着众多困难和冗杂的步骤与环节,其中任何阶段出了问题,解决起来都非常困难,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使整个工程以失败告终。因此,加强管理、落实责任监督机制、提高技术、严格把控是各阶段顺利安全完成的前提,是造林工程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时,人民群众也应该积极投身于林业造林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保障造林工程的顺利完工,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北.林业资源现状和林业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5):233.

[2]潘祥清.工程造林后期管理相关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2):57.

[3]王付.如何正确掌握植树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3):35.

[4]范建亮.提高造林质量的原则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1(4):10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造林林业环境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land produces
环境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