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东部沿海旅游区域联动机制研究

2016-06-16 09:04高媛王云洁袁婕马明茜赵舒云杨伟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旅游圈联动机制沿海地区

高媛+王云洁+袁婕+马明茜+赵舒云+杨伟容

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分析了东部沿海区域旅游联动现状,对各要素进行了联动机理分析,提出了以三大旅游圈为核心的联动模型,即:先在各旅游圈内部进行整合发展,再利用旅游圈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实现区域整体的联动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部沿海旅游区域联动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要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是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联动”即“联合行动”(unified action),强调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区域联动是区域合作较为理想的方式,在实现联动发展的区域内,所有存在相关性的事物不再是自我地发展,而是联合各自优势,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各要素的互动与耦合,实现共同发展。简单地讲,如果在区域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运用适宜的联动机制,那么最终得到的将不再是1+1=2,而是一个发挥旅游目的群的集合能量的过程。旅游区域联动是指突破行政界限,利用地理空间邻近的优势以及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进行旅游联动发展,设计一体化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树立一致的旅游形象,传播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文化。

在我国,旅游区域联动的发展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了关于旅游区域联动的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区域联动的相关研究也迅速得到发展和关注。涂人猛(1994)提出区域旅游的概念,“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一种方式”;郑耀星(1999)提出合作的基本原则:平等互利原则、自愿参加原则、各得其所原则和逐步发展原则;邱继勤(2004)认为“联动开发是区域合作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开发形式并不是对传统区域旅游竞争的否定,而是竞争的延续,是理性竞争的体现”;邸明慧(2008)将中国旅游区域整合的演进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自然合作主导阶段、产业要素主导阶段、区域合作主导阶段和大区域整合主导阶段,并预测“以文化为背景的专题旅游区域整合将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向”以及品牌效应将成为旅游区域竞争中的卖点。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关于区域联动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理论探讨的层面,鲜有结合实际进行针对性地研究,缺乏对于联动机制的深入探讨。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东部沿海旅游区域联动模型构建

(一)东部沿海区域旅游联动现状

自1985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在市场和政府共同影响下实现了由自然合作、产业要素合作到区域合作的过渡。1985年,建立了京东旅游区,这也是我国首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1986年3月,成立环渤海五城市旅游协作会;1992年,江浙沪基于“江南六镇”,推出“江浙沪旅游年活动”,通过联合开发旅游线路、联合开发市场,带动其间资源要素流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发展完善,东部沿海旅游合作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但是,经过近31年的研究与发展,东部沿海区域旅游合作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始终没有形成能够贯通整个区域的发展方案,用以调动区域内资源要素的流动,所以目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二)联动机理分析

区域旅游联动机制的形成基础是区域内各联动要素之间有效地互动与耦合,所以构建联动模型的第一步便是进行联动机理分析,建立要素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机制。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区域旅游联动要素主要包括以下6个:

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联动机制形成的基础。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能够决定区域旅游联动机制运行起点的高低以及运行寿命的长短。东部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没有阻碍联动发展的地理因素;气候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展各项旅游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沿海,这一区域还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拥有独特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

2、经济产业环境

区域旅游联动机制所围绕的中心产业是旅游,在实际运行时,参与运行有其他相关产业,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环境,在这一环境之中,各种产业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因此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是处于区域经济环境之中的,受到环境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高,经济环境良好时,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积极的、互相推动的。因此,在一个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区域内的多数是有利于旅游的联动发展的。

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其经济实力一直处于我国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GDP总量达588018.8亿元,东部沿海地区的GDP 总量达366428.15亿元,占到全国的62.32%。全国人均GDP达41804.71元,该地区人均GDP达63949.36元,高于全国近53个百分点。因此,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动机制,有利于旅游联动机制的形成。

3、交通条件

交通是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内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着区域内资源要素流通的速度,从而影响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东部沿海交通高铁建设以“四纵四横”为中心,城际客运系统为辅助。“四纵”是指:1)北京——上海客运专线,用于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北京——深圳客运专线,用于连通华北和华南地区;3)北京——哈尔滨客运专线,用于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4)上海——深圳客运专线,用于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四横”分别以徐州、上海、青岛为线路起点,以内陆城市兰州、昆明、太原、成都为线路终点。城际客运系统,能够覆盖所研究地域范围内主要城镇。另外,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港口和航运。除此之外,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成功贯通了东部沿海的中北部地区。

