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2016-06-09 12:54熊凯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胸科单肺通气

熊凯

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熊凯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行胸科手术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单肺通气麻醉组和双肺通气麻醉组,各28例,比较2组麻醉方式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双肺通气组的PETCO2、SpO2与单肺通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通气组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发生率为25.0%,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2.1%,均高于单肺通气组的3.6%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单肺通气麻醉能够减少患者HPV发生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单肺通气麻醉;胸外科手术;应用

胸科手术是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频繁的手术类型,由于胸科手术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在麻醉处理与管理上就需要高标准,高要求[1]。胸科手术麻醉中,纵隔丰富的神经反射、通气功能障碍、肺内分流的形成及胸腔开放负压消失等众多因素都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造成影响[2]。因此,对胸科手术麻醉提出了高要求。本研究对行胸科手术患者56例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胸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18周岁,并且为初次开胸手术,排除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2组患者均知晓我院本次研究内容,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按照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肺通气麻醉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2~61岁,平均(43.7±3.4)岁;双肺通气麻醉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1~64岁,平均(45.2±3.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诱导使用的药物为0.1 mg/kg咪达唑仑、4~6 g/kg芬太尼,1~2 g/kg丙泊酚、0.1 mg/kg维库溴铵,在手术中根据监测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参数间断追加麻醉药的剂量,维持麻醉深度。在诱导前听诊双肺的呼吸音,在麻醉诱导成功后,充分的显露声门,双肺通气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导管插入声门后拔出导芯,调整导管的中线,使其对准支气管,缓慢推入,遇到阻力后停止,用听诊的方式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并进行调整,插管成功后,进行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设定的参数为吸入氧浓度100%,呼吸频率在12~16次/min,潮气量8 mL/kg,根据手术的需要调整呼吸参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双肺通气组的PETCO2、SpO2与单肺通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通气组的HPV发生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单肺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PETCO2、SpO2、HPV及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比较(x±s)

3 讨论

在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肺通气麻醉是常用的方式,而随着胸科手术的发展,麻醉方式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对患者的健侧肺给予保护,并且为了方便手术,胸内其他手术也要求术侧肺萎陷[3]。因此,单肺通气成为了胸科手术麻醉中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本研究观察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收集行胸科手术的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患者行双肺通气,28例患者为单肺通气,结果显示,单肺通气的28例患者在临床PETCO2高于双肺通气的28例患者、SpO2低于双肺通气的患者,并且双肺通气组的HPV发生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单肺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肺通气麻醉效果优于双肺通气麻醉效果。分析原因,这是由于单肺通气,麻醉方式在胸科手术中,使手术视野宽阔,能够分离双肺通气[4],特别是一些患者有浓痰、咯血或需要进行肺叶支气管肿瘤切除术,采取总气管内麻醉的方式,很容易脓、痰、血或者癌栓流入到健康一侧的肺内,容易发生感染,引发窒息,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死亡[5]。因此,单肺通气麻醉能够起到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健康一侧的肺,适合在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6]。为了方便手术操作,要控制通气的分布,支气管胸膜瘘、单侧肺大泡、巨大肺囊肿、支气管、隆突部及其相邻的气管下段切除[7]。但为患者进行单肺通气麻醉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定期充气胀肺,肺泡在长期萎缩时,表面的活性物质会减少,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在复张时,会出现复张性肺水肿,这是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手术时要掌握好肺萎陷的时间[8]。二是防止低氧血症,麻醉要保证平稳,给予患者纯氧吸入能够缩短单肺通气的时间,在选择麻醉剂和方法时要避免使用抑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同时为患者做好清理呼吸道的工作,防止因呼吸道受到阻力降低血氧饱和度[9]。三是掌握好拔管指征,在手术结束后,不要立即拔管,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在胸科手术中采用单肺通气麻醉方式,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值得推广。

[1] 李卫霞,刘鲲鹏,李昭,等.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期间氧合状况、肺内分流率和炎性反应的变化[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2):71-76.

[2] 金小春.两种通气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415.

[3] 苏瑞雪,李玉兰,潘道刚,等.单肺通气中肺损伤及肺复张策略[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0):1876-1879.

[4] 汪俊,汪幸.单腔气管导管用于儿童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35-36.

[5] 王峥嵘.单腔气管导管用于儿童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2):35-36.

[6] 孙秀利.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32-33.

[7] 蓝岚,张朝群,古妙宁,等.单肺通气时程对胸科手术患者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 34(8):1197-1200.

[8] 胡健,桂江华.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用于胸科手术中的体会[J].江西医药,2013,48(6):525-527.

[9] 郑建华.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132-1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46

江西 330000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科 (熊凯)

猜你喜欢
胸科单肺通气
预防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麻醉相关措施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不通气的鼻孔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주간지 편람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单肺通气中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肺通气/血流的影响
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