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需求条件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模式探讨

2016-06-15 14:49仝若贝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模式农产品

仝若贝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整合资源,构建合理、有效率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是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重点从结构流程、业务流程等方面讨论了模糊需求条件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模式。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尤其突出了连锁超市的节点功能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主导性,以及“推拉式”流程的合理性。研究认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模式实质上是不同供应链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应充分应用“推拉式”过程,明确订单分离点,并根据不同业务流程的特点进行重点管理。

关键词:模糊需求 农产品 物流供应链 模式

引言

供应链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到来而兴起的一种现代化、新型的理念,是现代型企业的一种典型运作模式。目前,供应链在全球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价值。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是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新型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已不仅仅是农产品供应企业或者农产品物流企业内部单独的一种运作模式,而是基于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等相互融合的一种涉及组织结构变革的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产生,颠覆了以往单调型农业发展模式,它突破了农业供应企业、物流企业的边界,将资源和组织管理朝着企业所处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延伸拓展。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不断被融合,外国大量农产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运作带来较大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物流市场的不断做大,物流功能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这个层面上说,如何做强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也就成为当前国内农产品市场兴旺的前提。为此,国内农产品市场应不断加强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管理。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尝试提出了一些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新模式,这些模式一定程度上拥有供应链管理的部分优势条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演化,农产品生命周期趋于不断缩短,消费者需求也不断变化,使得供应链不断复杂化,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在市场需求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具有模糊性,因此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预测水平也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本文基于一个模糊需求的视角,系统地讨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模式,为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模糊需求条件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机理

(一)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动力机制

宏观视角。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宏观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形成与延展的机制环境和物流技术提升等方面。机制环境方面,制度的变更促进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不断演进,有关农产品流通渠道、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将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不断优越的背景下,农产品的物流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运作手段,对实现农产品流通阶段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以及促进农产品的保值和增值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先进技术与高端物流设备的投入,直接有效地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库存、缩减了交易渠道,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微观视角。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微观动力机制主要由权力、利益、责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其中,利益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内部企业的根本追求,是物流供应链运作的动力源;责任是动力源的依附点,物流供应链企业通过履行责任而实现追求目标;权力是责任履行的重要保障。在权力、利益、责任的逻辑关系中,利益主导权力,权力保障责任,这两条关系都是单向关系。而责任与利益之前的关系表现为双向关系,责任通过约束和分配共享整体利益,而利益的追求又促使供应链企业主动执行责任。

(二)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水平结构。农产品的分销物流线往往存在多样化的特征,这便导致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运作的稳健性大大削弱。在农产品供应一定的条件下,若分销线路越多,则单位线路中农产品的流量就越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分散程度也就越高。在模糊需求条件下,由于分销方向不确定,因此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一般选择水平式精简分销线路,以避免分销线路过多导致供应链不稳健。此时,主要由农产品连锁超市承担销售主体,社区农产品专营店则承担辅助销售主体的功能。这样,由于农产品分销主体的规模较大,而农产品数量较少,因此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稳健性较强。

垂直结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垂直结构是指物流环节中出现的供应商或者农产品需求客户的数量。在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中,垂直结构的层次相对较少,一般只集中在农产品供应的环节。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中,全体成员组成了较规模的主体,于是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垂直结构趋于扁平化,使得供应链更容易控制和管理。

结构主体——连锁超市。连锁超市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主体成分,它在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运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提升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维持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强化企业的知识技术积累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主要影响在于对供应链的结构进行调整,而该功能的实现的必要条件是连锁超市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居于中心位置。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其他节点企业的配合协作下,连锁超市对供应链的流程、节点关系、组织结构等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促进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进一步合理化。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作关系

(一)合作组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里,把农产品合作组织视为一个主体,并假设合作组织中的农户,其生产结构为单一农产品,而农产品加工企业一直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作业,且以上两者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于是,合作组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选择供应链协作或放弃协作的博弈过程,其基本模型可由收益矩阵表示,如表1所示。

