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疗效比较

2016-05-31 02:39任丽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任丽华

(解放军第266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疗效比较

任丽华

(解放军第266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对比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2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116耳)行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66例(120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6个月的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评分和中耳炎儿童生活质量评分(OM-6调查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微创、有效,能够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术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耳有积液形成,该病以儿童多发。有研究显示[1],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50%~80%,学龄期儿童的发病率也一般超过25%;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为30%~40%[2]。分泌性中耳炎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鼓膜置管术是该病保守治疗无效后最常用也较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由于腺样体肥大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之一,有研究认为腺样体切除术也是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手段[3]。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32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4],且均伴有腺样体肥大;年龄3~12岁;无心、脑、肾、肝胆、胃肠道等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常规保守治疗(如短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无效;分泌性中耳炎的双侧耳病程≥3个月,单侧耳病程≥6个月;鼓膜形态改变;研究方法符合伦理学标准并报经我院医学伦理会研究同意,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全身各系统慢性疾病或严重先天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患儿以及失语者;合并慢性中耳并发症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以及不能配合治疗或不能按时随诊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所有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66例(116耳),男43例,女23例;年龄3~10(6.4±1.3)岁;病程5~14(7.5±1.4)个月;双耳52例,单耳14例;合并鼻窦炎8例,扁桃体炎10例。观察组66例(120耳),男44例,女22例;年龄4~11(6.1±1.2)岁;病程6~13(7.1±1.5)个月;双耳54例,单耳12例;合并鼻窦炎7例,扁桃体炎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术前对患儿行常规体检,排除手术禁忌证。麻醉方式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经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以棉片蘸取0.1%肾上腺素3 mL+生理盐水30 mL混合液收缩鼻腔3次。合并扁桃体Ⅲ度肥大者切除双侧扁桃体。吸引器吸净鼻腔及中鼻道脓性分泌物,将直径4 mm的Storz 0°或70°鼻内镜插入鼻腔,观察鼻咽腔内部结构。将细硅胶导尿管由一侧鼻孔导入直至咽部,把软腭吊起,充分显露鼻咽腔和腺样体。在鼻内镜直视下,电动切割器伸入鼻腔后端,由下而上完全切除肥大的腺样体;若患儿腺样体下极接近口咽处,位于较低位时,则应以弯头电动吸切器自口腔导入鼻咽部,在鼻内镜直视下,由下而上完全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切除肥大腺样体后会让受压迫的咽鼓管咽口完全展开。对侧手术方法与此完全相同。切除过程中需要注意规避咽鼓管圆枕及鼻中隔后端。切割吸除肥大的腺样体组织之后自口腔导入干纱条压迫鼻咽顶5~10 min,明确止血后将纱条抽出。若有必要也可电凝止血。患儿完成腺样体切除术后,于耳内镜下在鼓膜前下方切开鼓膜,吸出鼓室积液并将“T”管置入其内。术后3~5 d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后每月均复查鼓膜置管情况,包括查看置管是否存在阻塞、脱落以及移位等问题,根据患儿恢复情况于术后3~6个月拔管。对照组行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法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评分[5]和中耳炎儿童生活质量评分(OM-6调查问卷评分)[6],随访2组术后12个月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CCES评分包括活动限制、临床症状、医疗资源占用三方面,三项内容所加总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OM-6调查问卷评分包括躯体病痛、听力损失、语言障碍、情感障碍、活动限制、家长担忧六项内容,所加总分值越高表明情况越严重。临床疗效评价参照《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4]制定。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语频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鼓膜正常,鼓室导抗图恢复至A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显著改善,鼓膜内陷明显改善,活动度好,语频听力提高10~15 dB但未至正常值范围,鼓室导抗图恢复由C型恢复至B型或由B型恢复至A型;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鼓膜内陷无变化,活动度差,鼓室导抗图无变化。治愈+有效为总有效。

2结果

2.1临床效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生活质量2组术后6个月的CCES评分和OM-6调查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和表3。

2.3随访结果随访12个月内,观察组复发3例(5%),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复发11例(17%),有3例(5%)并发中耳化脓性感染。观察组随访12个月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表2 2组手术前后CCE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术前比较,P<0.05。

表3 2组手术前后OM-6调查问卷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术前比较,P<0.05。

3讨论

多种原因导致的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使得无法补充中耳内被吸收的空气,致使中耳内形成负压,长期负压会扩张中耳黏膜中静脉,增加血管管壁通透性,因此渗出的血清会积聚在中耳内部,出现鼓室积液,最终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医学界普遍认为腺样体肥大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综合多种文献[7-10],其发病机制为:第一,增生肥大的腺样体会咽鼓管咽口产生较大的压迫和阻塞作用;第二,感染发炎的腺样体作为一个感染灶会导致咽鼓管的逆行性感染;第三,腺样体释放的炎性递质会明显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进而导致咽鼓管与中耳黏膜水肿。

由于腺样体在小儿6~7岁时达最大,年龄超过10岁之后才开始逐渐萎缩[10],因此年龄3~12岁、腺样体肥大所致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人群。病理原因导致的腺样体肥大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对咽鼓管咽口的机械性压迫[11]。因此,单纯依靠保守治疗由于腺样体肥大诱发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均不理想。有研究报道,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单纯鼓膜置管术,其术后12个月内的临床复发率较高[12]。同时,及时解除中耳负压也非常必要。若无法及时解除中耳负压,则中耳黏膜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如鼓室前部与后部的上皮异变和上皮增厚、分泌亢进、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圆形细胞浸润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13]。

国外研究显示,分泌性中耳炎有可能导致儿童永久性听力下降,并影响其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育,需要尽早治疗[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证实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更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了鼓室积液问题,改善了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与压迫,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临床有效率,还可以获得更低的临床复发率。

同时,诸多研究均证实,分泌性中耳炎会引起患儿的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还会导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行为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患儿的健康成长[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6个月的CCES评分和OM-6调查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相对于对照组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提示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有利于改善患儿的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儿愈后的健康发展,远期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微创、有效,能够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陈伟南,杨海弟,陈秋坚,等.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2):200-202

[2]历建强,吕春雷,亓晓茗,等.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10):445-447

[3]胡斌,王玲玲,雍军.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14,28(7):4-6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2):884-885

[5]黄兆选,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7-838

[6]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99-2001

[7]吴炳光,熊国平,刘芳,等. 口鼻联合径路鼻内窥镜下儿童腺样体吸切术50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551-1552

[8]王媚,潘军燕,李海同,等. 腺样体肥大及咽鼓管咽口形态学特征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2(6):383-385

[9]黄若葵,黄建晖,丁明虹,等. 腺样体肥大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及其转归影响探析[J]. 吉林医学,2013,32(30):6221-6222

[10] Escamilla Y,Aguilà AF,Saiz JM,et al. Tympanostomy tube placement inchildren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analysis of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J]. Acta Otorrinolaringologica Espanola,2009,60(2):84-89

[11] 杨建明,金建平,常涛. 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显微镜下鼓室冲洗和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 江苏医药,2013,39(6):730-731

[12] 路婷,曹桂芳,郭爱萍. 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4):178-179

[13] 芦秦梅,汤庆弟.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65-2567

[14] Kuczkowski J,Sakowicz-Burkiewicz M,wieszewska E,et al.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interleukin-1α,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in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bone osteolysis[J].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2011,73(2):93-99

[15] 马静,李正才,郭亚丽,等. 9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2(3):250-253

[收稿日期]2015-10-30

[中图分类号]R7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2-1318-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2.023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体会
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骨导听力下降的近期观察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探究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初探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