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阿苏拉则的故事(上)

2016-06-02 09:17
凉山文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阿苏

前言

彝族大“毕摩”:毕阿苏拉则(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位主要是凉山地区家喻户晓的古代大毕摩、文化大使者。“毕摩”一词,为彝语音译,所指的是经师,有人曾把它译为祭司,但不确切。其中“毕”,为毕摩,即:专肆毕摩文化事业的人,所以说是后人尊称他为“毕”的;“阿苏(石、史)拉则”是他的名。

阿苏拉则出生于江(金沙江)对岸的母孜拉伙(为今云南省巧家县境),其妻为江对面的斯耿土司之女。据彝经《颂毕祖》中的记载和民间传说,拉则三岁立志,五岁从师学毕,八岁出师,九岁纳徒,为神童。因其聪敏好学而学业大进,成人后又施毕在四方,广交朋友,其足迹遍及川南大小凉山和云南巧家昭通等地。上至土司,下至黎民,只要是善人要作善事,他都为其效劳。如此经历多方磨练,使他更为见多识广,博学多闻。因故迁居凉山后,先住于西昌邛海边的吉留赶解(地名),依附于勒格阿史家。所以经云“西昌四周阿苏拉则毕气因与当时居于现美姑县甲谷区的勒勒格家(即利利土司家)有往来,又迁至甲谷居住,后与斯一尔姑(今昭觉县竹核区乌抛乡,与甲谷区隔江相望)的阿兹恩莫家有怨而移居今美姑县洛莫乡境内的吉特窝伙村”,终故于此。

关于他的身世,据传说因阿苏拉则、阿克索祖、阿格俄伙三人受官方的邀请一起到成都去应试,官方以将三人置入蒸笼中蒸煮比其法术之高低,拉则变为冰人而获第一,得金签筒;阿克索祖唯眉毛成冰列为第二,得镀金签筒;阿卡窝伙半死不活,为第三,得银签筒。后阿赶绍祖不服比赛结果,积怨于心,以能否使现今美姑县萨甘乡的吴其尔母山倒立为挑战,肆意向拉则挑衅。拉则将此山咒跨后,阿赶绍祖无能使其复立,恼羞成怒,假意修书给拉则,大夸拉则之能,暗中则浸毒于纸上,使拉则中毒而亡(或说毒死拉则者为著名的苏尼,传说名叫:你尼阿苏)。一说拉则因得病疾而死。拉则逝后,留下一对子女,子愚而女聪。

关于阿苏拉则的世系,据彝经《颂毕祖》中记载的毕摩谱系源流和拉则子孙的口传谱系,自彝族六祖之一的糯祖慕雅卧起,到著名的阿赶丘尼世为15代,自曲涅起到拉则的世系为:

曲涅·母次·甘甘·根根·勒红·阿必·伟史·俄母·阿领·都吉·阿母·等绍·阿研·恒迪·诲啊·井母·曲补·史楚·乍穆·比研·比苦·阿窝·利一·阿曲·嗽嘛·乍争·伙争·海普·海阿·母乌.日乌·日阿·乍穆·阿日·阿领·阿次·阿色·阿海·阿都·尔普·井母·乌啊·阿尔·凯凯·阿布·嗽思·阿者·必俄·必迪·比苦·比苏·拉则共51代。自拉则始,其子孙世系为:拉则·格楚·格易·格果·阿兹(到此世迁入现美姑县典补乡的陈自以纵居住)·伊尔。由伊尔分出三子。长子为毕直,是今阿鲁家之祖,分布于美姑、雷波、昭觉、越西、布拖等县;次子为陈兹,是为今吉曲、吴奇、吴其曲比、毕直、磨手、阿根等家支、除部份吴其曲比分布到甘洛、峨边、雷波外,其它家支都居住于美姑县境内;老三为吉批(另一说,是:阿古或阿称。),为现吉克、绍体甲拉、青吉、瓦苦、马倒等家支,除吉克遍居凉山外,其余皆分布于美姑县境。

