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液体生产种制备关键技术

2016-05-30 11:12刘连强罗莹刘建华王文治翟宏伟钱磊
南方农业·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制备猴头菇

刘连强 罗莹 刘建华 王文治 翟宏伟 钱磊

摘 要 猴头菇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菜之一,一种食药兼备的食用菌。以往猴头菇的人工栽培大多使用固体菌种,其制种周期长、污染率较高、接种效率低。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目前猴头菇规模化生产开始应用液体菌种技术,具有制种时间短、菌种生活力强、接种方便快捷等特点。

关键词 猴头菇;液体菌种;生产种;制备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57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Rull ex F.)Pers.)属层菌纲、非褶菌目、猴头菇科、猴头菇属,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又叫猴头菌,猴菇。猴头菇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我国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现代医学证明,猴头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另外,很多对猴头菇多糖药用功效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目前猴头菇人工栽培多采用固体菌种,制种周期长、污染率较高、接种效率低。而液体菌种技术则具有制种时间短、菌种生活力强、接种方便快捷等特点,非常适合猴头菇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本文将介绍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技术。

1 工艺流程

制备母种→原种(液體摇瓶)→生产种(罐体发酵)→料棒接种。

2 母种的制备

2.1 母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1:马铃薯(去皮)20 g,葡萄糖2 g,琼脂2g ,水1 000 mL,pH值5.5~6。

配方2:葡萄糖20 g,麦麸100 g(加水煮沸30 min,过滤取汁),蛋白胨4 g,酵母膏3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0.5 g,维生素B 110 mg,水1 000 mL,pH值5.5~6。

配方3:麦麸40 g、玉米粉10 g、黄豆粉10 g(加水煮沸30 min,过滤取汁),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

0.5 g,维生素B 110 mg,加水至1 000 mL,pH值5.5~6。

2.2 母种制备及注意事项

根据配方准确称取原料,加水煮沸制作成培养基质。定容后,开始分装试管,装入基质的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4~1/5,然后塞上棉塞。使用高压灭菌锅灭菌,上压前注意要放净高压灭菌锅内的冷空气。灭菌时,一般在温度121 ℃、压力0.11 Mpa下灭菌30 min即可。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下降至60 ℃左右时,即可把试管摆成斜面。摆放斜面时,注意避免培养基粘湿棉塞。

接种母种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后,置于恒温箱中在25 ℃左右恒温培养10~15 d,菌丝即可长满培养基斜面。

3 原种的制备

3.1 原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去皮)20%、麦麸3%、葡萄糖2%、蛋白胨3‰、磷酸二氢钾2‰和硫酸镁1‰。

3.2 原种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马铃薯去皮切片后与麦麸一起煮沸20 min,过滤后定容,加入其他原料,全部溶解后装入三角瓶。三角瓶在使用前除清洗外,还要空灭,灭菌方法与常规灭菌试管培养基相同。每个瓶中放入5~10粒玻璃球(直径0.5 cm),用棉塞塞紧瓶口,再用牛皮纸包裹后扎紧。使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在温度121 ℃、压力0.11 Mpa下灭菌45 min。

冷却后进行无菌接种,然后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72 h。摇床培养时,温度25 ℃,转速140 r/min,培养时间72~96 h。

4 生产种的制备

4.1 生产种培养基配方

葡萄糖2%、玉米粉1%、蛋白胨1%、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酵母膏0.5‰、琼脂2‰~3‰和消泡剂1‰。

4.2 生产种的制备

4.2.1 清洗罐体

发酵罐在每次使用后都必须彻底清洗,去除罐内残存的菌球、菌块料液等杂物,保证罐内洁净。

4.2.2 配制原料

按照生产种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各种原料。马铃薯去皮切片后与麦麸一起煮沸2 min,过滤定容,再加入其他原料及消泡剂。

4.2.3 灭菌

將盛有培养基质的发酵罐推进灭菌仓,通入蒸汽灭菌,控制温度在121 ℃左右、压力为0.11 Mpa,灭菌1 h。

4.2.4 冷却

培养基灭菌完毕后,开启灭菌仓,将发酵罐推进冷却室进行降温,当温度降至25 ℃时即可接种操作。

4.2.5 接种

将发酵罐推到层流罩下,先用酒精喷灯发酵罐接种口消毒,再迅速打开原种瓶并用喷灯将瓶口消毒,打开接种口阀门,将菌种注入发酵罐,然后迅速关闭接种阀门。

4.2.6 恒温培养与观察

接种结束后将发酵罐推到培养区,连接通气阀等。通过进气阀和排气阀将通风量调节至料液体积和空气体积的比为1∶(0.5~1.2)。调节罐压保持在0.02~

0.04 Mpa。培养温度控制在25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通风,避光。

接种24 h后,每隔12 h可从接种口取样1次,观察菌种萌发和生长情况。采用显微镜,低倍、高倍、油镜,观察菌丝生长状况和有无杂菌污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菌种恒温培养7 d左右即可使用接种栽培袋。如果液体生产种不能立即使用,可以在12~15 ℃条件下暂时保存2~3 d。

4.2.7 菌种放罐指标

菌种放罐指标包括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见表1和表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制备猴头菇
猴头菇的营养价值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邻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研究
浅析磷酸二氢铝在氧化铝泡沫陶瓷过滤板上作用机理
金红宝石玻璃的制备历史与研究进展赵毅 刘玉林
异种去细胞肌腱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检测上的应用
猴年吃点猴头菇
猴头菇的古今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