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富血供肝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2016-06-09 12:54王刚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转移性消化道生存率

王刚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富血供肝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王刚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富血供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癌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超选择肿瘤血管灌注化疗药物和超液态碘油栓塞治疗,间隔4~6周重复治疗,共行365次化疗栓塞治疗。按照WHO实体瘤的疗效标准,根据随访结果,分析近期疗效和转移后生存率。结果 96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癌患者中,肝动脉造影表现多血供者41例(42.7%),少血供者55例(57.3%);临床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84.37%(81/96),CR为18.75%(18/96),PR为65.62%(63/96);对其中符合随访条件的65例患者按6、12、24个月随访,中位生存期14.95个月,6个月生存率98.46%(64/65),12个月生存率67.69%(44/65),24个月生存率18.46%(12/65);并将原发肿瘤切除者26例和原发肿瘤未切除者39例分2组统计分析,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6、12.7个月。按6、12、24个月随访结果,生存率分别为100.0%、84.6%、30.8%和97.4%、56.4%、1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同时应积极控制原发肿瘤,尤其尽可能地行原发肿瘤切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富血供肝转移瘤;疗效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是消化道肿瘤血行转移最早出现和常见的部位[1-2]。据报道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可高达50%,而能获得手术切除者仅占10%~20%[3-4]。经肝动脉造影,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已成为目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转移性肝癌的首选方法[5]。本研究回顾分析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96例来源于消化道肿瘤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探讨转移性肝癌的血供对TACE术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来源于食管癌7例,胃癌37例,结、直肠癌36例,胰腺癌11例,胆囊癌3例,胃肠间质瘤2例,共96例消化道肿瘤的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29~82岁,平均(61.05±2.20)岁;转移性肝癌由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29例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64例为多发转移。纳入本研究的病例标准为:(1)确诊为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癌,预计生存期≥3个月;(2)所有的患者均为CT或/和MRI明确合并肝转移;(3)无外科手术指征或自愿放弃手术;(4)肝功能Child-Pugh为A或B级,KPS>6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介入治疗禁忌证[6]。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经股动脉改良Seldinger穿刺插管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再超选择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动脉DSA造影,根据DSA表现和血供情况分别缓慢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必要时使用微导管)。常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表柔比星等,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油与化疗药物注射剂混悬液,4~6周重复治疗,治疗次数2~8次,平均(3.8±0.6)次。下次TACE前行CT检查,观察碘油沉积情况或行DSA造影对比肿瘤染色情况,评价疗效。

按照WHO实体瘤的疗效标准判断TACE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有效率(RR)=CR+PR[7-8]。转移后生存期指发现肝转移后治疗开始至死亡的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截止时间为2013年9月30日,通过门诊或电话等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肝动脉DSA表现 本组96例肝转移瘤患者共365次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多血供者41例(42.7%),表现为肝动脉增粗、扭曲,分支血管增多、紊乱呈网状,血管僵硬,受压移位等;少血供者55例(57.3%),表现为肿瘤血管较稀少、纤细、僵直或包绕,实质期肿瘤染色淡薄或不显影,门静脉期表现为圆形充盈缺损。

2.2 临床疗效 96例患者共行365次[平均(3.8±0.6)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51例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9例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保肝治疗恢复。近期疗效:按照WHO实体肿瘤的疗效标准,总有效率(CR+PR)为84.37%(81/96),其中完全缓解占18.75%(18/96),部分缓解占65.62%(63/96)。远期疗效:对其中符合随访条件的65例患者按6、12、24个月随访,中位生存期14.95个月,6个月生存率98.46%(64/65),12个月生存率67.69%(44/65),24个月生存率18.46%(12/65);并将原发病灶切除和未切除分2组统计分析。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6、12.7个月。在随访6个月时原发肿瘤切除患者的生存例数为26例,生存率100.0%(26/26),原发肿瘤未切除患者的生存例数38例,生存率97.4%(38/39);随访12个月原发肿瘤切除者,患者生存例数22例,生存率84.6%(22/26),原发肿瘤未切除患者生存例数22例,生存率56.4%(22/39);随访24个月原发肿瘤切除者,患者生存例数8例,生存率30.8%(8/26),肿瘤未切除者,患者生存例数4例,生存率10.3%(4/3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5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肝动脉栓塞治疗情况(%)

3 讨论

肝脏是消化道肿瘤血源性转移最易累及的器官。肿瘤主要经门静脉血流转移至肝脏,研究发现转移性肝癌存在双重血供的特点,肿瘤主体以肝动脉供血为主,门静脉分支包绕肿瘤周围,随着肿瘤的增大,中央部分坏死,无明显血供,这是因为肿瘤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含氧丰富的肝动脉血,所以转移性肝癌仍以肝动脉供血为主。肝脏转移瘤的血供情况与其来源器官和组织类型有关系,消化道肿瘤原发病变的组织病理学以腺癌多见,本组96例,腺癌占94.79%(91/96),且主要经门静脉向肝内转移,转移瘤影像学表现相似,因此,可作为同一类型报道。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除了与原发肿瘤病理、肿瘤血供多少有关,栓塞是治疗的关键,碘油的用量、浓度、推注的速度及超选择的血管相关;治疗同时,还应重视对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储备,术中合理应用栓塞剂量、仔细分析血管造影影像、规范操作,术后有效对症处理、保肝治疗。本组51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9例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经对症、保肝等治疗恢复,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胆囊坏疽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同时应积极控制原发肿瘤,尤其行原发肿瘤切除。

[1] 刘彦森,马桂玲,李丹,等.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疗效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24(10):78-79.

[2] 陈峰.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2.

[3] 郑志勇,黄东宁,宁四海,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大肠癌多发肝转移的疗效研究[J].肿瘤药学,2013,1(4):39-43.

[4] 秦立东,李金鹏.肝动脉化疗或栓塞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5(69):445-448.

[5] 杨倚天.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分析[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

[6] 刘丽.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4.

[7] 宛新安,周勤,韦永明,等.胃癌肝转移治疗方法探讨及近期疗效评价[J].安徽医学,2014,2(35):186-188.

[8] 刘彦森,马桂玲,李丹,等.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疗效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24(21):78-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38

辽宁 110023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王刚)

猜你喜欢
转移性消化道生存率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