以阿古(吉批)系吉克支和绍体甲拉支之谱系来看为:A,吉克支:伊尔(引勒)·阿古(阿称)·毕青(比称)·吉克·阿育(阿吾)·者波·阿拉·克惹·阿古·尔古·毕你·吃惹·尔图·霍尔·尔和·契尔者·萨易·伟哈(住于今九龙县湾坝乡南雕布吴村,毕摩,有四子)·古体。B,绍体甲拉支:伊尔·吉批·吉莫·比曲·俄宙·比克·阿梯·阿易·阿根·绍母·绍体·甲拉·俄洛·俄耻·你者·尔史·母者·阿伙·普祖·兹突·体哈·耿佳(住于今美姑县瓦古乡古觉村,有一子)。再从耿佳之子上溯至拉则为28代,以每代25年计,到2016年猴年,即拉则为约当公元1295年前后的元朝后期人。以陈直系吴奇家和比直系阿鲁家的毕摩谱系计算也与相当。

说起毕阿苏拉则有很多很多的传说,特别是在成人后游毕四方,在其游毕途中和在其游毕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在彝族毕摩和民众中广为传诵,成为人们怀念这位法术高明的毕摩宗师的一种慰藉。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毕阿苏拉则不畏权势,与兹莫(土司,统治阶级。)斗争的故事,并与学徒比法术,帮人们驱除熊、老虎、恶鹰,与水鬼斗智斗勇,给贫苦人做善事,晚年潜心研究彝族文字,整理规范、增补编纂彝文宗教经典、传播毕摩文化,死后仍牵挂着后继有人的问题。相传,他去世后,就变成一只白色的洛诺果布鸟(嘴巴像鹦鹉嘴的鸟),在山林里吐着血在一块石板上用它的尖嘴写字,教他有点儿哑巴的儿子拉则格楚学彝文字等许多动听的故事。这里特选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饭前饭后津津乐道的几则故事。

传说与故事

一、咒人传说传说故事之一

相传,有一次,毕阿苏拉则父女游毕经过斯易尔姑(美姑大桥乡所在地)的阿兹恩莫家地盘时,斯易尔姑地势十分险要,山高路陡、巉岩四起,有条河流从此经过,河水湍急,河上只有一座独木桥,是人们必经之路。阿兹恩莫前后娶了三房大小老婆,生育了十五个儿子,于是他就仗势欺人、持着人多势众,地势险要的优势,霸占了此桥头。在桥头上故意设立了织布机,还派人把守,不管什么人路过此地,都要交纳银钱,要不就不许过。这样用最毒的手段,敲诈过往行人的钱财。

说起阿兹恩莫,为人非常残暴、无恶不作是相当出名的。在他管辖的地盘上,没有谁敢与他顶嘴说“不”字的。当他得知毕阿苏拉则父女,将要从他的地盘上路过的消息后,这个为人十分残暴的阿兹恩莫,就专门安排了许多的妇女,把她们集中在毕阿苏拉则父女的必经的路上,让他们“三年立织桩、三月立织机”,故意把织布机的两端线固定于两个高高的山头上,再把五颜六色的毛线像彩虹般布置于路上,蓄意阻扰毕阿苏拉则从该路口上走过。

毕阿苏拉则到来后,首先轻言细语地与阿兹恩莫商议,想通过此路口到他方去作祈求仪式。结果阿兹恩莫始终不同意,而且还想他——毕阿苏拉则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毕阿苏拉则被阿兹恩莫刁难得没法,最后只好施法力,让他祭祀用的法具从织布机上空飞过,他父女俩则只好忍辱从妇女们布线的织机下走过(这意味着不洁净),结果毕阿苏拉则的一些法器,因受妇女们的玷污,有些失去了法力、有的法器在飞越过程中被飞散流失。从此,毕阿苏拉则与阿兹恩莫家结下了怨仇。

后来,毕阿苏拉则跑到山顶上用金枝插在山头上,诅咒三天三夜后,抓起一把细沙朝阿兹恩莫家方向撒去,这细沙顿时变成滚滚洪流,把阿兹恩莫家倾巢给卷起跑掉了。据说,阿兹恩莫家从此就绝绝嗣了。(吉克乌沙讲述)

二、咒人传说故事之二

有次,毕阿苏拉则被兹阿俄蒲蒲邀请去作大型的送祖念经仪式,历时九天九夜,第一天请他作人畜兴旺方面的仪式;第二天请他专门作五谷丰登方面的仪式;第三天则请他专门给祖灵作崇祛瘟逐疫的仪式。