在表1中,括号中的字母分别对应博弈单方的收益值。在需求模糊的条件下,表1的过程可进行无限次重复,最终Si便形成无限重复博弈策略组合。现引入折现系数δ(0<δ<1),博弈双方每次的交易收益可用净现值NPV表示,作为下一次博弈决策的依据。

1.农户合作组织首次选择协作:

如果此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也选择协作,那么此后双方均选择协作,此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收益净现值为:

(1)

如果农产品加工企业始终不选择协作,那么此后双方均不选择协作,此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收益净现值为:

(2)

若P1>P2,即,那么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协作策略的收益要高于它不采取协作时获得的收益,于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组织的博弈组合为S1。

若P1=P2,即,那么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协作策略的收益恰好等于它不采取协作时获得的收益,于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组织的博弈组合为S1或S3。

若P1

2.农户合作组织首次不选择协作:

如果此时农产品加工企业首次选择协作,那么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收益净现值为:

(3)

如果此时农产品加工企业首次也不选择协作,那么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收益净现值为:

(4)

由于c>0,所以显然有P3>P4,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最优选择策略就是与农户合作组织进行协作。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连锁超市

为简便起见,这里假设在模糊需求条件下以连锁企业为主导,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由上游的生产商与下游的连锁企业组成,农产品需求信息基本由零售商控制。农产品需求的模型表示如下:

Q = Q1 (P) + Q2 (5)

其中,Q1 (P)为确定的农产品需求量,Q2为随机需求量,假设Q2服从U(0,d)的均匀分布,并设密度函数为f(x)。由于连锁企业在考虑模糊市场需求时往往以盈利为主,因此通常选择与加工企业协作。

基本变量说明:M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R为连锁超市的利润,CM为加工企业的单位成本,CR1为连锁超市单位库存成本,CR2为连锁超市单位缺货成本,w为加工企业的批发价格,p为连锁超市的原有零售价格。

设合作博弈决定的销售价格为p',并且加工企业对连锁超市的农产品回购价格可表示为kw(0

(6)

若随机订货量低于随机需求,那么连锁超市承担部分缺货损失,此时利润为:

(7)

式(6)、式(7)之和便为连锁超市的期望利润。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模糊需求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连锁超市的协作往往能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收益最优和自身利益最优。限于篇幅和研究重点,这里不再详细讨论。

模糊需求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流程

(一)结构流程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按结构特征可分为周期性流程和“推拉式”流程两种。周期性流程属于一种传统的供应链流程。以传统周期为视角,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可分为供应、加工、储存和配送、零售四个过程,即农产品供应商通过这四个过程将产品传送到农产品需求者手中。这里,每个过程都独立地完成各自功能,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其他过程不存在关联。显然,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周期性流程显得不够合理。“推拉式”流程则是考虑农产品需求变化的一种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流程,因此笔者认为它更适合承担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过程。

1.“推拉式”流程模型。在需求模糊的条件下,在制定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策略时就需要重点考虑农产品需求的变动。如果农产品需求者的需求特征偏向于农产品的成本,那么农产品供应链应该是“效率型”供应链;如果农产品需求者的需求特征偏向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响应速度,那么农产品供应链应该是“响应型”供应链。

为应对消费者需求的易变性和模糊性,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柔性需不断增强,供应链的适应性也应该有相应提升。图1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推拉式”流程,由于农业生产资源具有稀缺性,农业产品本身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中具有一部分需求性计划生产内容,这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推”的过程。一旦消费者对农产品产生需求,连锁超市就会对该需求进行梳理,由配送中心对多家店面的需求进行处理,并向农产品供应链前端订货,这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拉”的过程。

2.订单分离点。确定农产品需求者消费订单分离点的位置,是分析“推拉式”流程的主要方法。订单分离点可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分为两层:一层是“拉”的过程,一层是“推的过程”。在分离点下游,农产品直接由需求控制,因此主要取决于顾客需求的反应。在分离点上游,农产品直接受计划和预测控制,因此需重点关注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资源配置及流向。

