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省级媒体客户端的优势与局限

2016-06-01 08:45陈剑桥蒋蕴
新闻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

陈剑桥+蒋蕴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成了时代“宠儿”,传统媒体开始以此为契机抢占舆论阵地。本文选择了浙报集团新媒体核心产品——浙江新闻客户端作为分析对象,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媒介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其时代必然性,并对其优势和局限展开研究。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省级媒体;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

2014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核心产品浙江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客户端”)问世,其定位是浙江政经新闻第一平台。2015年,客户端上线一周年,以“浙就是我”的品牌宣言发布了新版本。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客户端注册用户逾900万,日活跃用户超过6%。”[1]客户端改变了浙江人获取新闻资讯和接受服务的方式,它如何做到用户的稳定增长,有哪些优势和局限?体现了浙报集团怎样的运营策略?

一、基于PEST模型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良好的大环境促进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

1990年前后,传媒的“产业”概念被正式提出,但由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原因,传媒单位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都属于事业单位,距“产业”概念还很遥远。直到21世纪,传媒产业集团化重组的趋势才开始明显。所以,浙报集团组建数字采编中心,运营浙江新闻客户端这一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

(二)经济环境:经济发达地区新媒体先行发展产生示范效应

浙江省面积虽小,但经济发展活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经济模式,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经济发达地区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助于带动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浙江新闻客户端的成功运营,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其他地区也可灵活调整移动互联媒体的运营模式,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三)社会环境:青年人群的新媒体诉求明显

作为聚焦本地新闻的媒体,客户端的使命是关注浙江,弘扬“美丽浙江”,让每一个浙江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数据显示:“客户端主力用户为35~45岁浙江本地中青年群体,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潜在用户为正在从娱乐兴趣向家庭责任过渡的25~35岁青年群体。而且,用户的‘刚需不仅限于阅读新闻,而且对‘功能性服务有巨大诉求。”[2]

如图1所示,页脚工具栏第一项是“新闻”,第二项是“服务”。“新闻”包含了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活动,各地市新闻,涵盖了时政、生活、视觉等多个板块。如图2所示,在“服务”这一栏里,客户端提供了水电煤气缴费、天气、台风、医学报告等生活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四)技术环境:运营团队掌握成熟的软硬件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多人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使用手机阅读新闻的人群进一步扩大。”[3]

浙江新闻客户端依托数字采编中心这个“中央厨房”,整合了浙报集团现有的优势力量和骨干,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最终达到牵引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时政要闻、深度报道、突发新闻等重要事件均可在客户端上体现。

二、浙江新闻客户端的优势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浙江新闻资讯

客户端作为浙报集团新媒体核心产品,拥有着采编资源优势。首先,客户端依托浙报集团数字采编系统,涵盖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以及浙江在线、腾讯大浙网等新兴媒体,搭建了一个大的信息交融平台,在浙江省内做到全方位覆盖。其次,数字采编中心在浙江省辖11个地市均设有分支机构,有比较健全的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完善的新闻发布体系。

其次,客户端积极打造了时局、人文、生活和视觉等丰富的板块。例如,当季节更替,秋天来临的时候,针对“秋叶黄了”这一新闻点,人文频道会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多以文字的内容,着重报道某棵树背后的故事;而视觉频道则会从摄影和美学角度,多以图片的形式,着重展示秋叶的美。

(二)创新性、互动性、可视化的用户体验

客户端有一个原创可视化读图栏目《话图侠》,提出了“画图,画下纷繁和变数;话图,说透本质和动因”的理念。数字采编中心总编辑檀梅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话图侠三个字虽然简洁,却拥有丰富的内涵,图即形态、形式,也就是从平面可视化到立体可视化的不断演化;侠即有情有义,也就是情感化表达。我们的宗旨就是围绕这三个字,将《话图侠》做大做强。”

目前,《话图侠》原创可视化作品已超过300篇,涵盖可视化信息图表、长篇漫画、连环画、HTML5交互大片、游戏以及系列短视频,逐渐从一个相对单一的信息呈现载体发展成集视、听于一体的全媒体视觉栏目。

