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2016-06-09 12:54赵铮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溶栓科室脑梗死

赵铮

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赵铮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最佳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同时对护理环节进行调整,如护士直接到院外引导患者就诊等。结果 患者经过2 h治疗和护理后,取得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2、17和13例。48 h后取得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7、17和8例。1个月后取得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5、13和4例。结论 对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

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50~60岁的中老年群体,且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发病后,约有50%~70%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失语等后遗症,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也使患者成为了家庭沉重的负担[1-2]。在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溶栓疗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溶栓疗法在诊疗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3-4]。但之所以仍然有大量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发病后与入院开展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过长,相应的缩短治疗准备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科室近期对脑梗死患者采取超早期溶栓治疗,即在患者入院即时的前提下,保证患者能够在3~6 h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7.25±4.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入院时经透露CT或MRI诊断存在缺血灶。排除颅内出血、出血性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病史、合并心、肝等脏器重度功能不全和严重精神意识障碍等情况。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开展溶栓治疗。

1.2 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过程过程如下:(1)溶栓治疗。将50万U尿激酶溶入20 mL胜利盐水中,10 min内为患者静脉推注完成。将100万U尿激酶溶入2 550 mL生理盐水中,1 h内为患者静脉滴注完成;(2)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完成后,根据患者CT或MRI的诊断结果,确定甘露醇使用量,每天注射1~2次,总计注射5 d。将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为患者静脉滴注,1次/d,共10 d。口服药物为阿司匹林,0.3 g/d,1次/d。10 d后调整阿司匹林剂量,改为每天0.1 g,服用90 d[5-6]。

1.3 护理方法

1.3.1 建立快捷护理通道 为了尽量缩短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至溶栓治疗所需的时间,对本科室的接诊工作进行调整[7-8],即当医院接收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科室制定护士在院外迎接患者,第一时间引领患者完成相应的检查。同时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信息。科室其她护士完成要患者急救的药品和设备准备工作。

1.3.2 溶栓过程护理 当患者检查和确诊完毕,遵遗嘱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注射和滴注时,准确掌握药物的注射和滴入速度,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匀速输液完毕。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记录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肢体肌力的变化情况。

1.3.3 溶栓后护理

(1)体位护理:体位护理的康复术语成为良肢位摆放,其目的是尽量减少压疮等情况的发生。脑梗死患者常用的体位分为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和坐位几种,护士每2 h为患者变换一次体位。在变化体位时,护士将软枕、被褥或自制的小棉垫摆放在患者与床铺的接触部位,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并在护理过程中,尽量使患者多采用患侧卧位。

(2)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溶栓治疗完成后,越早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越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康复。在肢体功能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本着先床上再床下,先室内再室外的顺序开展护理工作。如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 h后,可进行床上适量运动,如翻身、起坐和抬起四肢等;若患者的生命体征进一步好转,可允许患者下床运动。此时护士指导患者保持立位姿势,先进行简单的踢腿联系。再扶持患者再室内步行运动;当患者室内运动没有问题时,则可允许患者室外锻炼。对于无法活动的患者,采取被动锻炼的方法,如护士亲自或指导患者家属辅助患者完成患肢的屈伸等动作,初期日间可2~3 h完成1次,15~20 min/次。然后在逐渐增加时间。

(3)语言训练:失语症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临床上较为多见,对于出现失语症的患者,主要护理方法如下。①发音训练。护士首先教授患者简单的单个音节如a、b和c等拼音字母的发音;②教授患者做口腔操。如撅嘴、张嘴、呲牙和伸舌等动作,每个动作做5次,每天早、中、晚各做一套口腔操;③互动训练。包括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等,与患者互动完成词语的理解和表达。

(4)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和休息,此时非常容易出现便秘等情况情况,因此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护士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也是有益的[9]。在入院治疗阶段,护士指导和监督患者饮食初期以流食、半流食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吃山药、木耳等健脑类食物,不能暴饮暴食,禁烟禁酒。

(5)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后期很难完全康复,成为了很多患者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10]。因此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要向患者耐心讲解脑梗死发病的原因和治疗康复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心态。

1.4 疗效评价标准 以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方法作为治疗和护理标准,其中肌力提高Ⅱ级以上为显效,肌力提高1级为有效,肌力未提高为无效。分别与患者入院时、治疗2 h、48 h和治疗1个月对患者进行测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脑梗死患者经超早期溶栓治疗后,2 h、48 h和1个月后的治疗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脑梗死患者各阶段治疗和护理效果[n(%)]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的中老年群体中,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出现脑梗死。其致病因素为由于患者脑组织动脉中的血流突然减少或堵塞,由此在短时间导致局部缺血和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坏死。脑梗死多在患者睡眠时起病,发病数小时至3天内达到病情高峰。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但以往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经过挂号、进入科室、进行检查等环节后才能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因此我科室对现有的服务方法进行改良,即当医院接受到120急救电话后,护士首先到院外等候,优先省略挂号环节,然后根据检查科室等各个科室的楼层顺序,选择最佳路径引导患者就诊,为患者能够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时间保障;另外对完善后继的护理环节,如当患者生命体征允许的前提下,尽早的患者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也有所帮助。最终在患者康复的方面,治疗和护理2 h、48 h和1个月内,总有效率分别为69.05%、80.95%和90.48%,效果较为理想。

[1] 陈桂华.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27):191-192.

[2] 李培清.优质护理对溶栓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7):957-958.

[3] 胡敏.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22(7):19-20.

[4] 黄丽燕.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 A):58-59.

[5] 屠建莹.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7):816-817.

[6] 何奕涛.经颅超声联合微泡辅助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1094-1095.

[7] 毛云霞.急诊护理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5):1022-1023.

[8] 黄丽燕.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12,34(7):940-941.

[9] 崔红花.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 19(22):3138-3139.

[10] 罗玲.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 18(35):115-11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treated with ultra 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while the nursing link to adjust, such as nurses directly to the hospital outside the guidance of patients, etc. Results After 2 H treatment and car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were 12, 17 and 13 cases, respectively. After 48 h,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markedly effectiv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was 17, 17 and 8 cases respectively. 1 months after the effectiv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patients were 25, 13 and 4 cases.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ltra 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nursing, the effect is signif i cant.

Cerebral infarction; Thrombolytic therapy; Nursing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56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综合护理部 (赵铮)

猜你喜欢
溶栓科室脑梗死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