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2016-06-01 19:34徐彬刘恬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徐彬++刘恬

摘 要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采取和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如教学模式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教学模式化等问题。本文主要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进行若干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试着探索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化

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采取和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提供有效和多元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就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举。

一、新课改下教学模式概念的重新审视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教学模式正式成为课程与教学独立研究的课题。对于什么是教学模式,乔伊斯在该书中明确指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提高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过程。”[1]还有学者把教学模式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2]。还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为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序”[3]。上述教学模式的一般定义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模式的构建。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首先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的学习模式为主体,以教师的教学模式为主导。最后,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包括教学理论宏观层面引领指导的理想教学效果和教学实践微观层面精心耕耘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包括学习者和教育者中观层面领会和内化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改下教学模式发展的困境

1.教学模式的构建缺乏教学理论的支撑和探索

理论基础是建构教学模式的根本依据和思想来源。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在逻辑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演绎而得,一是在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行动研究中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归纳而得。具体说来,演绎构建的教学模式理论主要是由教育理论者、哲学家、心理学家等思想工作者建立的,一般意义上而言,这一类的教学模式理论影响更为广泛和长远,理论意义也较大,如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模式、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模式等。归纳构建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由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而来,如我国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模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模式等。

基于逻辑思辨、经验推理而构建的教学模式,我国一般是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和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通过对教学理论理解和认识,上升为教学观念,再有意识地对教学观念进行辨析、取舍、整合、梳理,创造出指导实践的一套教学模式理论[4]。此外,国外的教学理论流派比较丰富多样,且内容易于理解、理论框架体系明了、易模仿和指导意义强,引进国外教学理论不需要费太多的时间和人力便可以直接拿来进行教学模式模仿和应用,但往往忽视教学模式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碰撞。到了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化阶段,对于它的理论研究便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种困境会大大影响和阻碍我国教学模式的长远发展,难以取得自己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我国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理论构建大多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实验一步步归纳总结的,并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成效明显,这也大大刺激了一线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推崇和膜拜,一味地模仿和追求模式化,根本说来这些相对成功的教学模式没有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阶段,也缺乏已有教学理论的支撑。

2.教学模式化之风盛行

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学生地位低下、综合素质差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但是由于去教师权威化进程缓慢,教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自由,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教师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慢、创新管理能力不足和教学意识差,使得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走向刻板化和模式化。自杜郎口教学模式和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模式等成功实施和推广以来,对于这些模式的盲目照搬之风愈演愈烈,很多学校都在打着新课改、建设特色学校的旗帜如法炮制一些所谓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流于表层化、浅显化和模式化。表面看来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一派欣欣向荣、成绩斐然,实则内容空虚不堪,理论支撑不足,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模式,正视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已有成功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模仿或照搬出成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实现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内化和整合这些成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构建起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推动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教学模式化很难带来成功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成绩,反而会带来一些难以修正和改变的负面影响。教学模式化下的教师不去钻研教材,不去研究学生,不去学习和内化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久而久之就会思想懒惰,观念固化,思维也随着模式化了,教师的个性化和主观能动性也将会丧失,培养适应时代生活且具有主体创新意识的学生也是难上加难,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情意发展产生较大的戕害。同时,模式化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的差异,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情景而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不仅限制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改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发展的初衷。此外,教学模式化不符合个人进步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三、新课改下教学模式发展的出路

新课改下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和追问已经做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巨大努力,但是教学模式的新发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遭遇到了难以摆脱的新瓶颈。摆脱当下教学模式发展的困境,需从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式实践和教学模式实践主体三方面加强研究和寻求出路。

1.深化理论:重视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加强对教学模式理论的元研究

每个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在不同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5]。同样,对教学模式理论元研究也是未来研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向。

首先,在学习和理解已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融合时代最新理论成果,探索新的教学理论,为教学模式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新的基础和动力。在探究国外先进教学理论的逻辑基础和思想来源之上,融合我国传统优秀的教学文化和代表本土的教学哲思创生出新的教学理论。其次,需要加大长时间的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总结新的教学经验,在对大量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提炼新的教学理论,进而更好地支撑教学模式的发展。我国有大量丰富的教学模式实践,但是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难以上升为教学理论。最后,加强教学模式理论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繁荣盛行之下,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模式的价值、内涵、理念等越来越不明朗,使得在教学模式研究上走向了偏执和盲目,在实践上偏离教学模式的应有之义而走向了模式化,因此,加强对教学模式理论的元研究也应是教学模式发展的实在之举。

2.理性实践:教学模式实践去模式化,拓展网络教学模式

无论是在时空限制的真实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是在脱离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实践里,教学模式实践应加快去除教学模式化,使得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形成动态、平衡、和谐的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应是一个百家争鸣、不断创造的动态过程,具有即时性、多元性、难预料性、差异性等特点。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6]。

教育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过程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教与学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适合和应用的范围领域,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学风格,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特殊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心理,这样错综复杂的大教学环境下进行模式化教学是不可行的,而在现实教学中,为了在复杂中追求简单轻松,教学模式化广泛存在。对于此,我们应该摒弃和杜绝教学模式化,培养教师和学生思维灵活化、自由化和发散化,整合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和适应多元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模式对人的个性和生命意识的培养,促使教学模式走向个性化、艺术化、情景化。

而今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在这种背景之下,涌现出了较多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它们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是对网络教学模式新的探索和构建,在教学模式变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便捷地推进网络教育并使之产生高效率、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果,是网络教育推行者和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3.衡量师生:教学模式基于学生发展,重视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和学生内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对于教学模式理论的构建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推进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层面。教学模式纷繁复杂,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去达到他们的教育目的,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和需要。如果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他们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些策略能够提供给教师有组织的模式和计划,并由此去构建课程,决定课程材料,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行为[7]。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合理应用教学模式的理念,提高教学思想意识,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其次,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使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相对于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而灵活使用。再者,提升教师素质和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师在实施教学模式之前应做好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分析,以便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最后,培养教师将教学模式转化为教学艺术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对已有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领会并灵活有效整合,熟练发挥教学机智,提升教学水平。

学生层面。教学模式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不仅是每一种教学模式所追求的,也是进行新课改的目标和方向。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生活的能力,对于这一目的,现实中的教学模式实践并没有达到,存在偏离教学模式目的的嫌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的努力方向无外乎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在三维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在教学模式实践中体现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情感发展,使师生关系达到良好和谐,这不仅使教学模式变得有效,更能使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使教学过程在一个良好的生态互动圈中进行。

参考文献

[1] 乔伊斯,韦尔.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徐继存,王传金.教学模式研究:何去何从[J].克山师专学报,2000.

[3] 韩洪文,等.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9).

[4] 肖美艳.我国近二十年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5] 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祖洪娟.浅论教学模式与模式化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13(26).

[7] 威廉·威伦,贾尼丝·哈奇森,等.有效教学决策[M].李森,王纬虹,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