借鉴Hoekstra & Romme(1992)的研究思路,并结合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特点,可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推拉式”流程划分为4个分离点,具体模型如图2所示。

订单分离点把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是供应链的通用化阶段,以“推”的方式为主,后一段是主要由农产品需求者支配,以“拉”的方式为主。如图2所示,从分离点1到分离点4的过程,实质就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推”与“拉”作用程度不同而划分阶段的过程。

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订单分离点应向供应链上游延伸,这也意味着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市场需求拉动作用增加。

(二)业务流程

以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结构流程为基础,结合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业务运作特点和模糊需求的特征,本文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1.农产品生产流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生产出了包含部分“订单农业”和库存外,还包含少量的无计划生产,这一般由农业生产的分散性所决定。因此,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生产流程,需要通过规模化农业生产来控制。首先,应借助各类方式扩大农业生产中的订单需求部分;其次,尽量降低库存量,减少农产品的无计划生产。

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源头一般通过农产品生产基地或散户加入到农业合作组织,而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合作组织与供应链下游的节点企业之间往往能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良好运作和农户生产积极性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2.农产品加工流程。农产品加工流程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是供应链中的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一部分为了满足下游节点企业的订单,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上游消费需求的库存加工。由于契约式订单的存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只需有效衔接上游节点企业,便能对下游的订单加工进行合理控制。但由于消费需求存在模糊性,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库存生产存在较高弹性,因此在库存加工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消费需求的模糊性。

在模糊需求的条件下,若加工企业对库存的生产量远高于农产品市场需求,那么会造成大量库存积累,于是企业成本提高;反之会导致农产品缺货损失。因此,在供应链模式中需充分加强加工企业与供应链中的连锁超市或合作组织的对接,提高信息共享率,进一步提升预测精确度。与此同时,通过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或者直接寻找第三方合作伙伴,也是有效管理库存生产的有力措施。

3.农产品销售流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销售流程包括两种:一是农产品配送点与连锁超市、农产品专营店等的交易过程,二是连锁超市、专营店等直接与农产品需求者的交易过程。这里,农产品市场需求中的销售过程包括订单式销售过程和库存销售过程两个部分。

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库存销售往往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因此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销售流程应尽量提高订单销售的比例,对于库存销售部分,应在提高需求预测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连锁超市与配送点之间的互动,而配送点也应当通过一定的策略,提高模糊需求条件下的运营能力。

结论

基于模糊需求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机理、特征与流程。在讨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机理时,主要从宏微观视角分析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动力机制、多角度分析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展开。在考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特征时,本文着重通过理论模型,探讨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在讨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机理时,主要从结构流程、业务流程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其中结构流程的典型形式是“推拉式”流程,这种流程需要确定农产品需求者消费订单分离点的位置;业务流程则包括农产品生产流程、农产品加工流程、农产品销售流程3大细分流程。

根据研究,笔者认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模式应以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节点主体协作为重点,以合理的物流供应链流程为方向,保证整条供应链的良好运作。在模糊需求条件下,“推拉式”的供应链流程往往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合理流程选择,因之,业务流程也应以“推拉式”结构流程中的分离点为基础,对不同主体实施对应的策略。

参考文献:

1.Jan van Roekel. Building Agri-Supply Chains: Issues and Guidelines, A Guide to Developing[J].Agricultural Markets and Agro-enterprises,2002

2.Hajnale. IT. Support and statistics in trace ablity and product recall at food logistics providers, period technic ER.Chen.Eng[J]. 2004,48(1)

3.李洋,郭伟祥,王立海.需求不确定条件下零售商主导的两级供应链博弈分析[J].森林工程,2010(6)

4.林略,雷晓燕,但斌.基于线性时变需求的鲜活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J].工业工程,2011,14(4)

5.张春勋,刘伟,赖景生.基于GNBS和正式固定价格契约的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

6.赵霞,吴方卫.随机产出与需求下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收益共享合同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5)

猜你喜欢
模式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