其女儿史色由女扮男装随其左右,在念经时不慎暴露了女儿身份。被兹阿俄蒲蒲家的管家知晓了,管家将此情况告知于兹阿俄蒲蒲,兹阿俄蒲蒲得知后,非常生气,但转念又想:显得极度地高兴。他高兴的是这天姿聪慧拉则史色是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把她拿下作小老婆不是一件美事吗?!不高兴的是如此重大的送祖仪式让一个女人参与,这即违背了祖上的规矩又亵渎了他祖先的亡灵。

兹阿俄蒲蒲想到这儿顿起歹心,欲杀毕阿苏拉则而夺其女儿作小老婆的想法来。兹阿俄蒲蒲和手下的人正当这样悄悄做准备时,却被兹阿俄蒲蒲家的一个仆人(女童)得知了。平时,兹阿俄蒲蒲家没有把这个仆人当人待的,只有毕阿苏拉则到兹阿俄蒲蒲家作毕时,才把她当人待,而且把毕摩祭祀神后的烧肉不时地送给她吃,仆人吃后内心里充满了对毕阿苏拉则的感激之情。

有天早晨,毕阿苏拉则父女俩,正在埋头作驱逐鬼神的仪式时,这个女仆忧心忡忡地来找毕阿苏拉则,好像心中有件急事,想说出来她又不敢说出来。毕阿苏拉则给她说,祭神的烧肉还没有出来,出来后一定给你留着,这个女仆听后光是摇头,又不肯说出来,毕阿苏拉则问她有什么话要说,这女仆光是点点头。由于兹阿俄蒲蒲家有本《哈提特依》即(《百解经》),此书平常不显示文字,只要有人在明里暗里悄悄对兹莫议论的事、甚至不敬的话,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说的话都被它显露出来。兹阿俄蒲蒲靠这《哈提特依》,不知道杀掉多少人。毕阿苏拉则是知道这件事的,只看着这可怜的女仆后,顿时计上心来:立刻找来一个高脚木盔,里面装满水,再找一有眼的竹筐罩上,然后用一根竹筒插入水里,让女仆人用嘴含着竹筒告诉给毕阿苏拉则。那女仆说:“主人家等你们作毕完以后要杀你,抢女儿作小老婆”。女仆人刚把话说完,水里就咕噜噜地冒出一些泡。毕阿苏拉则听说后,叹息着说:“渡过了河就甩拐杖,念完了经就杀毕摩,世上哪有这种人。”但是,依然不动声色地作毕。

毕阿苏拉则把原先的祭祖仪式悄悄改换成招兵仪式了:他朝着东西南北招神兵;他朝着天地招诸神来助阵;他招深山里的神招水里的神……然后接着念《院坝起鹿经》。一切准备妥当后,毕阿苏拉则就对兹阿俄蒲蒲说:“兹莫大人呀,明天我就念完经了,不过有个预感,有一头枣色母鹿将流窜到你家的祭祖仪式上来,这是不好的预兆,如果兹莫你家能够把此枣色母鹿捉着,并用它来祭祀祖先的话,你家子孙会无病无痛,一切安康,五谷丰登,牛羊成群。你家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捉拿不到此兽,将有不幸和灾祸降临到你家来,此兽已经玷污了你的祖灵,届时给你家带来灾难,兹莫不仅疾病绕身,四肢麻木,痛苦一生,而且你管辖的地盘上,十户人家,会死九人。”兹阿俄蒲蒲十分傲慢地说:“你不知道吗?在我的头上,不会有一篓云彩来遮光;在我的脚下,不会有点风声走动。一头母鹿胆敢来流窜,我不会放过它的。”于是兹阿俄蒲蒲就传话下去,各个路口上安排家兵手持弩弓长矛严加防守,作好了准备围捕枣色母鹿的准备。

第二天天刚亮,毕阿苏拉则父女在祭祀的中央施出法力先引来云雾,笼罩在山头上,再呼风唤雨布满大地,把兹阿俄蒲蒲家周围的沟壑溢满了洪水,等到午时,毕阿苏拉则在草偶上施法术,使他变成一对神奇的猎狗,石块头念咒语,让它变成一头枣色母鹿,在兹阿俄蒲蒲家的祭祀祖先的仪式上绕了三转,然后飞奔而去。兹阿俄蒲蒲亲眼看见这一幕,顿时傻眼了,赶快下命令所有的人都去追那枣色母鹿去了。家里只剩下女仆人,让她坐在门口看守毕阿苏拉则父女。毕阿苏拉则父女见机行事,先把经书和法具抛在墙外,同时口中默默念道:“神签筒法帽高空过,拉则父女穿门过。”然后乘机逃脱了。

