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复脉汤对冠心病病人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2016-06-04 03:43王海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痛胸痹冠心病

王海霞,马 博

13191731146@163.com



稳心复脉汤对冠心病病人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王海霞,马博

13191731146@163.com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复脉汤对冠心病病人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复脉汤口服,疗程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Tcd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复脉汤能使冠心病病人QTcd显著下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很好疗效,从而达到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稳心复脉汤;胸痹;心痛

QT间期离散度(QTd)是同一份心电图上不同导联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可间接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的变化程度,近年来成为预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重要指标之一[1]。冠心病病人因心肌缺血易引起复极过程不同步,使QT间期离散度增大,故QTd和校正后的QTd(QTcd)对预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稳心复脉汤治疗冠心病,观察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内容制定,主证: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次证:心悸、口渴、夜寐不安、唇甲色暗。舌象:舌质红暗或紫暗,或有瘀斑,苔少。脉象:脉沉细或涩或结代。以上主证必备3项,次证兼具2项,符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1.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1年WHO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入选病人至少有3个月以上可由劳累诱发的心绞痛病史,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同时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纳入病例。

1.2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共入选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58.21±6.45)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7.15±6.37)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予基础治疗,如肠溶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复脉汤(由我院中药制剂室加工制成),每袋100 mL,每次1袋,每天2次。稳心复脉汤药物组成:太子参15 g,麦冬12 g,五味子10 g,丹参15 g,川芎15 g,沙参12 g,醋香附10 g,香橼10 g,佛手10 g等。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药及影响QT间期的西药(如抗心律失常药)。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行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治疗4周后复查。

1.4QTcd测定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的终点,每个导联连续测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作为所测QT间期。QTd=最长QT间期(QTmax)-最短QT间期(QTmin)。为除外心率的影响,采用Bazett公式校正的QT间期(QTc),QTcd= QTcmax-QTcmin。观察相关症状、舌象、脉象变化,每周记录1次,按中医证候记分法计分进行疗效评定。

1.5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内容制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显效:症状全部消失,积分为 0 或疗效指数≥70%;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在轻度以下或疗效指数在30%~70%;无效:疗效指数<30%。

2结果

2.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2QTcd比较两组治疗后QTcd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QTcd比较(±s)  ms

3讨论

QTd可以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是一种无创、简便、价廉的预测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危险性的价值指标,也可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溶栓治疗的疗效等进行评价[3]。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可能引起QTd及QTcd增大,且冠脉狭窄病人的QTd及QTcd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4]。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胸痹日久,情志失调,或年迈体虚,气阴两虚无力行血,气血瘀滞,则心脉痹阻,而为“胸痹”“心痛”,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稳心复脉汤正是基于此遣方用药,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醋香附、香橼、佛手理气止痛等,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川芎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5];太子参对实验性心肌重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醋香附、香橼、佛手,实验证明此类调肝通络药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扩冠脉或抗血栓等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稳心复脉汤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显著,表现出中药治疗的优势,同时通过两组治疗前后QTcd比较,观察到此方能使QTcd显著下降,说明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很好的疗效,并能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疗效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蒋红红,唐永秀.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7):42.

[2]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3]姜晓霞,张万江.QT离散度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17(2):98-102.

[4]唐巍,孙加源,刘立.QT离散度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中药对其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1,18(5):10-12.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0.

[6]沈祥春,许立,陶玲,等.太子参等4味中草药活性部位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重塑的实验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4):22.

[7]王燕青,刘学法,李达祥.调肝治疗冠心病[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8,14(69):9.

(本文编辑郭怀印)

(收稿日期:2015-12-18)

中图分类号:R541.4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9.026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9-1003-02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痛的感觉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