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06-04 08:10林文俐孙玉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非小细胞肺癌

乔 丽 刘 杰 高 薇 林文俐 孙玉萍

(潍坊医学院研究生院,山东 潍坊 261053)



FOX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乔丽刘杰1高薇2林文俐1孙玉萍1

(潍坊医学院研究生院,山东潍坊261053)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FOXC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一步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OXC1蛋白表达定位于NSCLC癌细胞的胞质及胞核内;其在NSCLC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79%(54/86)和25%(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FOXC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中的高表达率为81.25%(39/48),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率为39.4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Ⅲ期NSCLC组中高表达率为77.8%(28/38),明显高于Ⅰ~Ⅱ期组中高表达率(52%,26/50)(P=0.015);而与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性别、年龄、吸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FOXC1蛋白可能在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为抑制NSCLC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向。

〔关键词〕FOXC1;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织化学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恶性肿瘤的80%~85%〔1〕。尽管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5%,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FOXC1蛋白是叉头框转录因子基因家族(FOX家族)的一员,可调节一系列的生物学过程。对FOXC1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发现其参与了眼睛、肾脏及肢体等重要器官的发育。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Du等〔2〕报道FOXC1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转移和侵袭能力,然而,另有研究〔3~5〕结果提示高表达的FOXC1不仅可独立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还可通过下调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促进EMT的发生,进而促进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目前,FOXC1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国内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OXC1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其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组织来源收集2008~2011年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86例NSCL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临床资料记录详细。患者均为初诊,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及其他治疗,术后标本经病理证实均为NSCLC。同时选取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术后经病理证实均未见癌细胞。86例NSCLC患者中,男63例,女23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腺癌48例,鳞癌38例;TNM分期按UICC2010年修订标准:Ⅰ~Ⅱ期50例,Ⅲ期36例,依据病理分化程度类型分为:高-中分化癌41例,低分化癌4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4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38例。本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遵循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

1.2主要试剂FOXC1羊抗人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工作浓度1∶200),MaxVisionTM超敏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一步法进行石蜡肿瘤组织中抗原检测。所有肿瘤组织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3~4 μm切片。切片烤片后常规脱蜡水化。FOXC1抗原在EDTA中高压修复2 min,流水冷却至室温,PBS冲洗3次,每次3 min;采用0.3%过氧化氢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3次,每次3 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滴加一抗50 μl,4℃孵育过夜,室温复温30 min,PBS冲洗3次,每次5 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滴加1滴即用型MaxVisionTM试剂,室温孵育15 min,PBS冲洗3次,每次3 min;DAB显色,苏木精复染,盐酸乙醇分化,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每次试验用已知阳性正常肺组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4结果判断由具有正高职称病理科医师双盲阅片,每张切片高倍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阳性细胞比率和染色强度分值综合评定。阳性细胞比率判定:0%为0分,1%~30%为1分,31%~60%为2分,>60%为3分;染色强度:未着色为0,浅黄色为1分,黄色2分,棕黄色为3分;两者分数相乘≤3为低表达,>3为高表达。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

2结果

2.1FOXC1蛋白在NSCLC、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FOXC1蛋白表达定位在胞核和胞质,呈浅黄色、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图1)。FOXC1在肺腺癌、鳞癌中的胞质及胞核中高表达,FOXC1在肺腺癌、鳞癌中胞质中的高表达,FOXC1在肺腺癌、鳞癌中的阴性表达FOXC1没有单独核表达现象,多数以单独胞质表达形式存在,也存在核、质同时表达。FOXC1在86例NSCLC中单独质高表达的例数为41例(47.67%)。NSCLS组与肺良性疾病变组间FOXC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2.79%和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见图1。

图1 FOXC1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DAB,×200)

2.2NSCLC中FOX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FOXC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率(P=0.000);Ⅲ期中高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组中高表达率(P=0.015)。而FOXC1蛋白在NSCLC中的高表达率与其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性别、年龄及有无吸烟史等病理学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见表1。

表1 FOXC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

与相对临床病理特征比较:1)P=0.000;2)P=0.015

3讨论

转录因子FOXC1是叉头框(FOX)转录基因家族(FOX家族)中的一员,与家族其他成员一样,它具有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及转录调节区,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DNA结合区域,呈螺旋状结构,位于染色体6p25,全长3 500 bp,仅包含一个长约1 600 bp的外显子,编码的蛋白质含553个氨基酸残基。FOXC1蛋白从N端到C端的结构依次为转录激活区(AD1),DNA结合叉头区(FHD),抑制区/磷酸化区和转录激活区(AD2),叉头区的两端均有1个核定位信号(NLS)〔6〕。FOXC1在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鼠体内FOXC1基因敲除后会导致心脏及血管流出道、肾脏、骨骼等多种组织和器官发育障碍〔7~9〕。近年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FOXC1在胰腺癌中存在高表达,并且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10〕;另外,FOXC1在喉癌、肝细胞肝癌中都存在表达上调现象,与疾病进展有关〔11,12〕,由此推测,FOXC1可能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然而,FOXC1在NSCLC中的作用研究甚少。

