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6-09 12:54赵姝娟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良性组间恶性

赵姝娟

CT灌注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姝娟

目的 评估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疾病患者67例,均对其进行CT灌注成像,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良性与恶性肝脏病变的灌注成像结果,并计算确诊率。结果 良性肝脏病变患者的BF与HPI分别为(329.57±53.26)mL/(100 g·min)、(0.25±0.06),均显著低于恶性病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与恶性肝脏病变患者的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灌注成像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2.54%,对良性肝脏病变的敏感度为93.48%,特异度为90.48%。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参考BF、HPI等灌注参数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需引起重视。

CT灌注成像;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如何对肝脏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难点问题,及早对肝脏病变的性质进行判定有利于对患者及早进行针对性治疗[1],对于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鉴于此,本研究分析CT灌注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结果,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4月~2015年3月于鞍山市双山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中男36例,女31例,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39±5.10)岁。经病理诊断发现良性病变者46例,包括肝血管瘤31例、肝囊肿15例;恶性病变21例,均为肝细胞癌。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应用腹部压迫带的情况下进行扫描检查。仪器选取GE Lightspeed 64层CT机,设置参数为:层厚5 mm、层间隔0,120 kV/80 mA。首先选择肿瘤中心层面进行普通的CT扫描定位,扫描范围应尽量选择实质部分;随后予以欧乃派克注射液高压注射,浓度为3 000 mgI/mL,注射量为50 mL,并注意控制注射速率为4~4.5 mL/s[2],延迟5 s后进行灌注扫描成像,数据采集45 s。

1.3 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文献计算对应的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 volume,BF)、肝脏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并参照病理诊断结果,计算CT灌注成像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良恶性肝脏病变的成像结果对比 良性肝脏病变患者的BF与HPI均显著低于恶性病变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肝脏病变患者的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良恶性肝脏肿瘤的成像结果比较(x±s)

2.2 CT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分析 CT灌注成像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2.54%(62/67),诊断良性肝脏病变的敏感度为93.48%(43/46),特异度为90.48%(19/21)。见表2。

表2 CT灌注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x±s)

3 讨论

CT灌注成像是1991年由Milest等首次提出的成像技术,现已成为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3]。本次研究显示,在应用GE 64排CT机进行灌注成像检查后,恶性肿瘤组的BF与HPI较良性肿瘤组患者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但2组的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刘晓丽等[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应用CT灌注成像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在于:肝脏属于双重供血,灌注情况较为复杂;通过静脉注入指定药物后,肝脏的CT扫描增强呈阶段性特点,而通过CT灌注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脏增强形式[5];加上肝脏内的结节病变过程是由良性到恶性,随着恶性程度的不断加重,对应门静脉的血供会发生变化[6],CT灌注增强能够对病变部位的血供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定量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

肝癌的血供较为丰富,其内部存在较为丰富的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相对缺失,且肝癌的不断进展也会使肝动脉与门静脉的血供发生变化,表现为BF、HPI升高[7]。肝血管瘤的早期患者以病灶中央低密度阴影、边缘密度均匀分布为主要影像特征[8],病灶中心的血容量与血流量均相对较低;加上肝血管瘤内部不存在正常的胆管或血管结构,血流普遍缓慢,故而肝血管瘤的高灌注区集中于边缘部位,导致瘤体边缘的BV、BF较中心部位更高,临床上在鉴别诊断时需对此引起重视。

综上可知,将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临床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应用价值高;利用HPI、BV、BF等灌注参数有利于对肿瘤血流状态等进行定量评价,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价有积极指导意义。

[1] 曲阳春,刘桂锋,刘云霞,等.320排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25-426.

[2] 李敏达,李敏,顾红梅,等.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369-373.

[3] 刘亮,姚惠芳.肝脏肿瘤CT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68-169.

[4] 刘晓丽,王小红,蔡尚霞,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儿童肝脏肿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823-3824.

[5] 周伟,付鑫,孙永凯,等.CT灌注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09,22(4):19-21.

[6] 陈志坚.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26):14-15.

[7] 许长栋.CT灌注、MR灌注和DWI成像综合应用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151,142.

[8] 张茜,夏洪波,周尉玺.上腹部CT多期扫描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3): 1125-11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31

辽宁 114032 鞍山市双山医院CT科 (赵姝娟)

猜你喜欢
良性组间恶性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