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的工匠精神

2016-05-31 19:38黄海艳张万盈
当代党员 2016年10期
关键词:钢圈冲床轮辋

黄海艳 张万盈

2016年3月28日,潼南区凉风垭,重庆红旗杰勋车轮有限公司内。

车间生产线上,机器轰鸣,火花四溅,一派繁忙景象。

一台机床前,一个身材瘦小、皮肤黝黑、身上满是油污的工人正在忙碌。

表面上,这个工人与其他工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只要一提起他,其他工友们就会竖起大拇指。

原来,就在当月,这位“其貌不扬”的工人获得了一项莫大的荣誉——“全国优秀农民工”。

他就是重庆红旗杰勋车轮有限公司职工蒋承全。

横下一条心 学不成 誓不休

蒋承全今年三十多岁,老家在潼南区梓潼街道(原东升乡)。

由于家境贫寒,1998年,年仅17岁的他初中毕业后,就跟随老乡南下打工。

既无技术又无学历的蒋承全,只能做又脏又累的活儿,小小年纪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蒋承全应聘到了重庆红旗钢圈厂。

在业内,始建于1985年的重庆红旗钢圈厂在那时已小有名气,以生产微、轻、中、重型汽车钢圈及特种车、工程车钢圈等产品为主。

对于这个机会,蒋承全十分重视,他想尽快融入工作。

可很快他就发现:前方的路途是何等艰难!

由于学历低,相关工作经验又不足,他在新岗位上学习起来异常艰难。

“厂里的设备我见都没见过。看到其他工友熟练地操作机器,我心想,这个太复杂了,我怎么能学得会?”蒋承全说。

为此,他曾一度很自卑。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蒋承全有所感悟:“自卑无用,要勇敢认识和面对自己。既然我只有初中学历,我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要能横下一条心,吃得苦中苦。”

由于厂里师傅少,学员多,往往一个师傅带好几个徒弟,因此每个徒弟能得到的指导很有限。

为了学到更多东西,蒋承全绷紧了一根弦:抓紧时间,努力学!学!学!

每天跟着师傅转,出工、吃饭,甚至连上厕所都粘着师傅。

包里总是放着小手册,随时记录师傅的谆谆教导。

虚心请教老职工,细心观察他们的操作要领,不懂的地方他耐心地询问。

他主动要求加班,没日没夜地奋战在生产线上。

渐渐地,蒋承全“上了道”。

宁断一根指 不抱怨 不放弃

没过多久,勤奋好学的蒋承全就被安排操作冲床。

“脚一踩开关,冲床的模具抬起来,向下压,‘哐当一声,一个工件就做好了。”刚操作冲床的蒋承全很兴奋。

但没想到,冲床也给他带来了一生的伤痛。

一天上午,蒋承全像往常一样操作冲床。

突然,一个物件掉到地上,大意的蒋承全没有多想,就准备去捡。

但他却没有注意到,由于操作不当,冲床的模具已经迅速压向了自己的右手。

“啊……”蒋承全一声大叫。

旁边的工友马上冲过来,拉起冲床。定睛一看,蒋承全被压的手指已血肉模糊。

工友们赶紧把他送往医院,因为这次事故,蒋承全食指被迫截掉。

“儿呀,别做这个了,好危险!”父母在医院苦劝。

“就是就是,让表哥再给你找个工作。”亲戚也上阵劝说。

但这一切,并没有打消蒋承全的积极性。

出院后,蒋承全不断反省自己,之所以会发生这起意外,还是因为自己对机械操作不熟悉。

“继续学习,坚持到底!”蒋承全这样激励自己。

泡书店,在网上学习相关机械操作视频,蒋承全学得如痴如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努力和任劳任怨的实干摸索,他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2009年,蒋承全被红旗钢圈厂派到潼南红旗杰勋公司,并被任命为车间主任,成了一名基层管理人员。

新公司刚起步,公司领导就布置了一个大任务:三个月内安装调试完生产线。

“会不会要求太高了?”有同事吐槽。

但蒋承全二话没说,带领工人们加班加点,拼命苦干。

一个半月后,整个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完成,为新公司早日投产立下汗马功劳。

拿出一股劲 敢创新 能创新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蒋承全在当焊接工时,就曾发现一个细节问题:轮辋焊接后,工人们都是随意地放在地上,而进行下一个程序“刮渣”时,工人又要过来把这些轮辋抱过去。

搬来搬去、搬上搬下,浪费时间和体力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

“能不能发明一个类似传送带的东西,把焊接好的轮辋直接传送过去?”蒋承全想。

请示公司经理李奎后,李奎当场表示:非常支持这个好想法。

说干就干。蒋承全马上在厂里找到一些旧钢管和废料等,焊接了一个架子。

看到蒋承全如此积极创新,李奎一甩膀子也加入其中。

一连几个星期,两人都是在焊接机旁捣鼓来捣鼓去。

经过不断地调节架子高度、传送弧度等,他们发明的“滚形线”传送装置终于成型。

现在,工厂里每条生产线都在用“滚形线”传送装置。

它的确很好用——焊接好的轮辋通过“滚形线”直接传送到“刮渣”区,再到“切端头”区,几个工作程序连成一个整体,工人们再不用将笨重的轮辋搬来搬去、搬上搬下。

“不仅增加了安全系数,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是既省时又省力。”工友米祖华高兴地说。

“小蒋同志爱学习、肯钻研,是我们厂里的‘发明能手。”现在,蒋承全已经是李奎眼中的宝贝人物。

当然,他更是整个工厂的“宝贝”,是大家公认的集喷漆、焊接、冲压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人才”。

传好一身艺 不保留 秉真心

最近,刚进厂的年轻工人彭爱民一直有个烦恼。

从某技术学校毕业后,他就来到了红旗杰勋车轮有限公司工作。

可在学校里理论学习居多,实践操作机会少,进入公司后,彭爱民一时难以进入状态,不能将所学迅速转化为所用。

“如果能有个成熟的老师傅来带一带就好了。”彭爱民心想。

很快,他就“心想事成”了。

每台机器怎么操作,原理是什么。

如何更快地学习好操作技巧。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怎样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安全操作机器。

…………

蒋承全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所学教给彭爱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蒋老师教给了我太多。”彭爱民说。

与彭爱民一样有感触的,还有十几个蒋承全的徒弟。

如果你要问起他们,蒋老师教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们一准儿会回答:“年复一年在生产线工作是枯燥的、辛苦的,但如果你能发现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你就会感觉到工作原来是快乐的、充实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蒋承全就是这样,点点滴滴践行着“工匠精神”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2016年3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表彰了“全国优秀农民工”, 蒋承全榜上有名,成为新时代农民工标杆。

猜你喜欢
钢圈冲床轮辋
基于VDI 2230的某新能源叉车对开式轮辋防松研究*
一种新型内涨式橡胶密封圈
选购无钢圈内衣看3点
高速冲床出料过程工件运动状态数值模拟
机器人在轮辋焊缝打磨工艺中的应用
高速冲床喷口压力及位置对工件出模影响分析
小胸女人的胸罩要不要带钢圈?
列车轮辋超声相控阵成像质量分析
轮胎动平衡试验机轮辋材料的优化
车床机和冲床机噪声的综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