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与临床分析

2016-06-09 12:54赵悦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符合率胃镜螺旋

赵悦

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与临床分析

赵悦

目的 分析和探讨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胃镜检查并被诊断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被诊断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理符合率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6.5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上,胃镜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早期胃癌;胃镜诊断;病例特点;临床应用效果

胃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威胁[1]。由以往研究可知,早期胃癌指生长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但未侵入固有层的癌细胞组织,而早期胃癌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2]。本次研究中,对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胃镜检查并被诊断患有早期胃癌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1.4±3.4)岁,19例消瘦,13例呕吐,11例上腹疼痛,5例食欲不振,4例黑便;以同期本院收治的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被诊断患有早期胃癌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为(52.1±3.5)岁,消瘦17例,13例呕吐,11例上腹疼痛,7例食欲不振,4例黑便。2组共104例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诊断前12 h禁食,扫描前20 min,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山良菪碱20 mg,并要求患者饮用1 000~1 200 mL的水,取仰卧位,平扫,之后行动态的双期扫描,由右膈顶至髂嵴水平[3]。扫面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宽1 mm×16 mm,螺距1 mm,矩阵512×512;螺旋扫面薄层厚度1 mm;重建层厚度7 mm[4]。增强扫面的过程中,应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肘前注射碘海醇80~100 mL,流动速率3.0 mL/s,静脉期间可向后延迟60~90 s,动脉期间可向后延迟30~45 s。扫描完成后,将形成的图像传送至Vitrea处理站,以得到相应的诊断图像。

1.2.2 观察组 对患者进行胃镜诊断。仔细观察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每隔0.5 cm对肉眼可见的病灶和其外部3 cm边缘的病灶进行一次取材,并按顺序进行编辑,之后做定向包埋。所有病变组织均以1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并应用常规性石蜡包埋、切片,最后通过HE的应用,对病变组织进行染色[5]。

1.3 临床诊断标准 早期胃癌:癌组织细胞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生长,并未侵入固有层。早期胃癌的内镜分型,(1)隆起型胃癌:肿瘤高度高出四周黏膜组织2倍及以上,或呈现息肉状,癌灶相对平坦;(2)浅表型胃癌:肿瘤组织相对平坦,无显著性凹陷或隆起现象;(3)凹陷型胃癌:相较于四周黏膜组织,肿瘤组织存在明显的凹陷症状,若是胃溃疡,则肿瘤组织还未深入到黏膜组织下层[6]。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诊断 经胃镜检查,观察组52例胃癌患者中,33例(63.46%)患者病变位置位于胃窦部,9例(17.31%)患者病变位置位于胃角部,8例(15.38%)患者病变位置位于胃体部,2例(3.85%)患者病变位置位于贲门部。其中包括隆起型胃癌5例(9.62%),浅表型胃癌27例(51.92%),凹陷型胃癌20例(38.46%)。见表1。

表1 观察组52例早期胃癌患者病灶大小

2.2 病理相关分型 经手术和病理活检,观察组5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34例(65.38%)为黏膜内癌,18例(34.62%)为黏膜外癌;2例(3.85%)患者淋巴结发生转移,3例(5.77%)患者为多发性胃癌,患者病灶大小均在4 cm以上。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早期胃癌临床诊断效果对比 将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胃镜诊断符合实际病理诊断结果的共51例,胃镜病理符合率达98.08%,对照组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实际诊断结果的共45例,多层螺旋CT病理符合率为86.54%,2组病理符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5,P<0.05)。

3 讨论

胃癌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提升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胃癌患者的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7]。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和慢性胃炎、胃溃疡相似,且缺乏具有典型性的症状,导致在对其进行诊断时,常会出现误诊及漏诊现象,降低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率,影响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8]。而胃镜诊断和病理活检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本次研究中,男性更容易患上早期胃癌,且早期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经观察,早期胃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消瘦、呕吐、上腹疼痛、食欲不振、黑便等,早期胃癌多发于胃窦部,检查过程中,需重点观察,而早期胃癌多为浅表型胃癌。

观察组患者胃镜病理符合率远高于对照组多层螺旋CT病理符合率,表明在早期胃癌临床诊断上胃镜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更佳。综上,胃镜诊断能够有效提升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率,使患者得到更为及时的诊治,提升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1] 任丽华.临床早期胃癌32例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38-1139.

[2] 彭广波.经胃镜诊断早期胃癌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0, 37(20):47-48.

[3] 刘靖.早期胃癌6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 120,164.

[4] 吴德强,王铁艳.应用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0,2(3):59.

[5] 赵铮铮,狄华君,胡国华,等.83例早期胃癌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7):528-530.

[6] 刘娟.胃镜下误诊的早期胃癌15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1):493-494.

[7] 咸伟声.6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313-314.

[8] 郭庆伟.早期胃癌临床分析6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30

湖南 425000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赵悦)

猜你喜欢
符合率胃镜螺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旋风“螺旋丸”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