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综述

2016-06-11 06:56王晶晶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职业倦怠

摘 要:高校教学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的至关重要的工作,教学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基层承载者,其整体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高校教学管理水平,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目前,由于教学秘书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出现职业倦怠,本文通过分析其岗位功能、工作性质、自身素养、职业认同感等方面,探究教学秘书职业倦怠形成原因,提出缓解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对策,改善职业倦怠。

关键词:教学秘书 高校教学管理 职业倦怠 对策

一、职业倦怠的内涵

1.职业倦怠概述。“职业倦怠”(Burnout)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是指个体因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与紧张情绪下,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导致的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的状态。

2.教学秘书职业倦怠概述。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网目前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高校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学秘书长期工作在压力的环境下,工作负荷大及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引起的挫败感加剧,最终引发情绪、心理、体能、行为等方面表现出脾气暴躁、态度冷漠、缺乏耐心、职业认同感低等负面情绪和消极状态。高校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基层承载者,其主要是负责各项教学活动的通知、组织和实施;作为教学各环节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任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直接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关注并且有效改善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现状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教学秘书基本岗位功能

1.服务。高校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活动的基层人员,奉行“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主要是以学校的教师、学生为教学秘书服务的主体,服务于教师、学生,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需求及困难,对于学生,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及助学导师,同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上的疑惑及困难,对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做到及时反馈,有针对性解决师生在教学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为广大师生排忧解难。

2.沟通及协调。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活动中担当沟通及协调者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秘书需将学校下发的教学管理文件及时、准确上传到二级部门领导,下达到广大师生,同时将师生相关要求和问题反映到二级部门领导及高校教务领导,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妥善地沟通、协调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其各自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够相互理解和合作,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3.监督。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还承担着监督者的角色,作为教学环节的监督者,主要是协助教务处及部门领导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监控,监督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全面地了解师生的问题及困难,教学秘书对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务处和领导,针对相应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与此同时,对教学管理可提出自己合理性的建议,有力于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秘书职业倦怠形成原因

1.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统计,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种类总计达 63项。其工作繁琐、细致和枯燥,是需要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工作强度无法量化。教学秘书的工作与教学计划的运行直接相关,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教学事故,很可能对教学的运行产生极坏的影响,可以说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具有高风险的 。新时期下的高校,高校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而教学秘书的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承载者,其工作量明显加大,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心理疲劳、焦虑。

2.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够。高校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基层实施者,其岗位的工作任务繁重、质量要求高,学校同时对高校教学秘书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及业务管理能力要求比较高。根据调查目前的教学秘书队伍中,实际现状与客观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教学秘书普遍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关注较少,工作繁重,无暇充电,导致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业务不精、对教学管理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只是机械性的接受任务,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够直接导致其工作态度的懈怠,工作消极制约了教学秘书工作能力的发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职业认同感低。高校通常以教师的教学效果,科研项目衡量价值,而教学秘书从事是辅助性、从属性、服务性的基础事务性工作,教学能够正常运转,没有教学事故发生就是教学秘书的成绩,其工作成果模糊,价值不能直接体现出来,因此,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得不到相应的认同和尊重,使教学秘书自我成就感低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改善教学管理的动力,而且对自身工作能力开始质疑,逐渐形成职业倦怠。

4.职业发展空间小,上升困难。目前,高校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条件严格,教学秘书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均不占优势,科研成果是教职工晋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高校中丰富的科研成果是个人晋升的有力保障,晋升意味个人薪资、待遇的提高,工作投入与回报平衡,意味着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然而教学秘书的每天工作时效性强且繁杂细致,无时间承担课程,从事科研成果,导致工作量不够,科研成果匮乏,其晋升之路困难,自我价值不能实现。并且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师职业发展,对给予教学秘书进修深造及业务培训的机会少,导致没有系统管理知识的教学秘书感到前途渺茫,渐渐丧失工热情。

四、改善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对策

1.完善教學秘书队伍建设。目前高校教学秘书办公已信息化,由于教务管理系统、QQ、飞信、微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量,然而教学秘书取文件及上交材料比较耗时,比如,学校职能部门为了确保上交材料信息正确性,需要二级部门上交纸质版材料,并且需要不同领导的核实签字等,这一流程很影响办公效率。因此,学校应根据二级学院的教师、学生人数及对应的教学管理工作量,给教学秘书配备帮手,从学校选择具有管理、专业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兼任教学秘书,也可以选用勤工俭学的优秀学生,以减轻教学秘书工作压力。

2.定期组织教学秘书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学校应树立“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教学秘书以人文关怀,重视教学秘书的工作,关注教学秘书的专业发展,给予教学秘书足够的学习平台,鼓励教学秘书外出学习、培训、交流,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管理知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业务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秘书队伍。

3.完善考核机制。高校应该完善考核制度,良好的考核制度能够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应健全考核教学秘书的各项标准,将教学秘书的工作态度、质量、效率列入考核范围内,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学秘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并物质或者精神的奖励,并且加大宣传,列为学习榜样,在职称评定条件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管理能力差的教学秘书予以处罚,对高校教学秘书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赏罚分明,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职业倦怠。

4.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新时期下的高校,对教学秘书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因此,教学秘书也应不断地学习,拓展知识面,注意提高自身素养,深入研究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熟悉学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学管理系统和办公软件,能够迅速准确处理教学管理问题,注重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与培养,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使思想、方法、创新意识达到新的高度,适应高校教学发展的需要。

5.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教学秘书工作消极,除了工作繁琐、任务重、枯燥无味,还有就是职业上升空间小,职业发展不乐观,因此,一方面,学校对教学秘书建立合理职业期望,应该为教学秘书设计出符合实际、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适当降低教学秘书岗位职称晋升和加薪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学秘书对本岗位、职业规划发展有较为完整的概念,科学合理的職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期望为支撑,教学秘书能够在工作不断自我调适,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及能动性,一定程度的缓解职业倦怠。高校教学秘书从事的工作具体、繁琐,但是至关重要,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学秘书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为教学秘书创建平台,分析教学秘书工作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地探索解决对策,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高校教学秘书自身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质有量的完成,学校和教学秘书本身两方相结合,本文研究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孔繁娟. 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问题对策研究[J]. 鸭绿江月刊, 2015(12).

[2]刘跃宁. 当今高等教育现状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6(9):160-162.

[3]王晶晶, 王云松. 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基本专业素养综述[J].人才资源开发, 2015(20):30-30.

[4]陈琳, 杨盛花, 王巍.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2):71-74.

[5]张铮.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状况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秘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的作用和素质要求论述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