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

2016-06-09 12:54双淑贞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网织性贫血红细胞

双淑贞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

双淑贞

目的 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以及其对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本组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评估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对象,统计2组患者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网织红细胞的差异,同时统计观察组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2、8、14 d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有非常大的影响。

糖尿病肾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网织红细胞参数;治疗效果

由于各种器质性肾脏疾病的发生,患者慢性肾功能逐渐衰竭并导致肾脏缺血,这种疾病被称为慢性肾性贫血,而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患者迁延不愈也会引发慢性肾性贫血,这种疾病被称为糖尿病肾性贫血[1]。本研究将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患者体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男35例,女5例,年龄55~85岁,平均(70.4±5.3)岁,本组患者入院后检查结果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55~84岁,平均(71.1±5.2)岁。观察祖患者均符合以下排除标准[3]:(1)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纤维化以及系统性疾病患者;(2)急慢性感染、失血以及严重营养不良患者;(3)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有过敏史患者;(4)治疗前或者治疗过程中并未给予透析治疗患者;(5)降压治疗后血压测量结果仍然≥165/110 mmHg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利血宝:麒麟鲲鹏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 20010075)治疗。患者给予利血宝3 000~6 000 U/次皮下注射,3次/周,同时本组患者均给予硫酸亚铁(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 31020458)300 mg口服,2次/d。观察组患者持续治疗

8周,治疗过程中禁止给予患者输血、透析以及免疫抑制剂服用治疗。

同时在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前,使用一次性真空EDTA-K 2抗凝试管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样2.0 mL,观察组患者治疗2、8、14 d各个时间段内再次抽取患者抗凝静脉血样2.0 mL,按照仪器说明书在2 h内使用BECKMAN COULTER HMX血细胞计数仪上进行血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4]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有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血细胞比容升高≥0.05;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未改善,血细胞比容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2.5%。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其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与对照组比较(x±s)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x±s)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肾脏血流量不足、肾脏功能受损、肾脏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明显减少,最终引发患者肾性贫血[5]。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血液稀释、溶血、红细胞生成减少、肾脏内分泌功能衰竭等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出血症状[6]。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将人体内红细胞基因转入哺乳动物细胞内并使之能够高效表达,最终形成能刺激人体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7]。研究显示[8],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癌症放疗以及化疗而产生的贫血上有良好的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体内能通过一系列反应而促使红细胞生成素不断分泌,促进人体内网织红细胞的分泌数量不断增多,从而有效纠正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而网织红细胞作为骨髓造血功能的标志,对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有效率高达92.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明显提高,证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肾性贫血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有非常大的影响。

[1] 张守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230-231.

[2] 聂仁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5):98-99.

[3] 匡彬.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77-79.

[4] 周康永,左显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4):46-47.

[5] 彭耀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68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96-97.

[6] 李洪琴,陈波,江桂林,等.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35-38.

[7] 蒙如庆,牙秋艳,覃勋,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方法对肾性贫血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9(5):744-745.

[8] 陈秋牛.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52-24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100

江西 344000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双淑贞)

猜你喜欢
网织性贫血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全国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和决定限现状调查与分析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