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及路径研究

2016-06-16 08:35庞静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通道南北中西部

庞静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下,开展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我院学者提出构建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设想下,提出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的点-轴结构、核心-边缘结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路径是构建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联盟,包括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决策、执行、推广三个重要程序。

在各国、各地区争相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西部各省区凭借优越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外部发展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旅游业,有些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各地区仍然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创造利益增量值。

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典型有:东部沿海旅游合作区、粤港澳旅游合作区、长三角旅游合作区、环渤海旅游合作区及环北部湾旅游合作区;围绕主题品牌旅游线路产品,形成的长江三峡旅游合作区、黄河旅游经济合作带,在这样的国内背景下,丝绸之路引领下的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旅游合作便显得势在必行。

中西部区域旅游的合作模式

为实现中西部区域旅游的合作我院学者提出构建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设想(图1),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位于我国东经110°的南北中轴线附近,北起内蒙古的包头的满都拉,南至海南的天涯海角,途经我国中西部的8个省(市、自治区): 内蒙古、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全长 3 000 多公里,它荟萃了我国旅游景区(点)的精品: 内蒙古的成吉思汗陵(5A),陕西的黄帝陵(5A)、兵马俑(5A),重庆的长江三峡(5A),湖北的武当山(5A)、神农架(5A),湖南的张家界(5A),广西的桂林山水(5A),海南的天涯海角(创建(5A)),为构建世界级旅游精品线提供先决条件。根据区域旅游合作时空结构模式的类别划分方法,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模式大致呈现点轴式结构模式。

(一)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旅游点—轴结构模式

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旅游合作呈现点——轴的结构模式如图1,其中点是重要的旅游城市,轴(东经110°)是连接他们的通道,按照旅游发展规律,首先开始的是旅游点的集聚,随着聚集程度的不断加强,一些节点会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中心,区域旅游发展中心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形成扩散效应,可以沿着中心轴线形成特色旅游区,也会衍生次一级的旅游中心和轴线,当点连成线,先连成片,就构成区域旅游合作的网络,从而带动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从北到南的旅游文化节点城市主要有: 内蒙古的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陕西的榆林市、延安市、西安市、安康市,重庆的奉节县,湖北的十堰市、恩施市,湖南的张家界市、怀化市,广西的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广东的湛江市,海南的海口市、三亚市等。该轴中的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节点城市辐射区域涉及河北( 以及北京市、天津市) 、山西、河南、江西、宁夏、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等周边地区,尤其随着我国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辐射区域将更加扩大。

(二)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旅游核心-边缘结构式

核心—边缘结构是点——轴式结构的发展模式扩展,该结构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界限的束缚,实现了跨区域资源、跨区域产品以及跨区域市场的整合,该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水平比较高的时期形成,一般呈现多级圈层结构,不同圈层的旅游功能有所不同,从核心区向边缘区旅游发展水平逐渐降低,但跨区域旅游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边缘发展模式中南北旅游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其核心圈层,通过协议的方式加入地区为核心构成了外部圈层,其中外部圈层的旅游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推出①蒙古、内蒙的大草原之旅② 陕西、山西的黄河峡谷游③广西、海南的环北部湾国际滨海旅游等,在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共同努力下,实现跨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客源以及旅游信息等方面共享,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共同促销,构建旅游区域品牌,搭建无障碍旅游信息平台,开展旅游管理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将中西部区域旅游打造成国内外极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二、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实现路径

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实现的路线图如图2:

鉴于各行政主体旅游发展单打独斗,竞争激烈,成本加剧等情况,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是解决旅游发展瓶颈的必然之路。为了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消除各行政单位的地方保护主义、合作各方的旅游市场壁垒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行政干预对旅游市场机制的运行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政府是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和重要的参与力量,必须组建一个由政府、旅游协会、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中西部区域旅游战略联盟,从而构建一个跨行政区域的旅游组织协调机构及其运行机制。通过构建旅游战略联盟组织,有利于构建长效、统一的运行机制,实现跨区域的旅游信息共享与合作,消除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旅游市场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该战略联盟组织由政府、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三类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组成,为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目标,经历决策、执行与推广三个重要程序。

(一)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决策程序

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决策的主体是政府及旅游协会,由政府及行业协会共同选派的专家成立区域旅游合作最高协调组织,负责对区域内成员的优势、劣势、资源的互补程度等进行现状评估,制定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整体旅游规划,包括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选择、优化,旅游相关的营销、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规划、政策、规则的制定。旅游战略决策是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根基,关系最终的结果,因此要确保区域旅游长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具有前瞻性。

为保证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这一战略构想的实现,少不了交通的支持。当前南北旅游大通道交通基本满足了旅游的需要,但当前南北旅游大通道的中线如安康—恩施—张家界没有直达列车,奉节—恩施还没有开通高速公路,同时,南北旅游大通道城际铁路客运开通也较少,南北旅游大通道的交通问题是中西部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均需要政府的战略规划。

(二)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执行程序

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政府的作用是扶持构建具体的执行单位,依据上一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决策程序的规划,在选择的合作模式下,依靠互联网这一载体搜集所需的各方面信息,积极引进区域内外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及旅游管理理念,促进旅游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积极推进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创新及优化组合,积极鼓励旅游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并购及联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市场规律,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引导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间积极开展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优化旅游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构建区域旅游信息网络系统,促进具体合作模式的硬件和软件的改善。

(三)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推广程序

实现中西部的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源于南北中轴线的长度,南北旅游大通道上的合作主体要实现既定的发展模式,需要全面推广合作的力度、合作的范围及整体对外形象,因此要深度挖掘中西部区域旅游文化,合力推出中西部区域旅游品牌,旅游营销离不开政府、企业等战略联盟主体的参与,通过旅游集团作战的方式,在旅游局、主要景区、旅行社等企业及旅游产品提供商之间组建旅游营销的横向联盟,组建旅游销售服务商的纵向联盟,实现区域旅游的深度整合营销,达到双赢和多赢的营销效果,信息时代也要积极开展网络化营销,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推广,总之涉及到区域内旅游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围绕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不断调整与升华,积极推广优秀的合作成果作为典型,扩大辐射范围,促进旅游发展程度较弱的地区发展,积极对外展示合作成果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及利好因素。

三、结束语

构建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实现中西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对带动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旅游大通道涉及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它的构建尚未得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共同认可,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仅仅依靠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很难促成实践的开展,希望将构建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设想上升的国家战略层面,进而影响各省自治区的发展战略规划,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共建中西部南北旅游战略发展联盟, 努力推进大通道的建设,尽早使南北旅游大通道成为共赢的致富旅游特色线。随着我国高铁战略的实施,南北旅游大通道的临近省区的进一步协作必将进一步扩大,点连成轴,轴扩大到面,促进中西部区域的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

猜你喜欢
大通道南北中西部
京港澳高速:版图上的“黄金大通道”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关于物流大通道你需要知道这些
福建“物流大通道”畅通正当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南北冰雪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