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财政体制创新性研究

2016-06-11 02:03章欢庆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财政体制新农村建设

章欢庆

摘 要: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发展新农村。支持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好农村建设,国家才能实现物阜民丰、社会安定和谐。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我们国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但我国农村财政体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改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财政体制 创新性研究

财政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政体制是财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制度。我国农村的财政体制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j就现有的农村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阐述并对农村财政体制的创新改革做出了研究。

一、当前农村财政体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通过户籍制度的严格定义,我国居民被划分为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是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村的经濟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农村和城市在相同社会条件下所受到的待遇也有所不同。所以,农村人像一个标签一样,在社会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因此要想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改善农村人的待遇,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能发展好农村的经济。但固有的农村财政体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财政体制管理规范性差,变化频繁。1950年我国地方财政采用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它平衡了国家的预算收支,稳定了物价,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此体制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所以从1951年开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办法。此后,农村的经济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不同经济体制的管理方法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导致农村地区经济混乱。

2.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由于一些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多的不同,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同一乡镇的各村之间。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民的收入只是靠自有农业的种植来实现。也有一些会靠养殖来增加收入。但是传统的农业和养殖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大旱之年农民颗粒无收的现象在一些相对干旱的地区时有发生,所以这一年的政府财政收入就会大大减少。在实行新的农村财政管理模式之后,乡镇政府受到的压力会更大,贫困地区的政府会更难达到上级政府的要求。

3.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不专业。农村财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大多非专业出身,所以在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因而导致资金的管理不规范。各个项目的收入和支出上票据不完整,甚至最原始的凭据都会丢失。因为管理上的缺陷也会导致一些专用款项被挪用的现象。政府为做到表面上的收支平衡也会隐瞒欺骗、弄虚造假并且伪造票据。

4.农村财政预算的约束力不足。采用财政预算机制是政府实施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保证。预算收入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预算支出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财政预算可以使政府按计划开展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大部分农村财政的预算不具体、不细化、不公开,预算与实际相去甚远。例如一些领导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随意更改项目资金的用途,或者随意报销,随意招待。

二、农村财政体制的创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财政体制的创新改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的放矢。首先要做到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要做到公平公正。各乡镇的村与村之间在经济实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体制改革后要尽量达到缩短乡、村之间的经济差异。其次,农村的财政体制要做到关系简单、明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便于执行和操作。

1.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统一、规范。我国农村财政之所以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根本上来看是财政体制不规范所造成的,农村财政体制不规范是一切具体问题的根源。要想改善我国农村财政管理的状况,必须从体制的改革与统一规范入手。由上级政府统一颁发各项相关的规定,将财政体制管理做到统一化、规范化。也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基础经济体制,改善不合理的存在,促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快速进行,满足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财政人员的专业水准。农村财政部门经济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财政人员的水平不够专业。给财政部门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才能更好的实行各项财政管理的体制,并从专业的角度改善问题。还要对财政机关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树立人员的财务意识。了解各种凭证的重要性,明确财政管理的重要行,真正的做到专业、敬业。

3.加强年终审计工作,健全财政机关内部的相互控制。防止财政机关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的主要途径就是年终审计。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的财政机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必要的年终审计程序也不规范。所以农村的财政人员在进行违规操作的时候也无所顾忌。私自挪用公款和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加强农村财政部门年终审计的严格性,可以及时的组织一些不法行为的存在。

4.推行财政收支公开透明及完善问责机制。逐步推进农村乡镇村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实施财政公开、阳光财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政务公开和财政收支透明,明确公开的内容,并逐步扩大公开的范围,更好让的社会公众享有知情权,促进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完善问责机制,实施及时和严格的问责。必须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问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要建立健全对财政管理不善、支出规模无端加大、违规支出不断增加、资产管理不善、债务总量不合理增加等情况的问责,不仅要处理单位,而且要追究乡镇村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相应的责任,切实注重对乡镇村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财政管理水平的考核,不仅要考评收入指标,也要考核和监督支出规模、固定资产和债务总量等指标。从考核和奖惩制度上,提高乡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预算约束意识,促进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切实强化问责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5.事权和财权要相互分离。简单来讲,事权是指哪一项财政支出由政府来承担,而财权是指在不考虑地方债等收入情况下的自有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每一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的分配都会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责任和自有收入的划分。将事权和财权进行分离,农村财政的一级财政部门才能有机会自由发挥,做到财政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6.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促进农民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只是靠种植或者养殖来收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势要求下,旧的农业生产模式很难达到要求,所以要通过地区的优势来发展。适合种植的地区可以将传统的玉米大豆改为花卉或者蔬菜,因地制宜。农村相对于城市要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以学习发展快速的农村,适合搞旅游开发等。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共同增加财政收入。

三、结语

财政是地方执行国家政策的基础和保障。由于财政体制等一些因素的制约,农村的财政力量总体较弱,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能物尽其用,因此使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进步缓慢。建设新农村,必须做到树立和落实较为科学的发展观念,积极统筹城乡的发展,深化城乡改革,积极建设新农村。农村财政困难是我国现阶段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财政体制的创新是解决农村财政问题的主要措施。只有农村的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会前路顺畅,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克训,杨清海,吴文杰.加强支农资金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J].中国农业会计. 2014(12) .

[2]樊怿霖,杨旭.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3(34).

猜你喜欢
财政体制新农村建设
浅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财政经济形势与财政体制改革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浅谈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大都市区财政及其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