兹阿俄蒲蒲家的人追了三天三夜,才把枣色母鹿围困在一个小山沟里,正当人们准备用弩弓和长矛射杀枣色母鹿时,枣色母鹿瞬间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把这个情况禀报给了兹阿俄蒲蒲,兹阿俄蒲蒲这才知道中了毕阿苏拉则的计,兹莫怒吼道:“我们上了毕阿苏拉则的当,赶快回去捉住毕阿苏拉则。”等兹莫家的人返回来时,毕阿苏拉则父女早已不知去向。

兹阿俄蒲蒲赶紧取出会说话的《哈提特依》即(《百解经》)来对它说:“万能的书,请你快快告诉我,是谁走漏了我要杀毕摩的消息?”顿时书上只是这样显示:“一个高脚木盔走漏了消息;是一根没有结疤的竹筒走漏了消息;是一个多眼竹筐走漏了消息。”然后在显示出毕阿苏拉则叹息的声音:“渡过了河就甩拐杖,念完了经就杀毕摩,世上哪有这种人。”兹阿俄蒲蒲不听则已,一听气得他火冒三丈,说:“这本会说话的《哈提特依》即(《百解经》)已被毕阿苏拉则施上魔了,赶快把它丢进火里烧掉。”

从此,彝族地区没有这本《哈提特依》即(《百解经》)的流传。

毕阿苏拉则父女从兹阿俄蒲蒲家逃回到吉特窝伙后,毕阿苏拉则忍无可忍,以一匹活马作咒敌的牺牲品,把马的下半身埋于地下,再用杉树丫、杉树杈(一半去皮一半不去皮)、杉树杆和杉树叶,按照天体星座图,测定了一个对自己有利,对兹阿俄蒲蒲家有害的日子后,头戴法帽、手执法铃、肩挎法筒、身穿法衣,就坐于首位,让他的几个毕惹(学徒)坐于下边,开始念经诅咒仇敌兹阿俄蒲蒲,经过12天的咒诅后,曾想谋害毕阿苏拉则的兹阿俄蒲蒲反而被毕阿苏拉则咒绝了。(吉克乌沙讲述)

毕阿苏拉则招生育魂的故事

毕阿苏拉则父女在游毕途中,正值天晚,又饥饿辘辘的时候,恰遇一户老夫妇的人家,得以借宿。

到了这一家过后,毕阿苏拉则了解到了老夫妻膝下无子。按彝人的规矩老夫妻应该宰牲来招待他们父女俩,这对老夫妻也这样做了,而且执拗的要宰杀一头小猪儿来招待他俩,并且,趁毕阿苏拉则因路途奔波而打盹的时,就宰杀了一头小猪儿。杀猪儿了,等毕阿苏拉则醒过来时,已经砍下一只前腿……见状,毕阿苏拉则灵机一动慌忙,说:“主人家既如此热情杀猪招待我们,不烦就以此猪作牲为主人家招一招生育魂?”“那,再好不过,谢谢,谢谢!”主人家连声说着,高兴地接受了。

于是,让毕阿苏拉则为他们招了生育魂。第二年,这对老夫妻就在垂暮之年得了个缺一只手的儿子。过了很多年后,这个儿子又生了七个儿子,使他的后代繁衍无数。

(吉克乌沙讲述)

异文

有一次,毕阿苏拉则走到现今美姑县九口乡时,看见一农户孤苦伶仃的住在那里,膝下无儿无女。这老夫妻杀了一头猪给毕阿苏拉则师徒一行吃。

毕阿苏拉则在一边念经书一时忘记了劝主人家,等主人家正准备宰猪人时,毕阿苏拉则念完了经,并看见招待他们的那只小猪的前脚已经被砍了下来。毕阿苏拉则同情这家膝下无儿无女的人家,于是叫徒弟们把猪前脚捆梆在猪体上,然后拿起经书为老俩口念起《生育经》来。

后来的第二年,老夫妻生下了个儿子,可就是没有一只手。等几年过去后,老夫妻俩千辛万苦找到了毕阿苏拉则想个办法让孩子长上一只手。

毕阿苏拉则看见该孩子聪明,于是又为这家老夫妻念了《长手经》,不到一年,孩子奇迹般地长出了那一只手。这家人的这个孩子后来成了兹莫,就是现在雷波县的阿卓兹莫(汉姓杨)。

