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胃肠外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2016-06-09 12:54徐伟玲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预防性围术胃肠

徐伟玲

120例胃肠外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徐伟玲

目的 分析胃肠外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胃肠外科患者的病历,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用程、联合用药率、术后感染率、住院天数及抗菌药物费用等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中抗菌药物应用120例,使用率100%,其中预防性给药占72.5%,治疗性给药占27.5%,平均使用抗菌药物(6.36±2.21)d,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率为80.00%。结论本院对胃肠外科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应用的情况,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应用的教育,提高抗菌药使用知识水平。

胃肠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为外科常用的药物,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和预防感染主要手段。但目前围术期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出现抗菌药过多的使用、不规范的联合用药、不合理的药物选择、不恰当的给药时机、过长的用药时间等现象[1]。为了判断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围术期抗菌药使用是否合理,本研究对120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胃肠外科患者的病历,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59~85岁,平均(69.3±7.3)岁,体质量60~72 kg,平均体质量(67.8±7.6)kg,平均住院天数(17.2±4.8)d。手术Ⅱ类切口94例,Ⅲ类切口26例。

1.2 方法 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手术类型、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状况、术后感染情况以及抗生素使用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1.3 诊断标准 (1)医院感染诊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2]。(2)胃肠外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适应证:有感染存在,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 75%,放、化疗期间或放、化疗后有白细胞减少且体温>38℃;虽无感染证据,但手术时间过长,术中有感染可能,手术可能接触感染区域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仍符合适应证。(3)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评价:以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准则》为原则进行评价。见表1[3]。

表1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表

此外,出现以下情况,也归为不合理应用:(1)同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疗效无明显提高,抗药性及拮抗作用增加;(2)联合使用用杀菌与抑菌药,减低效价;(3)抗菌药物与其他不合理药物配用,影响药物代谢及排泄;(4)溶媒选择不当;(5)不恰当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疗效;(6)用法、用量不当,用药时间不合理,易产生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病例基本情况 主要手术类型有胃部分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手术Ⅱ类切口94例,Ⅲ类切口26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7.2±4.8)d,住院总费用(8 929.7±5 402.1)元,抗菌药物费用(843.1±341.5)元。

2.2 抗生素使用情况 120例病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给药占72.5%,治疗性给药占27.5%,均为静脉给药,平均使用抗菌药物(6.36±2.21)d,常用抗菌药物有

4类12种,使用频率排名依次为头孢替安、头孢曲松、甲硝唑、头孢呋辛钠、依替米星、头孢西丁,联合用药用法一般为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甲硝唑。

2.3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分析120例病例抗生素使用情况,得出应用抗生素合理者34例(28.33%),基本合理者62例(51.67%),不合理者24例(20.00%)。其中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有:疗程过长4例(16.67%),无指证换药3例(12.50%),无指证联合用药3例(12.50%),重复用药4例(16.67%),出现不良反应

5例(20.83%),二重感染2例(8.33%),药物相互作用影响3例(12.50%)。

3 讨论

为了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围术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其中,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是围术期预防和治疗感染的重要手段[4-5]。

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程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手术可能带来的感染。本研究120例患者中,Ⅱ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为100%,出现4例用药时间过长现象。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时机,应是从清洁手术转为可能污染手术之前,局部或全身还没有病原微生物侵袭时。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前30分钟开始给药,以保证在手术接触污染区域前血清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不应在病房而应在手术室给药。其次,抗菌药物用量还要保证覆盖感染危险期,研究发现,各类手术感染危险期大致为:胆道手术为4~6 h,右半结肠手术12 h,左半结肠手术24 h[6]。术前1小时给药,静脉半小时滴完为宜,基本能覆盖整个危险期,若手术时间超过3 h,应注意追加给药。短时间预防用药,能减少不良反应,也不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移位,同时也降低了病人的费用。

3.2 抗菌药物的选择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部位,常见致病菌,药物抗菌谱和药物的组织分布浓度,来选择抗菌谱广、作用强、组织浓度高、耐药菌株少、价格适当的。胃肠外科手术一般涉及空腔脏器,应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兼顾革兰阳性球菌,可选光谱青霉素和二代、三代头孢菌素,涉及结直肠的手术,厌氧菌感染可能性大,可联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7]。本院胃肠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一般选用头孢替安、头孢曲松与甲硝唑联用,头孢曲松还具有半衰期长的特点,作为预防用药效果良好,但要注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3.3 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研究表明,除下消化道手术外,其余胃肠道手术预防用药一般选用一种适合的抗生素即能达到目的,结直肠手术可联用抗厌氧菌药[8]。本次研究中,出现3例无指证联合用药。此外,头孢西丁兼具抗厌氧菌作用,使用时不必再联用抗厌氧菌药,本研究中出现4例重复用药。

总之,本研究发现本院胃肠外科围术期仍存在不少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应当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自身水平,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降低患者抗菌治疗的费用。

[1] 樊晖晖,张静.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5):44-45.

[2] 林丽君.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17):30-31.

[3] 王华,陈瑶,钱南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8):90-93.

[4] 蒙光义,罗雪兰,王冬晓,等.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研究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164-167.

[5] 田洁,陈小燕,钱文璟,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6):477-480.

[6] 杨晶,柴明珍,张蕾,等.肝胆外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275-5276.

[7] 王飞,俞建,严伟.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77-79.

[8] 刘蔚.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5):779-7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96

江西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徐伟玲)

猜你喜欢
预防性围术胃肠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