4、政府、旅游市场

在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着宏观引导的作用、旅游市场占据主导的地位。政府的引导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两者有机结合,动态地影响着区域旅游联动机制的运行。

5、东部沿海地区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以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江苏连云港等重要战略省市,并且,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与开放以及上海自贸区的建设都将得到较快地推进与完善。因此,在战略推进实施的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各项产业必会得到更大地发展空间,其中包括旅游产业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

6、相关配套产业

从游客的角度出发,相关配套产业所提供的配套服务的完善程度直接体现了该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实际效果。

以上6个要素之间具体的协作方式可以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展示:

通过要素之间的紧密协作,在要素之间形成互动与耦合机制,进一步地实现要素联动。具体来讲,要素间通过相互作用,积极影响,而产生改变的过程称为互动;耦合则主要表现在要素之间相互依赖于对方发展的过程。

(三)东部沿海旅游联动模型

基于以上东部沿海区域联动现状和要素联动机理的分析,加以对东部沿海整体面积较大这一现实问题的考虑,构建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东部沿海区域联动模型。

东部沿海区域从最北端的辽宁至最南端的海南,直线距离超过2500公里,不利于区域内各要素的互动与耦合。因此,将东部沿海地区分为环渤海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东南沿海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圈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长三角旅游圈包括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旅游圈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旅游资源整合主要包括自然、人文景观两类资源的整合,整合方式由资源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交通线路整合是指在现有交通线路的基础上对各类交通线路进行后续地互补发展;相关配套服务整合是指对游客进行旅游活动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购票、饮食、购物以及住宿等一系列服务进行整合的发展。

以旅游圈内部的整合发展为基础,通过旅游圈之间的交通联系、政府间联系、市场联系,实现旅游区域联动发展。

旅游线路联动以旅游资源整合、交通线路整合作为基础,设计出连通两个或三个旅游圈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联动是指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充分考虑区域整体的特色;旅游市场联动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掘各独立市场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互通的旅游市场;旅游品牌联动是在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市场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是随着互通的旅游线路、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共同的旅游市场发展形成的。由整合发展到联动发展,由旅游圈到旅游区域,并在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同时推动区域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的全面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东部沿海联动机制优化策略

(一)强化互动与耦合机制

要素间的互动与耦合机制是联动机制的前期表现形态,因此,强化要素间的互动与耦合是优化区域联动机制的首要策略。比如:不断地培养和促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加强旅游圈之间的各种联系

旅游区域联动以旅游圈内部的整合发展为基础,通过旅游圈之间的各种联系实现,因此,要在旅游圈之间进行频繁地交流与合作,强化已有联系、建立新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区域联动发展。

(三)注重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高质量的市场是联动机制在后续运行的关键,因此,必须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获得政策方面的优势,进一步获得投资,从而赢得高质量的市场。

(四)加强与我国中西部以及其他国家沿海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的发达地区,在努力发展自身的情况下,应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同时,也应注意与其他国家沿海地区的竞争与交流,在借鉴别人发展的基础上,创新自身发展,不断地加强区域旅游的不可替代性。

(五)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全球意识

作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东部沿海地区在运行区域旅游联动机制时,应将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列为目标之一:与中西部合作发展,借助丝绸之路打通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六)开发特色旅游线路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京杭大运河”、“滨海度假”等国家旅游线。前者以历史为基础开发,后者以自然风光为基础开发建立。参照这两条旅游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可以建立具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线路。

四、结语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在未来至少十年的时间内能够一直引导着国家的整体发展走向和高低,为诸多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其中,旅游业位列获利最高的六大产业之一。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未来走向应在研究“一带一路其本质是什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的具体原因,如何正确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其中应包括一带一路对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的影响。

经过30年的研究与尝试,目前还没有设计出能够进行实际运作的旅游联动模型,所以本次的研究重点选择了构建具体的旅游联动模型和这一方面。

此次研究从对相关概念的解析入手,分析其旅游联动现状,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区域联动要素之间的协作方式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实现要素间的互动与耦合。加以考虑东部沿海地区总体面积过大这一现实问题,在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区的基础上提出三个旅游圈的构想。最后,通过旅游圈内部的整合,借以旅游圈之间的联系,形成区域利益共同体,实现旅游区域联动发展,以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圈联动机制沿海地区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强“三组一部”联动机制 克集体企业重组整合难题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基于GIS的京津冀核心旅游圈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