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之文人心境

2016-05-30 05:20张朝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惜物忆往昔辛酸

张朝霞

“物是人非事事休”,拨动了李清照的愁绪如丝的情弦,使她“欲语泪先流”。自古以来,“物是人非”之心境,充斥了几多文人潮湿而丰润的记忆。一样的“物是人非”之心境,不同的文人在表达上却体现了睹物忆往昔、触物感今日、惜物盼明朝等多种层次和一种旷达和释然。

表达“物是人非”之心境的第一层次:睹物忆往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为之荡漾,“冷月无声”,只有心头的记忆在月影下寂寞的喘息。一睹眼前桥在,流水依然,回忆琴瑟和鸣的昨昔,冷月无声,思绪不断。为什么往事总在记忆里沉淀出美丽的模样?想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的是“桂花影”,还有那昨日美丽的脸庞。“雾沉半垒”,消失了曾经丁香般地芬芳,“空余旧迹郁苍苍”。“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变,未央柳还在,却再也觅不到她馨香的温柔。纵使帝王之尊,也只能睹物忆往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寒流”,目睹眼前熟悉的一切,不禁回忆起昨日的美好,纵使伤心的过往,也变成回忆时上扬的嘴角。但是一切都变成了“过去”“曾经”“不再”与“残影”。睹物忆往昔,悲戚之感油然而生,这是一种失落的辛酸。

表达“物是人非”之心境的第二层次:触物感今日

“风景依稀似去年”,有对过往的思念,但重点已经变成伤心今朝的变化。同来望月的人,而今何在?更多的是感伤今朝故人何在。“似曾相识燕归来”,令人无可奈何的是花已向晚,消失了灿烂,所谓伊人,而今何在?今朝,你还好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槛外滚滚长江空自流淌,阁中帝子而今何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春风如昨,人面不知何处去了?今年元夜之时,“月与灯依旧”,不见了去年的人,只能独自垂泪,让眼泪浸湿春衫香袖!触摸着熟悉的一切,为今日的“寂寞”“凄清”“苦痛”与“悲凉”而感伤,这是一种流泪的心痛。触物感今日,这是表达“物是人非”之心境的第二层次,比睹物忆往昔更深一层的灵魂孤独与无奈。

表达“物是人非”之心境的第三层次:惜物盼明朝

聚散苦匆匆,此恨确实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即便是未来未卜,也要给明天一个可怜的期待。今年的花开,颜色却不同于往年,又有谁知“明天花开复谁在”?期待新人现,更盼望旧人归,即便期盼被一次次吹乱,也不会因为衣带渐宽而后悔停息那盼望的情。可怜今昔月,向何处去悠悠?期盼月圆之时,我们能够共婵娟,却等来的是月圆人未圆。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盼相逢,即便是在梦里,梦醒之后消失了柔婉的缠绵。珍惜眼前熟悉的一切,盼望明朝的“重逢”“相见”“依然”与“如故”。惜物盼明朝,当明明白白知道“希望”会被“失望”淹没,当真真切切懂得“期望”会被“绝望”击垮,也要满怀着“期待”与“渴盼”,这是一种滴血的震颤。惜物盼明朝是表达“物是人非”之心境的第三层次。这是深于睹物忆往昔和触物感今日的一种层次,上升为一种旷达的心境。物忆往昔和触物感今日是“物是人非”的常态表现,而惜物盼明朝则是“珍惜眼前”的非常表达。

表达“物是人非”之心境,彰显一种旷达和释然

“物是人非”之心境,其实就是一种“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普遍心理。重要的不是沉浸在过去,也不是哀叹现在,而是正确面对未来。因为每一个昨天都是曾经的眼前,每一个今天都是明天要回忆起来的日子,当然,每一个明天也会变成今天和昨天。迁客骚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了“物是人非”的真情,流淌在文学史的长河里。却沉淀下文人的一种胸怀,那就是旷达和释然。睹物忆往昔、触物感今日和惜物盼明朝,都是在心灵的触角伸到物是人非的角落,而自然绽放的美丽。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写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也许就是人世间最普遍的自然规律。往事皆已成空,我们又怎能“还如一梦中”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将抚平我们的“辛酸”“心痛”与“震颤”。从而让我们走向一种旷达和释然。

物是人非事事休,莫让心境蒙铜锈。用一种旷达和释然的情怀,写一段文字,温暖后来的人。

猜你喜欢
惜物忆往昔辛酸
忆往昔,漆兮峥嵘岁月稠——我与复校时期的漆画教育
惜物
云走长征忆往昔
继往开来忆往昔砥砺前行谱新篇
——记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藏在春联里的辛酸
惜物
惜物
惜物
时光隧道忆往昔
养孩子,甜蜜又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