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病检测初报

2016-06-07 07:39瓦热斯吐尔松李永畅朱玉涛图尔荪萨迪尔杨红霞巴音查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6年1期

瓦热斯·吐尔松,李永畅,朱玉涛,图尔荪·萨迪尔,杨红霞,巴音查汗

(新疆农业大学动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病检测初报

瓦热斯·吐尔松,李永畅,朱玉涛,图尔荪·萨迪尔,杨红霞,巴音查汗

(新疆农业大学动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摘 要:为了解昌吉养殖马区域马匹感染梨形虫病情况,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血液涂片镜检法相结合,对昌吉马匹随机抽样(n=78),进行马梨形虫病感染情况调查。血液涂片结果显示,马泰勒虫阳性率6.4%,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5%;PCR结果显示,马泰勒感染率为28.2%(22/78),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10.2%(8/78),混合感染率为10.2%(8/78)。通过对采自马的蜱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4种蜱。该次对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为该地区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马梨形虫病;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PCR

马梨形虫病是由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和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临床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疽、出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极高[1]。马匹感染马泰勒虫主要表现为急性和亚急性症状,而马匹感染驽巴贝斯虫表现为慢性症状[2]。马梨形虫病危害非常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OIE)(2011年)报告,仅2010年全世界有27个国家有马梨形虫病的报道,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2008年),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1999~02~12)[3]。该病流行的季节性很强,多零散发于3~5月,6~8月,并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的马属动物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均有感染马梨形虫的报道[4],在新疆流行区域主要包括伊犁、阿勒泰、塔城以及巴州等大部分地区。通过对昌吉部分养殖区域马梨形虫病进行调查研究,为当地马属动物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和对象 2015年5月,昌吉马场群养马匹(n=78)。

1.2样品来源 对所有被检马匹(n=78)进行颈静脉采血,现场进行血液涂片、经甲醇固定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血液-20℃保存备用。

1.3检测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平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稳压稳流电泳仪及电泳槽、PCR仪等。全血DNA提取试剂盒、DNA聚合酶、DNA Marker等试剂均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显微镜检查方法 应用采集样品时制作的血液涂片,放置到新配制的10%姬姆萨染色液里染色,取出后,使用自来水冲洗,在油镜下观察。

1.5DNA提取 使用全血基因组DNA快速抽提试剂盒,进行抽提DNA,-20℃保存备用。

1.6PCR扩增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BC48-F:5'-GCGACGTGACTAAG ACCTTATTGG-3',BC48-R:5'-GTTCTCAAT GTCAGTAG C A T C C G C - 3 ';T E 1 8S - F: 5'-TTTGGGCTGTTTACAGTTGC-3',TE18S-R:5'-CTCAAAGTAAACGTCGAGTCATG-3'。泰勒虫18S基因扩增体系:10×PCR buffer2.5 μL、TE18S-F/TE18S-R各1 μL、模板2 μL、2×dNTP Mix 12.5 μL、补充灭菌 ddH2O至25 μL。扩增程序:95℃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6℃退火30 s,72℃延伸30 s,30个循环;72℃延伸5 min,4℃保存。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扩增体系:10×PCR buffer 2.5 μL、BC48-F/BC48-R各1μL、模板2μL、2×dNTP Mix 12.5μL、补充灭菌ddH2O至25 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57℃退火30 s,72℃延伸30 s,35个循环;72℃延伸4 min,10℃保存。取5 μL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在电泳凝胶成像系统仪中拍照。

1.7蜱的采集和形态 从被感染蜱的马匹身上采集了53只蜱,根据外形和饱血程度分组,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

2 结果与讨论

2.1显微镜检查结果 血液涂片经油镜观察发现,78份样品中,马泰勒虫阳性率为6.4%(5/78),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5%(2/78)。

2.2马驽巴贝斯病和马泰勒病的PCR检测结果 对78份血样提取DNA,以其作为模板进行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PCR。泰勒虫条带大小为539bp,驽巴贝斯虫条带大小为452bp。其中部分血样PCR鉴定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马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PCR检测结果Fig. 1 PCR detection for Babesia caballo in EquineM: DNA分子质量标准(DL2000); 1~24: 样品M: DNA Marker(DL2000); 1-24: Samples

图2 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PCR检测结果Fig. 2 PCR detection for Theileria equi in EquineM: DNA分子质量标准(DL2000); 1~24: 样品M: DNA Marker(DL2000); 1-24: Samples

2.2.1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病感染情况 采自于昌吉78份全血样品进行PCR试验,其结果显示马泰勒感染率为27.5%,驽巴贝斯虫状况感染率为10.2%,混合感染率为10.2%;本实验结果表明马梨形虫病在昌吉感染较为严重。详见表1。

