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意义

2016-06-09 12:54任桓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萎缩性病理学符合率

任桓

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意义

任桓

目的 探讨胃镜诊断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胃镜诊断和病理活检,探讨胃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96例患者经胃镜诊断均为萎缩性胃炎,而经病理活检,44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为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为54.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将胃镜诊断与病理学活检相结合,保证诊断的准确率。

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应用意义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发病率较高,而且病情迁延,较易反复发作[1]。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胃部胀满、嗳气、胃痛、呕吐反酸等,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目前在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中,胃镜是主要的诊断方式,但是有研究发现,胃镜诊断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常常不具有相符性[3]。在本次研究中,对接受胃镜诊断的9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胃镜诊断的价值和使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共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8.2±2.3)岁。患者病程6~86个月,平均病程(36.1±5.7)个月。临床表现均存在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呕吐反酸等症状,且在餐后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出现贫血、机体消瘦等症状。胃镜诊断标准:能够透见胃黏膜下的血管网;胃黏膜的红白相间处以白相表现为主;胃黏膜显著变薄[4]。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严重病变患者,排除意识不清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在患者的病灶处分别取2或3块活检行病理学检查,注意取材的多部位,且标本应足够大,保证达到黏膜肌层。注意标明取材部位,对标本根据取材部位进行分装,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镜下所见部位等情况,并由同1位医师进行病理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96例患者经胃镜诊断均为萎缩性胃炎,而经病理活检,44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为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为54.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病症,萎缩性胃炎以脾胃气虚型居多,由于患者会出现反复的胃痛、胃胀甚至呕吐的现象,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胃溃疡、胃穿孔或者胃出血等症状,因此会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5]。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萎缩性胃炎的病程较长,反复迁延导致疾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会使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都承受巨大痛苦,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表1 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具体症状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96例患者经胃镜诊断均为萎缩性胃炎,而经病理活检,44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为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为54.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主要是对萎缩病变的位置、程度以及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程度进行观察和诊断,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应为橘红色,而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则呈灰白色、灰黄色或者灰绿色,且黏膜表现为红白相间,且以白相为主。萎缩的胃黏膜有的呈局限性分布,而有的则弥漫性分布,黏膜下血管显露,并能够见到红色网状的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经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增生,并形成较大的结节或者细小的颗粒,导致胃黏膜出现出血或糜烂现象[6-7]。就目前而言,胃镜检查仍然是萎缩性胃炎主要的检查方式,但确诊还是要通过病理学组织检查。在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检查中,患者的固有腺体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萎缩、炎症,黏膜肌层出现增厚,并形成淋巴滤泡,甚至出现假肠腺化生或者假幽门腺化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活检时,即使没有发现萎缩,也不能立即排除萎缩性胃炎的可能,因为如果活检取得的标本较小,抑或是标本并非病变部位都可能造成漏诊。因此在活检取样时应保证标本的足够大和多层次、多部位[8]。

综上所述,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将胃镜诊断与病理学活检相结合,保证诊断的准确率。

[1] 李佳佳,陈洁.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5(2):132-133.

[2] 施勇.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 28(10):1400-1401.

[3] 陶秀良,李国成,王艳,等.胃镜和病理诊断对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59-60.

[4] 宓晓鸣,许亮,戴纯刚,等.胃镜下亚甲蓝染色对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 27(11):754-756.

[5] 曹旭升,张建中.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149.

[6] 刘淑娟,冯如新.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差异性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2(z 2):52-53.

[7] 汤瑜,向培,张鑫,等.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18):2189-2190.

[8] 曹伟民,谢会忠,关丽,等.胃镜检查在诊断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0(3):253-2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21

吉林 134000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腔镜室 (任桓)

猜你喜欢
萎缩性病理学符合率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