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培训模式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16-06-03 02:29张瑞吕爱红于杨波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张瑞 吕爱红 于杨波

(1.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 漯河 462300)



PTC培训模式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张瑞1吕爱红2于杨波2

(1.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462000; 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4623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TC培训模式对急诊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按PTC教程,在培训前后分别对每期学员采用多项选择题问卷,进行急诊专科理论知识考试;设定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急救理论、综合能力等。结果急诊科护理队伍急救技能、急救理论、综合能力均较培训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设置合理培训周期,可以提高急诊护士整体素质和急救能力,确保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PTC培训;急诊护士;急救技能

PTC培训是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与我国卫生部委托医院管理研究所合作开办,以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PTC含有1套国际培训标准,不能随意改动,培训包括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培训和场景演练3个部分。重点对院前急救、急诊科、麻醉科医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培训。随着社会进步和急救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急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急救技能是急救护士急救能力的体现。梁玲等[1]经调查发现,多数护士缺乏急救相关知识,急救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急诊护士培训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也极为迫切。2010年8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委派急诊科几位医护骨干人员接受了PTC这个项目的培训,其中2名护理骨干取得了PTC教师资格证。2014年采用PTC(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模式,对急诊中心(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病房、EICU、输液中心)58名护士,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化的技能培训,将结果作如下汇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工作10 a以下的护理人员共58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3~38岁,主管护师4人,护师26人,护士28人。

1.2研究方法①师资选拔。由取得PTC教师资格证的2名护理骨干和2名医生承担,并推选其中1名担任组长。②时间安排。连续培训3期,每期3 d,每期16~20人,课程人数不能超过20人,否则将减少实际操作时间。③培训程序。a.由PTC教师先理论讲座;b.5人1组进行小组讨论;c.PTC教师技能操作传授;d.情景模拟演练;e.组长总结。1个项目按培训程序循环1次,反复循环完成培训内容。每项环节所有学员参与,教师与学员积极互动,教师随机提问,学员积极反馈。④培训项目。包括心肺复苏术、除颤术、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止血包扎、轴向翻身、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要求每项技术操作规范熟练。⑤考核方式。采用PTC培训模式在培训前后分别对每期学员采用多项选择题问卷,进行急诊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包括危重症的抢救流程、院前急救知识、创伤救护等;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均在培训结束后按照专科流程规范进行,5人1组,考核内容根据所给个案每次有所不同,全面考评护士的应变能力、操作水平、合作意识。

2结果

急诊科护理队伍急救技能、急救理论、综合能力均较培训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急诊护士考核成绩比较±s,分)

3讨论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互动教学,尤其模拟情景训练法,在模拟急危重病例训练的过程中,使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由于整个训练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遇到疑点时大家可相互切磋、互相帮助,提升了沟通能力。有32人反映技能传授、模拟情景训练这种方式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41人反映学习方法独特、直观,培训课程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培养了协作精神,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PTC培训模式充分发挥了师资的指导作用,实现了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的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系统专科培训是提高急诊科护士技能的必要手段。有18人反映对学习内容掌握好,改变了固有的学习方式,并且掌握了成人学习方法;27人反映学会了带教方法,提高了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了工作中很多困惑。

从培训前后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急救技能、急救理论、综合能力考试成绩,都取得显著提高。12人反映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要点掌握较快,思路清晰,流程更加规范,改变了过去“医生动嘴,护士动腿”的急救状况,培训模式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环境。

“小组式培训”强调团队间的相互协作,利用学员自身的特长最大化提升整个小组的急救能力[2]。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小组每个学员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指导帮助其他学员的成长,学员可通过相互观摩、互动式练习急救技能操作,活跃学习气氛,使学员学习主动性最大化,使知识得到有机整合,由学生逐步过渡成老师,有压力,有动力,熟练掌握每一项急救技能,最终完全适应整个急救场面,同时增强了小组成员的默契,使信息沟通更顺畅,缩短学习时间。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急诊护士技能培训建立在系统教学模式下,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对象局限于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的护士,缺乏多元化的急救岗位培训,PTC培训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仅需要2~3名参加过PTC培训的人员作为教师即可开展,所需器械设备简单,适合对专科护士岗位培训。有研究认为,根据现代急救发展需要,我们应该根据急诊科的临床特点对急诊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专科岗位培训[3]。

参考文献

[1]梁玲,李惠美,刘英,等.护士掌握急救技能及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现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7(5):17-19.

[2]刘毅华,付强,付秀华,等.各种急救培训模式在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41-143.

[3]李秀娥,王玉玲,金海燕.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2,2(4):50-51.

(收稿日期:2015-07-11)

【中图分类号】R 472.2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