再后来,即100多年前,阿卓兹莫家的后代自视轻高,看不起毕摩木克吉勒。木克吉勒被邀请去给阿卓兹莫家,即:“久博合合色足家”念经,阿卓兹莫家就故意捉了一只母鸭子来让毕摩木克吉勒给念经,并且说了一句带有侮辱性的话:“木克吉勒父子仨毕摩,念不起一只永远断了脚的母鸭子之经书”。主人家用一只母鸭子让毕摩念经书,这对彝族毕摩来说是最大的侮辱。木克吉勒父子仨毕摩不吭声地按照经书念完了经,并且离开阿卓兹莫家时说了一句:“三年后无后代”。

殊不知,毕摩木克吉勒是毕阿苏拉则嫡传弟子的后代,有毕阿苏拉则的真传,阿卓兹莫家到了阿哈这代人时,果然只有一个女儿,阿卓兹莫一家从此绝嗣。

(吉克乌沙讲述)

四、毕阿苏拉则的传说故事

在昭觉县城的东边,有个地名叫竹核,竹核的山脚边有个一年四季都旺旺的泉水冒出,而且很神奇:不管春夏秋冬,清粼粼的泉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喝到嘴里又香又甜。冷天里,那泉水热气腾腾的;热天了,那泉水又凉幽幽的。涨水的天,泉水又不上涨,干旱的年辰,泉水又不见少。喝了那个泉水啊,彝家小伙子长得英俊,姑娘家长得漂亮,上了岁数的人还回返老还童,这样的温泉其它地方没有哦。此温泉系昭觉竹核群变质岩石构成,且陡山坡山脚是震旦系石灰岩所构成的缓坡。温泉清澈透明,具有硫磺味,有祛病强身之功能。用温泉水浇灌水稻的话,水稻不仅长得快,而且这味道特别香纯,很养人。

说起这个温泉的来历,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竹赫这个地方原先是一个海子。

大约过了几百年,这儿没有了水,整个沼泽地四周就长满了茂盛树木。有一年的秋天,毕阿苏拉则父女俩和几个毕惹,被兹阿俄蒲蒲请去做除祖灵仪式,返回时路过勒莫竹赫这个地方。父女俩走到勒莫竹核的半山腰时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相约到一棵大树底下去歇一歇脚。这时,毕阿苏拉则的女儿很难过地说:“阿达,我口渴死了,能否找口水喝了才走。”毕阿苏拉则说:“傻丫头,这么高的地方,哪里去找水喝呢?你实在口渴的话就到山脚下的沼泽地里去喝一口竹依”。女儿说:“不行,竹依喝了会使人变哑而且嘴巴也会歪斜的。”毕阿苏拉则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便想了一下说:“那好吧,我只有另想办法了。”

说完,毕阿苏拉则就把肩上挎的神签取了下来,对女儿说:“快点把我的法帽和法铃拿来,然后再从第七十七黑科(彝语,指:网兜。)里面取出倒数的第三本经书来给我。”

女儿取出了经书,毕阿苏拉则就戴上法帽,手执法筒,打开经书,开始念经。

念了三个时辰,毕阿苏拉则就用插签筒向大树子的东侧往地上杵了一下,地上立即冒出了一股大腿般粗的泉水来。由于毕阿苏拉则用力太过猛,使法签筒深深地馅入地里,很难拔出。毕阿苏拉则又使劲往外拔法签筒,法签筒迅疾被了拔出来,毕阿苏拉则的身子往西侧倾斜了一下,结果使法签筒的尾部触到了山的西面,于是山的西面又冒出了一小股温泉支流来。这样,竹核温泉和山泉水是由毕阿苏拉则用法筒杵出来的呢。(吉克乌沙讲述)

