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6-06-04 19:24王峥如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美术小学

王峥如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已经逐渐凸显出其重要作用。现阶段是人才信息的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图像充盈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因此,对小学生色彩感的培养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应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本文首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国家课程理念以及学习理论背景进行简单的阐释,对小学色彩定义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论述;其次,对我国的小学生学习色彩的方法以及评价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05-02

当今社会是创意的时代,也可以称之为读图时代。信息由最少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图像表达出来,因此在图像中会运用大量的美术元素,而在美术元素当中,色彩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信息的传达和准确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小学色彩教学中的色彩感培养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学生对色彩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不足。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论述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国家课程理念

在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学生的色彩图像的感知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整个美术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图像感受教育能力”的理念,在教授小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出积极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图像感受能力的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培养,即欣赏、感受和评价。先由学生欣赏图像中蕴含的美,再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来感受到其中的内涵,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情价值观,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关系。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背景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助者,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学习,重视对学生个体创造性与创新精神的着重培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流畅、灵活以及独特,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将永恒不变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思维当中,而是要变成一个“解构者”,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解构当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二、小学色彩研究

(一)小学色彩定义

小学色彩定义,主要包括认色、涂色、配色这三个方面。认色,即对色相、明度、纯度、色调以及色性等进行初步认知,包括三原色、间色以及复色的认知;涂色,即学习对图像进行着色练习,其中可包括平涂重叠加深以及平涂湿接渲染等的涂色方法,并且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要着重注意颜色的衔接和笔触的组织;配色,即练习对色彩的搭配。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根据难易程度来进行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

(二)小学色彩教学理论

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分别有艾斯纳的美术教育理论、杜威的哲学思想、罗恩菲德的哲学思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理论这几个方面。艾纳斯的美术教育理论,即强调美术教育的学科价值,强调美术教育所具有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学科价值,通过制定具有联系性、连续性、创造性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来进行美术教育。杜威的哲学思想,即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获取各种学习经验,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好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罗恩菲德的哲学思想着重发展人的创造力,塑造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人的天性、尊严、理想与兴趣对个人的影响。维果茨基的理论主张人要参与到社会交往当中,不断促进自身心理的发展,使其思想不断地提升。

三、我国的小学生学习色彩的方法以及评价

(一)教学方法定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完成对各种教学人物的塑造,其中包含着教师的教学手法、学生学习的方法等等。教学方法的效果直接体现在教学情境中,即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当中。在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使得教学成果不断提升、教学目标逐步达成。根据学生的各自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不同特点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二)对色彩教育的评价

1、色彩教学评价的定义

色彩教学评价是美术教学评价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来判断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效率,从而为之后的教学计划提供坚实有力的教学依据,主要研究对象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效率。另外,色彩教学评价具有丰富的意义,其中包括诊断课程、修正课程、比较各种课程的价值意义、预测教育需求以及确定目标课程的达到程度等。色彩教学评价除了对课堂内外的教学设计、管理以及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价之外,还要对学校考试和测评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详细的评价。

2、色彩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研究

在现阶段我国的色彩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的客观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在评价方式上,通常都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座谈会以及家长评价等的方式来进行,保证学生的创作构思、表现方式以及技能评价方面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评价主题与方式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发展和指导作用。

3、色彩教学当中评价方面的缺点

评价标准单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是通过美术语言来对美术作品进行认知,但在现阶段我国的色彩教学评价当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评价普遍缺乏美术语言,不能通过美术语言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形象生动地运用美术语言来对美术作品进行专业性的评价,更好地诠释美术作品的内涵,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

忽视学生对色彩创意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创造能力,根据自身的优点和特点来进行创作。在教学评价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作品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富有特色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调整学习的进度。

评价方式流于形式,未能被利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评价方式基本着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也要对色彩知识的基础性与多样性有足够的重视。

四、小学色彩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加大美术语言的使用频率,将生活与美术紧密地联系起来,达到美术与实际结合的效果,加强学生对美术内涵的理解与认知,并且加强探究合作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地运用各种媒介,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与此同时,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色彩当中的创造力,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加强自我评价反思,促进学生自评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当今社会是个知识竞争激烈、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在我们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对美术作品的创造力,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促进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程珮瑶.试析水彩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5,(28):185.

[2]王蓉.刍议小学生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的培养[J].美与时代(中),2015,(09):94-95.

[3]裴丽萍.音与色在美术活动中的碰撞[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58.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美术小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