表1 昌吉马场马梨形虫病感染情况Table 1 PCR detection for Equine piroplasmosis

2.2.2不同年龄马梨形虫病感染 本次调查中,将不同年龄的马分为1~4年龄、5~9年龄和10岁以上三个组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5~9年龄段感染率最高,1~4年龄和10岁以上年龄段无太大差别,但是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降低。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马梨形虫病感染情况Table 2 Piroplasmosis infection situation of Different age Equine

2.3蜱形态学鉴定 在调查过程中检查了每一匹马,发现25(32%)匹马被蜱感染,采集了53只(雄虫23只,雌虫30只)。结果显示,小亚璃眼蜱(Hyalomma.anatolicum anatolicum)感染率为7.6%(6/78),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感染率为10.2%(8/78),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uarum)感染率为6.4%(5/78),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感染率为7.6%(6/78)。详见表3。

表3 蜱虫鉴定结果和感染率Table 3 Result of Ticks identifi cation and infection

2.4马梨形虫病是马属动物一种传播快、危害严重的蜱传播性血液原虫病,严重影响养马业和马术比赛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马病的防控工作[5]。新疆是我国主要的产马区,昌吉居全疆前列。为昌吉马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展马梨形虫病流行学调查时养马业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血液涂片是最简单和方便的诊断方法,为减少诊断误差,本实验结合了镜检和PCR检测方法[6]。此次实验调查结果发现,血液涂片的检测结果中马泰勒虫阳性率为6.4%(5/78),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5%(2/78)。通过PCR检测马泰勒虫感染率为28.2%(22/78),马驽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10.2% (8/78),混合感染率为10.2%(8/78)。经血液涂片得到的阳性样品,均在PCR检测中被发现且感染虫种一致。上述两种检测结果显示,马泰勒虫感染较严重。按不同年龄分组分别进行比较,5~9岁马感染率较高,同时发现各种年龄段的马均可感染该病。由此可见,马泰勒虫和驽马贝斯虫在昌吉马匹中普遍存在。

马梨形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主要与各种蜱的地区性分布有关。梨形虫在蜱体内可继代传递,病马、带虫马和带虫蜱均为传染源[6]。昌吉的自然地理位置独特,植被类型多样,高山、草场、平原、沙漠均适合各种蜱的孳生。本次调查过程中采集了一定数量的蜱,经形态学鉴定有森林革蜱、草原革蜱、边缘革蜱和小亚璃眼蜱。进一步确定了马梨形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参考文献

[1] 汪 明. 兽医寄生虫学[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66-369.

[2] Fatih K, Alparslan Y, Onder D, 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leria equi and Babesia caballi in Horses (Equus ferus caballus) in Turkey[J]. Equine Vet S, 35 (2015) : 830-835.

[3] 谢俊仁, 田占成, 罗金, 等. 马梨形虫病的流行规律和诊断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 2011: 5.

[4] 罗金, 刘光远, 谢俊仁, 等. 驽巴贝斯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 38(7): 193-195.

[5] 宁昆, 李凯航, 杨显超, 等. 上海地区马梨形虫病和伊氏锥虫病的血清学调查[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5, 20(10): 38-39.

[6] Farnaz M, Mousa T, Mohammad Y, et al. Detection of Theileria equi and Babesia caballi using microscopic and molecular methods in horses in suburb of Urmia, Iran[J]. Vet R Forum, 2014, 5 (2): 129-133.

·综述·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EQUINE PIROPLASMOSIS IN PART AREA OF CHANGJI, XINJIANG

Waris.Tursun, LI Yong-chang, ZHU yu-tao, Tursun.Sadir, YANG hong-xia, Bayinchaha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Urumqi 830052, China)

Key words:Piroplasmosis; Babesia equi; Babesia caballi; PCR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status of equine piroplasmosis in the breeding horse population in Changji area blood smears were collected from randomly selected 78 horses and examined under microscopy and PCR. As a result, positive rates in blood smears were 6.4% for Theileria equi and 2.5% for Babesia caballi. The higher positive rates were obtained using PCR method. Theileria equi was positive in 22 horses (28.2%), Babesia caballi in 8 horses (10.2%), and mixed infection in 8 horses (10.2%). In addition, four species of ticks were identifi ed and the prevalence of adult ticks was determined.

中图分类号:S852.7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6422(2016)01-0075-05

收稿日期:2015-1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NSFC-新疆联合基金项目(项目编号:U1170301)

作者简介:瓦热斯·吐尔松,男,硕士研究生,预防兽医学专业

通信作者:巴音查汗,E-mail:bynch@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