异文

毕阿苏拉则和他的徒弟走到昭觉豹口梁子时,师徒一行就望得见竹核盆地平坝那地方,就进行短暂休整。正在休息,毕阿苏拉则看见有一片云形成团柱,从竹核平坝直上云端。毕阿苏拉则问徒弟们看见这一云柱没有,除了大徒弟阿苏斯惹外,其他三个徒弟中没有一人能够看见。只好作罢,该启程。临近黄昏,师徒一行慢慢走到勒默哈(现在的竹核水泥厂)时,毕阿苏拉则叫徒弟们找个温暖的土壤住上一宿。其他徒弟们到处找,都没有找着,唯独大徒弟阿苏斯惹按照上午看见的那一云柱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土壤”。毕阿苏拉则说,在这块“温暖的土壤”下肯定有温泉。徒弟们顺势按他的指示挖下去,这一挖可不得了了,果然挖出了一口温泉!于是,毕阿苏拉则师徒一行在竹核挖出的温泉水里洗了个澡。第二天一早,就朝美姑方向去了。

(吉克乌沙讲述)

五、毕阿苏拉则的传说

相传,上千年以前凉山地区到处都是森林茂密,各种野兽成群,非常凶猛,经常出没于田间地头伤人,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时的人口又稀少,人们不敢像现在这样随便进入森林、牧羊、走亲访友等等的。当时的主要生产生活靠的是畜牧业,靠的是刀耕火种。如果人们出去干活的话,一般都要成群结队才敢出去,一两个是不敢出门的。

毕阿苏拉则听说在金阳和布拖相接壤的地方,有个名叫哦石山的地方,有群非常凶猛的黑熊。这黑熊力气特别大,见人就抓,抓到就撕咬,撕下就吃。当他知道这个十分凶猛的黑熊经常危害着人们时,勇敢的前往该地,想方设法帮助那里的人们消除这群害人的熊灾。他来到那里后,亲手制作了黑、白、花三色的弩弓,交给人们把它拿来安放于哦石山上。那里的人们听毕阿苏拉则的话,先把这些黑、白、花三色的弩弓拿来安在通向哦石山的山路上,在路的两边再安上暗器。把树木搬弯在地上,树尖上又拉上腾条,再用石头压在压弯的树子的树梢。等这一切做完,人们就悄悄地躲藏在密林里紧拉着腾条。并一只山羊作诱饵,一只白色大公鸡放在哦石山的山路边上。其他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则手持弩弓埋伏在两侧,让穿着铠甲的男人牵着猎狗和长矛等待在后面,然后让年老的人集中在哦石山大声地呐喊助威。

没过多久,这些十分凶猛的黑熊就开始出没了,当黑熊们像往日那样一走进毕阿苏拉则所布置的这些滚木垒石阵地时,这些人就轻轻一拉手里的藤条时,那些滚木垒石所弹射出去的石头像冰雹那样密密麻麻地落在黑熊的阵地上,打得黑熊死的死、受伤的受伤,没有一个幸免的;这当中,更加厉害的是毕阿苏拉则派遣去的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从四面八方跳了出来,用长矛刺、用弯刀砍、用弩弓射,一时间那厮杀声、刺杀声、猎狗的撕咬声响彻云霄,打得凶猛的黑熊四处跳串,乱成一团。黑熊们全被毕阿苏拉则抓获,最后他们把它装进黑色的麻袋里,用弩弓射杀,杀得黑熊血流成河。毕阿苏拉则用这些黑熊来祭奠了山神,然后把熊头割来当枕头,把熊尾取来当作浮尘用,把熊皮剥来作垫块用,把熊眼挖来作串珠佩戴。从此,这一带就再也没有黑熊出没了。

(吉克乌沙讲述)

异文

相传,很早以前昭觉南坪这个地方,彝语叫拉哈依乌,周围树木很茂盛,草长得很好,花儿、鸟儿、昆虫、蜜蜂、野兽都聚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有三只老虎一只公、一只母和一只虎崽,他们依仗茂密的森林,筑巢在三叉路口上,专门咬人伤人。不管你从哪里来,他们都要伤人,从而严重威胁着人们从这儿经过,于是间,老虎害得人们不敢像现在这样随便进入森林、牧羊、走亲访友的,当时的人们生产生活,主要是一靠畜牧业,二靠的是刀耕火种。如果人们出去干活的话,一般都要成群结队才敢出去,一两个是不敢出门的。

