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06-01 12:26黄丽娟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拐杖课外素养

○黄丽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黄丽娟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读朱熹的文字,我尤其喜欢这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着读着,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酣畅淋漓、清新明快的水墨画,令人心灵越发清澈明洁。

这两句诗是朱熹用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但今天我要引用它来说明语文素养的提升也需要源头活水,那就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以及社会生活实践。这三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唯有抓好这源头活水,方可觅得清清之渠。

我从小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写字,每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每次闻着那油墨特有的香味,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在我看来,课堂有效教学是学习语文的一根拐杖,课外大量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最优营养剂,社会生活实践则是学习语文的练兵场。从不会到会,从学到做,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过程就像纵横交错的条条小溪流淌聚集,最终都将汇入浩瀚的大海。

之所以说课堂有效教学是学习语文的一根拐杖,是因为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这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师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领路人,他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将学习的拐杖递给我们,让我们有了独自跋涉的勇气和信心。我还清晰地记得初二的语文老师姚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清秀工整的粉笔字,再加上悦耳动听的朗诵,在短短的40分钟内就轻而易举地捕获了少男少女们的芳心。从此,我们班的语文成绩直线上升,在年级组中遥遥领先,这不能不感谢姚老师的引领作用。或许,我心中那颗文学的种子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播下的。

光有种子还不行,还得施加营养,令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直至结出丰硕的果实来。要算我的阅读史,那得从我的幼儿时期开始算起,因为从记事起,我就开始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一直坚持到现在。阅读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无书不欢。所以,这也是一片优质丰厚的土壤,让我的文学之树时时吸取营养越长越茂盛,且不断地结出喜人的果实来。

从学到做是一个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社会生活实践是一个练兵场,也是一个大熔炉,通过千锤百炼、融会贯通,你的语文素养或许便有了质的飞跃。因为,我们从生活中来,又终将回到生活中去,生活当然是我们物质和精神的源头活水。

总之,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拐杖课外素养
相伴
小满课外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拐杖也分左右手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多功能运动拐杖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