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企业双层视野下分层教学的反思

2016-06-16 14:06王福铭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乘务客舱分层

王福铭

分层教育源于美国,意在接受欧洲难民时,遴选人才之用,而在中国大陆高职院校的个别专业,虽然无论在课程学时,还是在能力培养目标上,都不足以支撑以英语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但若加入企业的视角,情形又有不同。

一、依据显性的课程学时来分析

20世纪初期美国接受了大量的欧洲难民,这里面有很多是学龄儿童,存在就学问题。由于他们的来源庞杂,美国教育部门为了从中筛选可造之才,就对这些儿童进行了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检测,并以此为依据把他们分成了不同水平的班组。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也实施了分层教学,而中国的分层教学在20世纪90年开始实施(冯淑霞2013)。通过梳理分层教育的大概脉络我们可以知道,分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复杂的生源情况。回过头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的分层教育,在某些高职学校实施分层教育的最大诱因,是招生渠道的多样性带来的培养压力。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艺术类提前招生的专业,比如空中乘务专业,实施单招和统招相结合,造成了生源的良莠不齐。不同于美国的是,在中国高职院校里,我们对学生实施分层的依据不是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大多以英语成绩为主要标准。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分层教学改革为例,在2011年学校对空中乘务专业的新生进行了分层,依据为高考英语成绩与入校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加权,然后将男生按照成绩的好坏分入两个班(1、2班),女生依据成绩的高低编为四个班(3、4、5、6班)。1班英语成绩好于2班,3班英语成绩好于4班,依次类推。根据不同的英语成绩,生成的六个班级是固定的行政班级。分层教学的本意是好的,因为若在同一个班里,学生之间的知识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差距太大,会极大牵扯授课老师的精力,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可是分层教学若以单一课程的简单成绩测试为依据,那么也会带来很多的疑惑。

首先,可以简单地以英语成绩作为编排行政班级的依据吗?我们先通过显性数据来做分析。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课程培养计划,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其中对专业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课程就是专业课程,共计有11门,包括民航基础知识和民航服务英语等。其中民航服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和民航的深度结合,共计开设四个学期,190个课时,民航基础知识等其它十门专业课程共计344个课时,民航英语课时占11门专业课程总课时数的36%。

由表1和表2不难看出,民航服务英语在空中乘务专业专业课程里的比例较高,达到36%左右,而课时量排名第2的客舱服务所占比例只有13%。在专业课程里,民航服务英语的比重比较大,地位显耀,课时总量远远比其它课程多。但是,包括民航服务英语在内的所有英语课程在全部总课程中的比例只有16%,并不高,无法说明英语类课程在全部总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再回溯到高中,国家通过分值对英语在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界定,英语分值也只占高考总分值的百分之14%。综合所有的显性指标来衡量,可以确认以英语为依据对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编班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二、依据隐性的能力培养目标来分析

课时量的对比是显性的,但是各门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比较是隐性的。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因素或者叫智力因素,主要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要素;一种是情感因素,或者叫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要素组成(高隽、郝雅楠等2013)。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认为英语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语言认知能力;情感定力。我们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是否以拥有这两种语言能力为至高目标呢?答案若是,那么对他们的培养,又与高职院校里外语外贸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有何差别?若不是,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当我们重新分析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发现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客舱服务、机上急救处置、机上安全检查、客舱安全管理等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这些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它们延续有我们中小学劳动课的血脉。具体以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学习者要通过模拟的真实环境,来学习自备梯、机门操作,客舱服务设备操作,客舱应急设备操作。要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学习者不光要对演示示范有很强的认知,也就是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对机械和设备的驾驭这一点完全不同于语言学习中的记忆模仿和重新输出。

三、企业的视角

我们很难评判民航服务英语所力求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所要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是否存在主次的地位区隔。进而言之,无论是受教育者已经具备的能力,还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所力求通过培养赋予他们的新能力,不应该有本质上地位上的区别。人类作为社会属性极强的群体,同时作为有着莫大潜能的生命体,需要不时的嵌入到多个不同的职业群体中,也存在多向度发展的可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已生成或将要生成的能力。但学校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特别是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任何一个专业都为学生设置了通识性、专业性、特色性的课程,其中所设置的专业性课程所力求达到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最核心的,往往构成了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最重要的职业源动力。而制订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依据的,是这个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具体而言,空中乘务专业未来的主要工作岗位就是民航客机上的空中乘务工作,以波音737-800为例,典型单级客舱布局满载时189名乘客,对应的乘务员6人,其中包括一名履行管理工作的乘务长,全程服务旅客的只有5名乘务员。一般的国内航线,飞机靠停廊桥后,乘务员的第一项工作是开舱门,在舱门两侧迎候乘客;第二步为引领乘客入座,并帮助有需要的乘客放置行李;第三步是检查乘客的安全带是否系好;第四步是演示特殊情况下,应急设备的使用,比如救生衣、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第五步当飞机处于巡航状态时,向飞机上的乘客提供餐食和饮品服务;第六步回收餐饮垃圾;第七步在飞机遇到气流颠簸等特殊情况下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广播;第八步飞机落地前友善提醒乘客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第九步飞机落地舱门打开,欢送乘客。在这九个步骤里真正使用英语进行广播服务的只有第四、第七、第九个等三个工作流程,也意味着在国内航班服务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流程需要运用英语进行服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我们在这个专业里如此强调英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思考的框架逃脱不了教育者被浸染的教育圈的条条框框,一个专业该怎样设计课程,课程设计得怎样才算合理,这些是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当然假如借助不同角色扮演者的视野,或许我们可以把问题看得更加透彻。将我们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空中乘务员放在舞台中央,我们会发现注视舞台的不止有我们院校的老师,还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他们对未来的乘务人员有怎样的期许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航空公司希望招录怎样的空中乘务人员?就性格而言,所有服务行业都希望招入阳光、自信、乐观的年轻人,但是为何这个行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高于其他服务行业。比如航空公司在对新员工的招录中,会进行英语口语测试和笔试,英语成绩的好坏是被录取与否的重要指标。再往回追溯,所有的空中乘务专业院校在招收学生时,都有企业与行业的专家在座,他们也同样极为重视这些高中生的英语基础。而那些在座的满头银发的退役空姐门气质不凡,英语地道流畅。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民航业内从事空中乘务工作,要成为一个气质不同凡响的优秀乘务员,必须在培养和招录阶段进行严苛的筛选。民航企业不光想招录性格合适之人选,也想为自己的企业锻造培养极高资质的优异空乘,他们在未来所承担的不光是国内航班的飞行,还有国际航班的飞行,针对的服务对象不光有普通乘客,还应服务高端乘客。依此标准来解读,英语语言作为一门外语,在一定年龄层次应该具备相当的基础,否则后续培养投入惊人,同时学习外语者若无一定的语言学习天赋,想达到英语学习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

四、结论

行业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并有着雄心勃勃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但是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行业对新人的英语有这般高的要求。假如我们把学校教育当作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加油站,把学校的学历教育当做企业规划员工职业生涯的一部分,那么当然,我们不可以单纯地按照课时比例,各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均衡性等指标,来妄议英语学习对学生长久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站在学校办学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的角度,我们自然尊重和理解,学校在某些专业因为生源来源渠道的多样性,采取以英语成绩为标杆,对生源进行分层教学的做法。可是,我们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而非企业,站在教育的角度从生源的准入,再到分层教学的设立,都应该有相当的反思。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猜你喜欢
乘务客舱分层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民用飞机客舱干燥系统的性能分析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雨林的分层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