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16-06-13 08:28管秀军曾明强刘小云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经验问题

万 刚,管秀军,曾明强,刘小云

(1.富顺县林业局,2 .富顺县东湖镇农业服务中心,3.富顺县森林公安局,四川富顺 643200)



富顺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万 刚1,管秀军2,曾明强3,刘小云1

(1.富顺县林业局,2 .富顺县东湖镇农业服务中心,3.富顺县森林公安局,四川富顺 643200)

摘 要: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一大重要举措。以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为目的,逐步形成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本文结合实际剖析了富顺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后续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对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验;问题;对策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北纬28° 55′37″~29°28′42″,东经104°40′48″~105°15′22″),东邻隆昌县、泸县,西靠沿滩区、宜宾县,南接翠屏区、南溪区、江安县、江阳区,北连大安区、隆昌县。距省会成都市约250 km,县城富世镇距自贡市区32 km;处于成渝经济圈内,幅员面积1 332.74 km2,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大县。2014年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6.8亿元。全县辖26个乡镇,319个行政村,56个社区。总人口109.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4万人,农业人口83.17万人。人均GDP达到24 930元[1]。

1 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基本情况。截至2014年末,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1 992.5 hm2,其中退耕地造林9 351.2 hm2(其中生态林为9 123.5 hm2,经济林227.7 hm2);配套荒山造林12 174.6 hm2、封山育林466.7 hm2。全县退耕还林涉及13.6万户,34.5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1.2%(参见表1)。

表1 富顺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统计表(1999年~2014年)

1.2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基本情况

自2008年起,富顺县开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截至2014年末,累计实施种植项目12 315.4 hm2,其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77.7 hm2,特色经果林3 362 hm2,竹林400 hm2,品种改良及改造2 780.3 hm2,丰产措施5 595.5 hm2。累计实施养殖项目120 669 m2,其中:家禽养殖112 669 m2,蚕房8 000 m2[2]。项目涉及全县26个镇乡,总投资8 834.1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为4 750.7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参见表2)。

表2 富顺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情况表(2008年~2014年,含后续产业专项建设项目)

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及主要成果

2.1 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定位清晰,明确巩固和发展竹产业作为富顺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首要任务。以2009年~2012年竹产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明确了竹产业在全县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全县规划了5个竹产业核心镇乡,辐射带动全县竹林基地培育。结合林业产业强县建设项目,大力新造麻竹林,实施丰产措施等,实现竹资源增量,提高竹林综合生产效益,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相对集中成片竹林基地15 333.3 hm2。二是因地制宜,高效利用有限的林地,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在全县12个重点林区镇乡、国有林场建设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基地2 000 hm2。三是结合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就近建立九叶青花椒原料基地133.3 hm2。四是在县城周边镇乡,结合观光农业发展,布局花卉苗木产业1 666.7 hm2。五是综合利用林地空间,放大林地综合效益,发展林下养殖133.3 hm2。

表3 林业产业发展基地面积统计表

2.2 创新机制体制

一是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专合组织)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连结机制,推广“专业队承包”、“大户承包”、“专合组织”、“企业和农户联营”、“林地入股”等经营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坚持产业化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注重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发展项目。

全县吸引了以竹资源开发的富顺锦明笋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富顺县华胜纸业、宜宾纸业等为主的相关龙头企业落户富顺,同时,也助推了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以原材料花椒为主的蜀佳味业公司在龙万乡流转66.67 hm2土地,建成了自己的原材料基地,注册“巴岩寨”九叶青花椒专业合作社。代寺镇建立以开发核桃、毛叶山桐子为主的宏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自贡丰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安溪镇、万寿镇等建立油茶基地,为全县木本粮油基地林产品升级提供保障,该公司致力于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已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为下一步融资打下基础。省级龙头企业富顺锦明笋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半坡”系列竹笋产品广销国内外,有1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此外,在板桥镇、互助镇还注册了多家甜橙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入驻、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2.3 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高位推进,筑牢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把林业产业发展工作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工程重要抓手,落实了部门主要领导一把手责任制。二是稳步推进,狠抓宣传发动。一方面,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完善政策,放活经营,要求做到“该给农民利益给足,该减的负担减够,该搞的服务搞好,真正让农民多得实惠”。另一方面,狠抓产业发展宣传及科技示范推广培训。采取召开院坝会、电视、广播宣传及赶场天设立咨询点等方式宣传动员,使广大林农进一步了解政策,增强通过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的信心。同时,结合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举办林业实用管理技术培训,保证每个村有1名~3名技术指导员,有“土专家”,实现林业实用技术“网格化、纵深化”发展。三是重点推进,强化政策扶持。出台《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竹产业强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明确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管理措施。四是加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五是科学推进,加快体系支撑,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2.4 发挥综合效益

