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2016-06-09 12:54刘洁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平均速度护理员脑出血

刘洁

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刘洁

目的 探究脑出血术后实施早期活动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脑出血术后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成2组,各30例,将实施术后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6.67%低(P<0.05);观察组在2组护理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均升高基础上,其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为一种安全且有效护理方法,可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活动

深静脉血栓为脑出血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常于手术后2~5 d发生,且疾病较隐匿,加大治疗难度,临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将增加术后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1-2]。研究表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高血压及长期卧床等密切相关,导致患者活动量减少,下肢血流瘀滞,加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3]。临床一般采用抗凝血类药物和加快下肢血液的循环措施来达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作用,因此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与促进生活质量提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脑出血术后60例患者分别行不同护理方案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最佳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蒙阴县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术后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0,年龄40~75岁,平均(56.36±1.12)岁,脑出血原因:10例颅脑损伤出血,20例高血压出血;观察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40~76岁,平均(56.37±1.14)岁,脑出血原因:11例颅脑损伤出血,19例高血压出血;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抗感染、止血、脱水与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皮肤、用药与饮食等护理,且患者术后去枕采取平卧方式,头朝一侧保持6 h,每2小时进行1次翻身拍背,并给予一般性的健康宣教。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早期活动:考虑患者术后自主活动受限,护理员需对其体位进行合理调整,帮助其找到舒适体位,以防止静脉发生压迫或者回流。于术后2 h,护理员和家属帮助患者实施早期训练,具体措施如下:(1)于患者的脚后跟置一软物体(如借助小枕垫),保持小腿悬空,和床面形成18°~30°角,并于护理员协助下予以被动膝关节屈伸与外内翻活动,15~20次/min,2~3 min/次,2次/d。(2)护理员在患者运动后对其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与摩腓肠肌等肌肉进行按摩,严格把握按摩方向,由患者肢体远端朝向近端,对每侧肢体进行5 min按摩;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15~20次/min,活动重复20~30次。(3)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护理员辅助患者翻身,后每间隔2小时进行1次翻身;鼓励患者常做深呼吸、踝关节拓屈与背屈和膝关节内外翻及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与臀大肌等主动运动,由经验丰富护理员指导患者掌握活动方法和频次,并根据患者手术后具体状况开展活动(项目种类、活动量不同),坚持每天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速度,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包括小腿、髂股静脉血栓与左下肢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χ2=4.706,P<0.05)。见表1。

表1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n(%)]

2.2 2组护理前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对比 护理后,2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对比(x±s,cm/s)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血液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出现不正常凝结,对静脉管腔产生阻塞,从而导致静脉出现回流性障碍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并伴压痛感,如果不尽早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将使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影响预后恢复[4-5]。为寻求预防脑出血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护理方法,本研究对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行实施早期活动的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进行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表明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为一种安全且有效护理方法,能够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考虑可能因为在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时,护理员注重体位护理,手术后合理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舒适姿势,有利于减少静脉压迫或者回流发生,从而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有效预防作用[6]。此外,护理员充分发挥家属作用,和家属一起帮助患者实行早期训练,于患者的脚后跟置小枕垫,保持小腿悬空,使患者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严格把握活动频次与活动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回流;且在运动后对患者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摩腓肠肌等肌肉进行按摩,把握按摩方向与时间,可减少肌肉萎缩发生,取得良好护理效果,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

同时通过分析2组护理前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结果显示:护理后2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P<0.05),表明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有利于取得显著护理效果,能提高静脉血流速度。考虑可能因为实施早期活动可使血液得以回流,且鼓励患者常做深呼吸、踝关节拓屈和背屈等运动,由经验丰富护理员指导患者严格掌握活动方法和频次,并按照患者手术后具体情况开展活动与坚持每天训练等,均有利于提高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制约,本研究未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心率、血压情况进行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其为一种安全可行护理方法,有利于预防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使静脉血流速度提高,可被临床推广。

[1] 张宇.中风自我调养常见病自我调养丛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43.

[2] 尹方,刘琰.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0):956-957.

[3] 丁艳丽.脑出血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5):118-120.

[4] 路江鸿,蒋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3):263-264.

[5] 王红,江利华,周荣.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8):106-108.

[6] 陈雯雯.综合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8):96-97.

[7] 赖丽英,吕立珍,张琳娜,等.Autar量表对降低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7):23-25.

[8] 陈丽萍.探讨整体护理在甲状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3,42(2):4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73

山东 276200 山东省蒙阴县第二人民医院 (刘洁)

猜你喜欢
平均速度护理员脑出血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知识巩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探究物体的平均速度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练习
把脉平均速度的测量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