本研究显示,FOXC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定位在胞核和胞质,胞质单独表达的现象较高,所占比例为47.67%(41/86)。有研究证实FOXC1是一种核定位的磷酸蛋白,其通过叉头区两端的核定位信号(NLS)这一DNA结构域结合目的基因片段,定位于胞核内并参与转录过程〔6〕。但Taube等〔13〕研究发现FOXC1有质表达现象,且质表达与核表达同时出现,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与FOXC1同一家族的另一成员FOXO1,未磷酸化时定位在胞核,当受到上游因子AKt作用后发生磷酸化,从胞核转移到胞质内。因此FOXC1在胞质中高表达可能与其磷酸化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已有研究证实,FOXC1在胰腺癌、喉癌、肝细胞肝癌中也存在表达上调现象,与疾病进展有关〔10~12〕。推测FOXC1可能促进了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侵袭过程。

FOXC1促进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研究报道,EMT可能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在乳腺癌的研究中发现,FOXC1通过促进EMT的发生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13〕。癌细胞在EMT的过程中因丧失极性而获得活动能力,可在细胞基质间游走,形成局部扩散,进而侵入淋巴管及血管,进而发生转移。Seo等〔14〕在胚胎发育研究中发现,FOXC家族转录调节因子通过上调Dll4、Notch1、Notch4、Hey2及VEGF-C等的表达进而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推测FOXC1通过促进EMT的发生及淋巴管的形成,进而促进NSCLC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FOXC1蛋白在NSCLC的胞核或胞质中存在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因此,明确FOXC1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抑制NSCLC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向。

4参考文献

1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3〔J〕.CA:Cancer,2013;63(1):11-30.

2Du J,Li L,Ou Z,etal.FOXC1,a target of polycomb,inhibits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cell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1(1):65-73.

3Chung TK,Lau TS,Cheung TH,etal.Dysregulation of microRNA-204 mediate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 by regulating FOXC1 〔J〕.Int J Cancer,2012;130:1036-45.

4Ray PS,Wang J,Qu Y,etal.FOXC1 i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 with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in basal-like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2010;70:3870-6.

5Wang J,Ray PS,Sim MS,etal.FOXC1 regulates the functions of human basal-like breast cancer cells by activating NF-κB signaling 〔J〕.Oncogene,2012;31(45):4798-802.

6Berry FB,Saleem RA,Walter MA.FOXC1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s mediated by N-and C-terminal activation domains and contains a phosphorylated transcriptional inhibitory domain 〔J〕.Biol Chem,2002;277(12):10292-7.

7Aldinger KA,Lehmann OJ,Hudgins L,etal.FOXC1 is required for normal cerebellar development and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chromosome 6p25.3 Dandy-Walker malformation 〔J〕.Nat Genet,2009;41(9):1037-42.

8Kume T.The cooperative roles of Foxc1 and Foxc2 in cardiovascular development 〔J〕.Med Biol,2009;665(2):63-77.

9Nakano T,Niimura F,Hohenfellner K,etal.Screening for mutations in BMP4 and FOXC1 genes in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 in humans〔J〕.Tokai J Exp Clin Med,2003;28(3):121-6.

10Wang L,Gu F,Liu CY,etal.High level of FOXC1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J〕.Tumor Biol,2013;34(2):853-8.

11Xia L,Huang W,Tian D,etal.Overexpression of forkhead box C1 promotes tumor metastasis and indicates poor progn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Hepatology,2013;57(2):610-24.

12贺小玲,王斌全,高伟,等.FOXC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5):930-3.

13Taube JH,Herschkowitz JI,Komurov K,etal.Core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teractome gene-expression signatureis associated with claudinlow and metaplastic breast cancer subtypes 〔J〕.P N A S,2010;107(35):15449-54.

14Seo S,Fujita H,Nakano A,etal.The 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s,Foxc1 and Foxc2,are required for arterial specification and lymphatic sprouting during vascular development〔J〕.Dev Biol,2006;294(2):458-70.

〔2014-06-17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基金项目:济南青年科技明星计划资助课题(No.20110321)

通讯作者:刘杰(1981-),女,主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肿瘤内科及肿瘤血管生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9-217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056

1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2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第一作者:乔丽(1984-),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肿瘤免疫研究。

猜你喜欢
免疫组织化学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婴幼儿肌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
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4例临床病理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XCR4蛋白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