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研究

2016-06-09 12:54季存栋米青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时机心肺存活率

季存栋 米青

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研究

季存栋 米青

目的 研究不同的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4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及时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气管插管,观察分析两种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插管完成时间为(110±60)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0)s(P<0.05);2组的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84.5%)、1周存活率(60.56%)以及成功复苏率(7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1%、29.58%、42.3%),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SpO2与MAP,观察组分别是(0.85±0.10)%、(75±10)mmHg,对照组是(0.70±0.15)%、(60±10)mmH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过程中采取早期气管插管有利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急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时机

呼吸循环衰竭、心跳骤停是急诊工作当中的常见危急重症,其抢救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尤为关键[1]。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紧急气管插管建立起人工气道维持呼吸道畅通[2]。气管插管时机的准确掌握在提高急诊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意义重大。为了研究不同气管拔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本文对14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4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男39例,女32例,年龄18~71岁;对照组男41例,女30例,年龄19~73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气管插管操作方式,借助喉镜经口明视的前提下进行气管插管;成功插管后将通气模式选择为机械通气控制,基本参数包括:吸氧浓度60%~100%、潮气量8~12 mL/kg、气道峰压35~40 cmH2O、呼吸比1∶1.2~1.5且每分钟呼吸频率12~20次;患者均采取经皮测血液饱和度以及动脉血压、心电监测等相关检查[3]。其中对照组应用及时气管插管方案,在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无法测量血压与丧失意识等症状的5 min内行气管插管,同时利用呼吸机给患者支持通气。观察组则应用早期气管插管方案,在患者伴有痰瘀阻塞、呼吸衰竭、呼吸浅表无力等临床表现并且尚有心跳的情况下进行插管以及使用呼吸机支持其通气[4]。

表1 2组患者的资料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判断急诊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5-6]:(1)患者口唇与面色从紫绀变成红润;(2)急救后恢复心跳,经心电图检测显示有窦性心律或者交界部房性心律;(3)瞳孔从大变小并且对光的反应恢复正常;(4)自主呼吸恢复至规则或者不规则呼吸,心跳恢复,脉搏氧饱和度(SpO2)不低于9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插管完成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对比

2.2 2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比较 选择不同插管时机后,观察组患者的窦性心律恢复率、1周存活率、SpO2、MAP以及成功复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活率为4.0%,>10 min复苏的病患存活率几乎为0.0%。现代研究表明,患者PO2低于6.67 kPa且有呼吸衰竭征象、心跳未停止时,立即对其实施气管插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效果,确保机体各脏器氧供。另外,相比较于心跳停止后才予以气管插管的病例,早期气管插管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可见,采取早期气管插管的方案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可提高患者存活率,促进病情恢复。本次研究,2组的插管成功率均较高,但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与1周存活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医学专家与学者一致认为,及时判断并掌握气管插管的时机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来说尤为重要。若患者确诊为呼吸衰竭,那么应在其呼吸、心跳停止前予以气管插管。如此,方可拓展患者成功复苏的时间窗,改善生存质量。

表3 2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n(%)]

综上所述,在急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过程中采取早期气管插管复苏成功率高,窦性心律恢复率及1周存活率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1] 马建林.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不同时机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6):496-497.

[2] 刘军.心肺复苏患者不同时机气管插管临床疗效对比[J].医药前沿,2016,6(18):156-157.

[3] 张仲廷.心肺复苏开始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 18(11):1478-1479.

[4] 吴莹,濮娜,张彩萍,等.气管插管不同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4):2859-2861.

[5] 陈英杰,陈运立,林秋萍,等.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6):721-724.

[6] 于德海.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22):140-封3.

[7] 张历,王远方,杨阳,等.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67-269.

[8] 田野,张陈匀,菜运昌,等.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术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85-3287.

3 讨论

气管插管气在心肺复苏中极为重要,既可为患者提供通畅的气道,又能保证氧气供应充足。研究发现[7],人体的大脑组织不具有较高的缺氧耐受性,一般情况下,心跳停后的10 s,人体脑内能利用的氧就已消耗完毕,5 min后脑细胞三磷酸腺苷充分耗尽。对此,为能提高患者临床抢救的效果,防止脑细胞死亡,应及早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有报道称[8],患者复苏的时间越早,其存活的概率越高,具体表现为:4 min内复苏的病患存活率高达50.0%,4~6 min内复苏的病患存活率为10.0%,>6 min复苏的病患存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32

山东 271000 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急诊科(季存栋) 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米青)

猜你喜欢
时机心肺存活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