有次,毕阿苏拉则准备到美姑勒勒兹莫家去,路过拉哈依乌时,听说这个三叉路口上有三只非常凶猛的老虎专门躲藏在茂密的森林里,专等人从这儿过时,一下跳出来就咬人或撕扯了人的事。人都被它们抓来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毕阿苏拉则又听说,这三只老虎除了力气特别大外,而且十分凶猛。当阿苏拉则得知此处虎患严重威胁着过往行人的生命的消息后,为了消除虎患,他取出了随身背着的《神禽经》,然后默默地念了一篇,再亲手制作了黑、白、花三色的弯弓,交给居住在那儿的人们,再教他们如何使用。人们听从毕阿苏拉则的安排,把这些黑、白、花三色的弯弓拿来安在通向拉哈依乌的岔路上,在岔路的两边再安上暗器,把树木搬弯在地上,树尖上又拉上藤条,再用石头压在搬弯的树子的树梢,过后,人们再悄悄地躲藏在密林里紧拉着藤条,然后用一只山羊作诱饵,一只白色大公鸡放在拉哈依乌的山路边上。其他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则手持弩弓埋伏在两侧;让穿着铠甲的男人牵着猎狗和长矛等待在后面;然后让年老的人集中在拉哈依乌山边上大声地呐喊助威。

没过多久,那一只公、一只母和一只虎崽就开始出没了,还带来了其它虎亲虎族,当它们像往日那样一走进毕阿苏拉则所布置的这些滚木垒石阵地时,事先躲藏在密林深处的人们就轻轻一拉手里蔓青藤,那些滚木垒石就像冰雹那样密集地落在老虎的阵地上,打得那三只凶猛的老虎虎亲虎族们四处四处跳串,乱成一团。。这时,厉害的是毕阿苏拉则又迅速指挥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从四面八方跳了出来,用长矛刺、用弯刀砍、用弩弓射,一时间那厮杀声、刺杀声、猎狗的撕咬声响彻云霄,不多久就把这群害人的老虎全部给予消除掉了,最后毕阿苏拉则把这些擒获的老虎拿来祭奠山神外,把虎头割来制作签筒用、把虎尾取来当作扫浮尘用、把虎皮剥来当作坐垫坐、把虎眼挖来镶嵌在乌吐(毕摩的法器之一)上。毕阿苏拉则不仅铲除了拉哈依乌这一带的虎患,使人们安全地来往于广大的彝族地区,毕阿苏拉则的名声更加大增。(吉克乌沙讲述)

六、毕阿苏拉则的传说

有一次,毕阿苏拉则被云南昭通一带的人家请去作毕,由于路程远,一天赶不到,累了就找个靠河的岩洞住宿,这个岩洞里栖息着一个披着青苔的水鬼,水鬼看到毕阿苏拉则父女的到来,使他非常高兴,便说“哈哈,我正饿得找东西吃,你们来了正好,让我吃了你们吧!”

毕阿苏拉则听了,立刻回答说:“我们不会轻易地让你吃的,你不信的话,请你睁开眼睛好好看看我手里的这把宝刀,不仅用它可以把山劈开,还用它可以把江河断开,用它来对付你的话可以把你劈成两半,你想试一试?”水鬼听了马上改口说:“那么你们还带有可以吃的东西不?我都饿惨了,快给我吃一点。”毕阿苏拉则说:“只要你不伤害我们,我们可以把带着的荞粑送块给你吃。”水鬼一边吃着荞粑,一边试探地问毕阿苏拉则:“你说这把宝刀这么厉害,总有一些东西砍不动吧?”毕阿苏拉则一下猜出了水鬼的心思,就回答说:“当然,这把宝刀的最大缺点是砍不动那些椭圆形的东西,比如南瓜或者元根之类,遇到这些就有点吃力,其他的嘛不在话下。”水鬼吃了荞耙后,拉伸在他的岩洞里睡着了。

第二天,在毕阿苏拉则父女横度金沙江时,江面上就飘来一个南瓜,一会儿朝毕阿苏拉则的女儿身上撞来,一会儿这南瓜又变成一个元根向毕阿苏拉则这边滚来,故意阻挡毕阿苏拉则父女过江,毕阿苏拉则一下看出了是由那个水鬼变的南瓜和元根后,立刻拔出宝刀,上下飞舞着向南瓜砍去,水鬼变的南瓜一下被毕阿苏拉则砍成了两半,这南瓜里面还有他们给水鬼吃过的荞粑,金沙江的水一下被染成了浑浊的水,金沙江的水至今都是浑浊的。

传说金沙江一年四季都浑浊,就是这样来的。(吉克乌沙讲述)(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阿苏
狐儿灯
落叶归根芸薹香
卡丁车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