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回顾

2016-06-16 20:15郭柳剑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理论

郭柳剑

对于不同语境而言,旅游的含义也各有不同,内涵繁琐。旅游学通常出现在《旅游学概论》方面的教科书当中,可是以当前相关教材可以看出,不论在旅游学的内涵还是外延当中,旅游学的性质、类别、归属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观点。旅游地理学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以及人文地理学区间的具有综合性的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长期发展,令旅游地理学获得壮大。我国在社会地理学中展现出了积极的发展势头,理清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地理学的发展,有利于目前我国在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以及研究当中,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应当参考西方地理学乃至其他学科的优秀成绩,不断打开并深入已经具备的研究内容,探寻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地理学理论体系,并且展现出地理学的问题指向,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令旅游行业愈发热门,产业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现代旅游现象,通过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成为标志。到目前为止,在旅游地理学中已经积攒了众多研究资料,包含了不同旅游地理学学科的研究。可是,并未构成一个学界认证的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通过库恩的理论分析当前时期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尚处在库恩范式理论的过渡时期。对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发展而言,欠缺指导意义,所以依旧需要通过努力、总结、开发,进行不断研究,打造一个学界中承认的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

二、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回顾

(一)打造初期

这一阶段发生于1978年至1991年,是通过对国外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的介绍,以及采纳参考国外旅游地理学前期理论为核心,加快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学术分析以及学科建设。

(二)初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在1992年至1999年。在1992年时,邓小平同志在南巡时进行讲话,并且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三个有利于的评判准则,对旅游地理学等学术分析进行融入,令大学当中的旅游地理学分析角度由单一的学术分析迈向经济建设服务型,逐步关注研究的真正意义,通过旅游规划工作拉动旅游地理学学科的进步。

在1993年时,保继刚等将《旅游地理学》编著出版,成为了1978年以来最有成果的研究集合,被大部分高校地理以及旅游等专业定为教材,具有较大的价值,从整体上加快了旅游地理学朝着理论化、系统化方向迈进。在1996年,保继刚等推出了《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一书。在1999年,保继刚等又编著了《旅游地理学》的修订版,体现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进步以及广大读者十分迫切需求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此书以第一版为基准,总结了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理论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地理学理论发展给予了较大的贡献。在上世纪末,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由概念、理论、区域到运用,建立了特有的学科体系,一些研究成果逐步靠近国际化水准。

(三)深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效与之前阶段对比,旅游地理学家以消耗、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准,通过任务带动学科,通过相应研究方向对理论及研究案例进行总结,衍生出众多优秀的作品与资料。我国旅游地理学获得了长远的发展,成绩骄人,创建了一些具备指导内涵的理论体系及架构,成为了目前地理学以及旅游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学科。可是与发达国家的旅游地理学成果对比还具有一些距离,比如分析范畴较为集中,众多学者对研究热点区域的旅游发展问题十分热衷,欠缺众多研究成果,欠缺纵览全局的研究视野等。旅游地理学在我国还不够具备充分的中国特色,所以无法被学界公认。

三、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

(一)通过可持续发展,拉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

人地关系属于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当前全球人口迅速上升,资源短缺,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从而引发了人地协调伦,身为全新的人地关系理念,其兴盛阶段十分短暂。人地协调论获得人与地理氛围协调的良好发展,而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涵盖到环境、人口、资源、文化以及经济的不同层面,属于科学的人地关系,成为了人地关系领域系统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人地关系分析的全新思路,人文地理学需要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当中,且将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的自组织结构、优化调控目标以及运转机构进行带动,以此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二)提高薄弱环节的研究,持续完善科学体系

在国外,较少对旅游地理学学科进行分析,这也成为了旅游地理学自身不够成熟的体现,也属于国外学者一直以来十分务实的体现,还可能是在国外轻松的教育管制体制下构成的教育路线自主和开放精神的体现。

在我国,旅游地理学科体系层面的分析结论有了一些成绩,从整体而言,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十分零散,通过库恩的科学哲学理论看待当前时期中国的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尚存在学术指导不足的状况。也就是说,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的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同朝气蓬勃的旅游行业无法匹配,令指导旅游地理实践的理论不够充分,所以,打造科学可行的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尤为紧迫。

对于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分析时期进行回顾后,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以及人本主义等方式作为标准,通过横断学科、数学与统计学、带头学科等作为支柱,通过旅游的方式乃至规律性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通道等当做分析体系,通过对旅游客源地的领域、专门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分支领域、旅游通道分支领域等进行研究,打造出旅游地理学的架构,如图1所示。

在学科的列举方面,这一体系依旧不够完善,可是这些范畴均属于最基本内容。一些学科当前还并不能被称为学科,可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变成单独的旅游地理学分支学科。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下,旅游应当采取多元化方式,旅游通过提升供给能力,引发出全新的旅游地理学分支领域。

(三)加强参考国外经验,提高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将符合中国国情的外国人文地理理论与方法中的有利经验与成就带入到中国,真正实现洋为中用。人文地理学为了满足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所需,需要通过积极的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制图自动化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用来提升传统野外考察、对比分析、地图分析等方式的工作效率,并且还需大量使用实验的方式、计量的方式、行为的方式,通过系统论以及信息论作为原理,展现出这些原理在建模、分析、处理方面的特点,令人文地理学在方法论方面获得骄人的成绩,如此不但提高了学科科学性,还加大了学科预测的准确性[3]。

(四)打开实践范畴,提高人文地理学决策能力

当前,在全面打造小康社会的社会进程中,人文地理学更需积极投入到国家及地方的建设实践当中,为社会发展所需提供服务,才可以加快学科自身的发展。这不但是学科发展的所需,还是生存的必备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合作发展,均为人文地理学与分支学科给予了实践范畴。除却不断提高了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的特点,还需要打开政治地理学、乡村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为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政治建设、外交政策等提供服务。提高军事地理学的分析,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应有的贡献。总而言之,人文地理学需要有效展现出学科的优点,加强实践能力,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外交等给予决策性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仅仅处于提出旅游地理学科体系的初级阶段,尚存在众多学科理论方面的问题,需要业界的所有人员一同努力分析,不断优化旅游地理学学科的体系。我国在旅游地理学方面通过对国外理论的参考,在我国旅游地理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正确的方向看待国外的理论,依照问题进行分析,对旅游地理学本土化进行改革。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时期需提高由跨学科、多方向的角度分析旅游地理学学科体系,深入学术问题并将意识不断规范化,加快研究方法的改革,提高旅游地理学使用价值,倡导旅游地理学理想主义,真正完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国际本土化以及本土国际化,为复兴中华民族而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超学科”来啦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