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备课,是打造精彩语文课堂的基础

2016-06-12 17:17蔡明慧
考试周刊 2016年38期
关键词:借鉴备课储备

蔡明慧

摘 要: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语文课,打造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教师认真备好课,再上课是必需的程序,是打造精彩语文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备课 借鉴 调整 储备 语文课堂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打造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完成一节课需要一个过程,上一节课至少包括备课、讲课、反思等环节。上好一节课,这些环节缺一不可,且环环相扣。在这些环节中,备课是第一个环节,如果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下边的各个环节,我认为,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语文课,打造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备好课呢?我就这一环节谈谈看法,和各位同行共勉。

一、第一次备课,完全靠自己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备好课呢?我认为备课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经验比较丰富,不重视备考这一环节,甚至个别教师连教案都不写了。上课时,拿着课文就去了。我对这样的做法十分不赞赏,也没有胆量这样做。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认真备好课,再上课才是必需的程序,因此,在执教生涯中,我一直重视这一环节。

要上一堂新课之前,我要进行第一次备课,一般情况下,我先抛弃其他资料和参考书,完全靠着自己的理解备课,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自学的过程,首先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看看对一篇文章会做怎样的理解,看看自己能够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心得做大致的记录,以便第二次备课时进行比照。这个过程是深刻挖掘自己的过程,必须全身心投入到一篇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咀嚼其中蕴含的味道。当然,经过第一次备课后,我们还是不能直接上课,还需要进行后续第二次备课过程。

二、第二次备课,吸取别人经验

在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次备课的过程是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第一次备课的成果进行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使自己的准备工作更加充足和完美。这里的借鉴别人,一是指借鉴其他参考书和一些资料。看看这些参考书和资料上对上好这节课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些建议中哪些与自己的不谋而合,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过的,自己有哪些独特的想法,他们没有想到,等等。二是指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和做法。这是指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尤其在讲授同一节课时,要听听其他老师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经验,很多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就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一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果教学进度有些差异,其他老师已经授课完毕了,我们还没有新授课,可以去现场听课,学习别人,吸取别人的经验。这个过程十分重要。通过这样的第二次备课,课不但会充满智慧,还借鉴他人的智慧,自然离精彩课堂就不远了。

三、第三次备课,不断调整思路

第三次备课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般情况下,经过第一、二次备课,充分吸取了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智慧后就可以走上课堂。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及时发现另外一些漏洞或者细节,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第三次备课过程。因为语文教师一般要教授两个平行班的课程,在二次备课给一个班上完课后,利用课间的时间,自己可以反思,根据第一节课上的情况,我们迅速调整,以便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及时地修补漏洞,更好地完成授课。这个过程,我称之为第三次备课。毕竟,两个班级之间授课的时间相隔一般只有十几分钟的课间时间,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备课是在进行预演课程进程的过程中进行的话,那么,第三次备课则是在有了一次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我们不断地对自己的课进行打磨,就会使课上得好,上得更加精彩。

四、第四次备课,储备教学经验

一般在完全教授完两个班的语文课后,我还要进行第四课备课。这次备课是侧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改进,以便为今后的教学储备一些教学经验。很多教师认为,一堂课上完了,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我始终认为,一堂课结束,才是刚刚进行到了一半,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后续的反馈才知道,比如,通过作业完成情况,通过阶段性测试情况,我们可以追溯当时的课堂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课堂教授完之后的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是我们之所以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这些年来,我都是坚持这样做的。备课的教案本子写了一本又一本,从来不敢懈怠,并且每一堂课都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经过至少四次的反复磨炼打造而成的。经过这样的过程,我的语文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我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师之一。这个过程更加让我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猜你喜欢
借鉴备课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