通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持续推进,综合效益逐年凸现。一是林产品产量和种类得到较大的提升,到2014年末,年产竹笋干4 349 t,竹材1 411.3万根;经济林果41 349 t;油茶35.6吨。二是全县林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3.5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7.4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383元提高到2014年的1 391元。林业总产值和林农人均收入较2009年增长超过2.6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成为退耕农户增收的一大亮点。二是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实施新造林、品种改良及丰产措施,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增强。三是社会效益明显。全县通过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一些林业企业、专合组织逐步壮大,解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持续推进,工程建设实现“3个转变”,即由过去以生态建设为主向巩固成果和关注民生转变,由过去林业部门单一责任主体向多个部门及社会各界协作推进转变,由过去单纯钱粮补助向全面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转变。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逐步暴露了一些问题。

3.1.1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规划本身存在不足

一是项目规划欠缺多方整合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国家持续加强了在三农方面的投入,农、林、水各部门的项目陆续规划、实施,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对接。导致部分项目在规划实施年份与农业、新村扶贫、水利等方面的项目有重叠。二是规划时期较长,规划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部分原规划内的镇乡已提前实施相关项目,导致有的镇乡项目已经饱和,新增项目不能实施。三是受市场经济影响,近年来物价上涨,项目补助标准没有提高,导致规划后期年度实施的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

3.1.2 项目实施重规模、轻质量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每年平行下达,补助标准低,面宽量大。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部分项目规划布局略显仓促,作业设计不规范,施工不规范。项目建设出现了重规模、轻质量的现象,竣工项目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综合效益。

3.1.3 土地零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实施、集约化管理

富顺县是典型的盆中丘陵传统农业人口大县,人均土地(林地)占有量少,农耕思想根深蒂固,土地零散,且流转费用高。土地(林地)流转统一管理,化零为整是标准化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土地零散、要价高成为阻碍社会资金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3.1.4 农村有效劳动力短缺

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有的举家外出,部分项目只能雇佣社会劳动力实施或村、组统一组织实施,存在“有人种树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项目完成质量不高,更不能形成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机的产业,有的项目甚至存在“烂尾”的风险。

3.1.5 基层林业工作经费紧张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府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技术指导等大量工作均由基层林业站承担,需要大量工作经费,政府对此投入不够。基层林业站肩负发展、保护、服务等多种职能,因一些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造成一些技术人员力不从心,影响工作积极性。

3.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2.1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抓好项目扶持

一是落实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扶持政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除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项目资金外,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林业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基地建设、种苗补助、科技示范推广。三是切实加强林业项目资金管理,特别是产业发展资金,要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3.2.2 产业发展方式转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要与时俱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传统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已不可避免地进入转型发展的阵痛期,要立足长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步入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主动适应工业4.0时代和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进步和理念创新推动林业产业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拳头产品,带动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要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增强林业企业造血功能,提升林业产业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林业产业投资发展环境,加大财政政策扶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5]。

3.2.3 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化零为整,提升标准化、集约化管理水平

富顺县农业人口较为均匀的分布全县26个镇乡,受制于传统农耕影响,千百年来,农地林地相互交错,林地小班地块面积小,分布零散。由退耕农户直接实施的项目质量不高,产出效益参差不齐。因此,一是要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业主)对分布零散的林地采取流转、托管、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6~8],将闲散资源化零为整,统一管理,提高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二是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的带头作用,项目实施主体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必须明确该专业合作社带动一定数量的退耕农户,作为申请项目的必要条件之一,形成“合作社(企业)+基地+退耕农户”的发展模式,强化专业合作社的责任意识,确保退耕农户的利益。

3.2.4 深化经营管理模式,做大做强精细林业

截至目前,富顺县累计实施退耕地还林及后续产业发展项目21 666.6 hm2,逐步实现了资源增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业产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县林业发展存在“重项目建设规模,轻项目质量管理”的现象,已不能适应新常态的现代林业发展需求,产业发展急需出现创新排头兵。因此,作为农业人口大县,林业资源小县的富顺,交通便利、林地生产环境佳,符合实施精细林业条件。通过大力发展精细林业,强化项目质量管理,促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参考文献:

[1] 《富顺县统计年鉴-2014》.

[2] 《富顺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11-2015年规划》.

[3] 和讯网(http:/ / news.hexun.com).

[4] 范彬,等.旺苍县农民林业专合社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四川林业科技,2014,35(6):117~118.

[5] 江锦烽.广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林业发展探讨[J].森林工程,2014,30(5):30~35.

[6] 李泽,杨忠兴.云南省宁蒗县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发展建议[J].森林工程,2014,30(6):22~26.

[7] 宋大刚,潘开文.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5,36(3):45~49.

[8] 代仕高,周厚兰,王光剑,等.四川退耕还林产业资源发展区位优势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5,36(4):65~71.

中图分类号:S7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08(2016)02-0111-04

doi:10.16779/ j.cnki.1003-5508.2016.02.025

收稿日期:2014-11-25

基金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作者简介:万刚(1982-),男,大学本科,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重大项目规划及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经验问题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