(三)实用性、贴近性的频道订阅和生活服务

除了新闻资讯以外,客户端还为浙江本地用户提供了大量实用性、贴近性的生活服务栏目。从天气预报、公交地铁线路、航班时刻表这些常规生活服务,到挂号、医学报告、水电煤气缴费,甚至还包括为浙江人民量身打造的台风实时路径和高速实时路况、易堵塞路段,这些人性化的生活服务项目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台风实时路径”服务项目中,用户可以清楚直观地了解近期的台风动向,客户端及时发布台风信息,有利于民众及时应对。在“本地”栏目中,客户端自动更新本地实用信息。杭州频道有杭州吃货、钱报有礼和西湖先锋。主要推送内容如杭州天气、大事件预告、大餐小吃,周边旅游信息等,有利于用户享受“互联网+”的便利。

三、浙江新闻客户端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有学者认为,“虽然技术已经不是现阶段新闻客户端开发的主要瓶颈,但是在阅读模式、字号选择、横竖屏显示等功能及用户体验指标上,传统媒体客户端的表现欠佳,在培养用户黏性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4]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客户端需要更加注重UI用户界面优化、全媒体运营、用户互动等方面,才能更好迎合受众需求。在国内主流媒体客户端中,腾讯、网易等六大门户客户端吸引了大多数用户。所以,作为省级媒体,客户端势必要更加突出本土性和原创性,积极引导用户互动,整合营销,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突出本土性和原创性,深入报道本地新闻

客户端应充分利用强大的采编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本土新闻和原创新闻,加强深度报道。

以视觉频道2015年11月23日的稿件为例,当天视觉频道发稿12篇,按点击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本地热点新闻、本地新闻、国际新闻。可见,客户端用户对本地热点和全球热点都有很高的关注度,所以在新闻的选取上,应尽量侧重于本地热点和全球热点,偶尔穿插少量普通新闻。

另外,浙江新闻客户端还没有新闻搜索功能,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积极引导用户互动,调动参与度和积极性

客户端的大多数新闻下方都有4个选项,从左至右依次是输入评论,查看评论,收藏,以及分享。用户在浏览完新闻之后,均可在页面下方参与留言和讨论,不过参与度不高。所以建议客户端安排工作人员担任“舆论观察员或引导员”,主动在新闻下方发表新锐观点来促进其他用户参与讨论,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评论栏只显示昵称和内容,略显单调。建议对用户进行身份区分,鼓励用户上传真实头像并标注,如教师、医生、记者等标签。另外,还可以将媒体记者单独区分,更好地明确信息来源。或者,像新浪微博一样,对部分用户进行认证,并专门标记出来。

此外,客户端还没有“点赞”功能。许多用户虽表示赞同,但不一定转发或评论,所以建议添加“点赞”的功能。

(三)整合其他产业,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有学者指出,“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不再是党政机关的附庸品,而是需要投入市场竞争中不断磨砺,最终成为能良性生存的传媒产业主题。”[5]作为省级媒体,客户端也应积极投入市场竞争之中。

在用户方面,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前提就是吸引一大批中高端群体,目前客户端稳定的用户群体是浙江省180多万公务员,以及省内外关心浙江的群体。浙江新闻客户端运营方表示,“在‘浙江时局板块,设计之初就谋划以UGC为主的内容生产方式。首先,与省级相关研究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其次,借助品牌栏目的打造,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从而吸引大量中高端用户。”[6]

此外,为了凸显客户端的时代性,建议集聚一批新兴产业专家,与新媒体活跃分子携手,目标领域瞄准高等院校、科技产业园区等“互联网+”等新兴热门行业,全面吸收社会中高级阶层、白领阶层和大学生群体,从而扩大并提升客户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通过舆论领袖进行扩散,形成良性循环。

注释:

[1][2]张宇宜、薛怡.浙江新闻客户端900万客户的运营之路[J].新闻与写作,2015(10):75、7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07-23.

[4]许蓬.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面临的竞争[J].青年记者,2014(9):15-17.

[5]刘辛未.移动互联时代中央及媒体新闻客户端的优势与劣势[J].新传媒,2014(2):46-51.

[6]浙报数字采编中心.揭秘浙报集团新媒体矩阵核心产品“浙江新闻”[J].新闻传播,2014(10).

猜你喜欢
新闻客户端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研究综述
传统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模式、问题和对策
四方面发力,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如何后发制人
新闻客户端社交化传播分析
媒介融合下新闻客户端推广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移动新闻客户端信息推送特点及问题分析
探究省级党报新闻客户端的创新发展之道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解读省级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差异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