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用药疗效观察

2016-06-09 12:54康忠德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肝功能

康忠德

7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用药疗效观察

康忠德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用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药物性肝病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甘利欣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甘利欣药物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药物治疗;观察和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LDH、ALT及TBiL水平值。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LDH、ALT及TBiL水平值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药物性肝病患者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药物剂量,为患者用药治疗提供安全保障,提升患者药物性肝病治疗效果。

药物性肝病;临床用药;治疗效果;观察

药物性肝病俗称药肝,指的是化学药物及其代谢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将会产生黄疸、发热等状况,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随着各类新药不断被研发出来,以及多种原因导致的药物滥用,目前药物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但临床上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检查指标无明显差别,发病早期不易被发现。本次研究对药物性肝病临床用药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年4月,选取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76例,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药物性症,符合专业药物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对2组患者实施HAV、HBV、HCV、HDV及HEV感染性肝炎病原学检测,2组患者均显示阴性[2]。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急剧升高反应。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LDH、ALT等指标显示急剧升高。患者血凝测试显示凝血酶原时间<40%有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包括男25例,女13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6.2±6.5)岁,有8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患者10例,皮肤瘙痒患者16例,黄疸患者4例;常规组患者包括男21例,女17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5.5±7.0)岁,有6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患者8例,皮肤瘙痒15例,黄疸患者9例。治疗组患者基础资料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甘利欣药物治疗,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注150 mg甘利欣(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0940191)及25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南京小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32023217),1次/d,持续治疗4周[3]。

1.2.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为患者静脉输注20 mL舒肝宁(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20025660)及浓度为5%的葡糖液,联合输注200 mg硫普罗宁药物(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50393)及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为1次/d,持续治疗4周[4]。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记录,对比患者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值。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主要判断标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提升;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经过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药物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患者LDH、ALT及TBiL值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在LDH、ALT及TBiL水平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LDH、ALT及TBiL值对比(x±s)

3 讨论

本文选取于76例为研究对象,治疗组实施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药物输注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与常规组57.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DH、ALT及TBiL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药物输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舒肝宁药物含有板蓝根、灵芝、黄芩等成分,可以清除患者体内自由基,缓解患者缺血症状,起到清热解毒、保护肝脏的作用[5]。其中硫普罗宁药物是硫基化合物,能抑制患者体内ATP酶活性,并增加ATP量,促使患者各项代谢功能恢复正常[6]。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输注治疗能有效改善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各项症状,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糖脂、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还有解毒、凝血、免疫等功能,在李欧[7]的研究报道中指出,我国药物性肝病中,因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比例仅次于中草药,引起药物急性重症肝损害的药物中,抗精神病药物仅次于抗结核药物,例如患者在服用氯氮平和奥氮平后曾有胆汁淤积性黄疸以及肝硬化症状。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肝脏不良反应通过护肝措施、停药、护理后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例如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黄疸、肝部疼痛、中重度肝损伤等,此时应立即停药,并转至专科进行治疗,并组织专家会诊,避免导致肝硬化、急性肝衰竭等严重后果。

药物性肝病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发于敏感性体质人群中。临床上对药物性肝病实施用药治疗时,若发生用药不当的情况,将容易导致患者肝脏遭受药物及其代谢物质的毒性作用,从而使患者肝脏产生损害,不利于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当前临床上使用抗结核、抗生素等药物对药物性肝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常常发生长期大剂量使用的状况,造成患者肝脏功能受损,药物之间产生的毒性反应,会提高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因此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合理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患病史、用药史及临床各项指标,严格控制患者的用药量[8]。对于早期药物性肝病患者采用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综上,临床上在治疗药物性肝病患者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药物剂量,为患者用药治疗提供安全保障,提升患者药物性肝病治疗效果。

[1] 谭松,刘友琴.舒肝宁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546-547.

[2] 张凤山,张健,王兆荃,等.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J].当代医学,2013,19(14):14-16.

[3] 张宁.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23):149.

[4] 刘东妮,顾建军.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状况及防治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33):55-56.

[5] 冀文丽,王勤英.药物性肝衰竭34例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6):835-836.

[6] 陈锦武,陈其奎,袁宇红,等.4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用药疗效观察[J].肝脏,2011,16(3):266-267.

[7] 李欧.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病4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66-67.

[8] 付斌,唐翠兰.药物性肝病31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23):59-61.

江西 343100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区人民医院 (康忠德)

猜你喜欢
药物性肝病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