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高职《模拟导游》教学探究

2016-06-16 13:50苏咏梅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游基础优化

苏咏梅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旅游专项课程中要对《模拟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研究,真正实现核心能力的提升。但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不仅是整体课程设置有问题,必要的保证措施力度也不够,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集中思考并积极实践。本文对于基础高职《模拟导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相应的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升相关教学的教学质量。

在高职教学中,旅游管理科目是比较重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科目,在设计过程中也添加了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模拟导游》为基础理论课程,进行了主干课程的整体设计。旅游专业学生要通过课程的集中学习完成社会的实践考试科目,相关人员要保证持证上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不仅要提高对于《模拟导游》的内容认知,也要保证基本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实践应用,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集中力度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建立整体理论学习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模拟导游》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目标不明,就业导向缺失

在实际教学中,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对于整体课程的培养目标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整体教学目标没有根据基本课程改革进行调整。对于高职教学来说,高职《模拟导游》主要定位于地陪导游的基础技能,对于区域内部分景点的知识点学习比较细,但是由于只关注境内游和国内的基础旅游市场,对于境外游的关注度并不够,学生的境外游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于境外游导游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相关高职教育单位要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基本的就业导向相契合。

(二)课程重点不清,就业结构偏差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更加侧重于对于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通过基本的导游考试。但是高职导游教学中就业导向和社会需求都在变化。一味的依赖基础知识的灌输,不仅不能提升相应导游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没有益处。目前我国高职导游专业教学中,知识理论虽然能维系基本的系统结构,却对基础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没有有效的规划。另外,在进行基础课程设置过程中,由于相关教育人员对于专业的核心能力和经营管理模式没有相应的贴合式规划,就造成理论和实践结构出现问题却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教学困境。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前导课程作为铺垫,没有进一步的课程规划作为助推,也就减弱了相应高职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和基础素质。

(三)课程内容标注不明,就业要求脱钩

在国内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结构就是自办自销的教学模式,和旅游行业或是企业的合作结构也一直维系着原有的基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就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课外实习没有真正发挥价值和作用。另外,还有一部分挂名的空头协议,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整体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化能力,学生没有得到良性的教学实践,也就不能提升自身的导游能力,尽管学生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没有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在高职导游专业教学中,高职《模拟导游》是一门有别于其他课程的融合型学科,知识点和实践要求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也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变,才能适应整体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基础的学科知识还是维系在地理、历史、经济和中文上面,实际操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优化的课程很少设置,这就对学生的就业造成困扰。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整体就业要求脱钩,学生就不能实现全方位的成长。

(四)课程结构规划不清,就业范围缩窄

我国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动态要进行集中的关注,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统筹的全局性课程规划,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没有被激发,也就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导游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内化,也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高职《模拟导游》的课程多数都是对整体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测评,对于整体知识结构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整合,学生只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但是整体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升级,也就不能实现全方位的协调发展。

二、高职《模拟导游》教学中的措施分析

(一)以就业目标为依托建立课程标准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高职《模拟导游》对旅游知识的高度融合,不仅对整体课程的综合性和职业性进行了集中的阐释,也对实践性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教师在对基础教学目标设立的过程中,要以基本的就业目标为基础导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设置的课程流程要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品格以及能力的优化,促进四位一体目标的建立和完成。在课程标准的设计过程中要集中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丰富基础文化知识底蕴的同时,进行相关管理能力的升级。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量社会对于旅游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现整体课程标准设置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对基础线路进行合理化的安排,以便学生在进行实践时,能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也要辅助学生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以能力升级为依托建立课程体系

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一直秉承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根据国家对于职业课程体系的相关规定,制定出课程改革的规划,并利用相关知识进行科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将基础行业和企业进行良好的融合,以人才的优化升级为培养目标,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升级,在课程体系建立过程中,真正落实知识内涵、能力训练和素质优化三管齐下,按照相关的课程体系要求进行优化的实践教学。另外,教师还要集中关注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基础知识为根本,促进职业道德标准的内化,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能力。并且要实现基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建立更好的学习评价体系,真正助力学生的跨越式发展,保证学生在优化自身行为的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意识,真正实现产学结合良性互动的优化教学结构。

(三)以实践优化为依托建立课程结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教学结构升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化升级。

1、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观摩学习,进行小组划分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建立主观学习意识,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实现高效学习。

2、教师要将课程进行模块的划分,促进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并实现阶段性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要以基础职业技能为依托,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实训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通过相关课程的渗透和相关项目的推荐,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有效引导,强化基础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促进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实训。教师要通过全方位的强化训练,最大化的降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怯场现象,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顺利完成旅游资格证的考取。

3、要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训。教师要充分利用发达的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范围进行优化的扩充,集中搜集相关景点的资料,对学生进行集中化的实训操作训练,促进学生在实际旅游项目进行中更好的运用相应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立一些比较新颖的课外延伸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好导游”的比赛,在赛事中,相关内容要与教学实际进行密切的贴合,集中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模拟导游》课程的开发,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贴合市场的基本就业导向,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满足相应的市场需求,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为基础,提高高职导游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升级,才能更好的助力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高质高能的专项旅游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导游基础优化
寻找火星导游
“不等式”基础巩固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整式”基础巩固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