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机制探析

2016-06-16 15:33张明慧卢振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专业知识高校教师

张明慧+卢振泰

【摘要】教师专业知识是支撑高校教师科研和教学的基础,它几乎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每个方面。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可以区分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范畴。显性知识相当于“倡导的理论”,缄默知识则相当于“行动的理论”。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实际就是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高校教师 专业知识 发展机制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C103218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5-01

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有关“知识”的事业,是以某种程度和类型的知识为基础、为标志、为工具、为对象的。可以说,教师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科研和教学的基础,它几乎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每个方面。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开始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这一领域,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教师知道什么和他们能做什么对学生学习什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院校教师,他们是社会建设的中间力量,同时也是后继人才的直接培养者,他们的专业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依靠专业学科知识,他们可以从事研究发明,直接为社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思想;依靠教学知识,他们可以把专业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越来越多的接班人,创造隐形财富。所以说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更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要想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发展,首先必须弄清出他们专业知识发展的机制。在此之前首先有必要阐述一下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

1.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

何为“显性知识”、“缄默知识”呢?“显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和“缄默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先对这两类不同的知识作了系统的阐述和理论的分析,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对于人的这两种知识,波兰尼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了概括:“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1]对此波兰尼举例说: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人的脸,并且可以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辨认出这张脸,但是通常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如何认出这张脸的。由此可见,缄默知识比显性知识更为根本。这些知识是常识性的,拿来即用,处于思维检核之外,其依存论据具有默会性,并使这些学科常识带上默会色彩,这些论据并非都是科学严密的,常常存在错误。

显性知识相当于“倡导的理论”,缄默知识则相当于“行动的理论”。而“行动的理论”对新知识的获取具有过滤和解释作用,对教师的行为更具有支配作用。忽视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和作用的结果只能是:各种各样的缄默知识在工作中自发地产生影响,那些对工作有益的缄默知识或许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那些对工作不利的缄默知识又可能困扰和阻碍工作的进行。

如果说高校教师专业知识是一座冰山,那么显性知识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缄默知识就是藏在水底的冰山之基。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缄默知识,是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有机结合,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2.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机制

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对优化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自身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2]。

2.1 社会化:分享缄默知识的过程

社会化是彼此分享缄默知识进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高校教师之间藉由彼此之间的经验分享或是师徒式的观察、体会与模仿等方式,创造个人的内隐知识,所以此过程实现是“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的转化。

缄默知识是在特定的工作或教学活动中生成的,它“内隐”于人的言行之中,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所以,这种“个人知识”的分享仅仅靠书本学习和课堂讲授是难以做到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用心交流和细心观察。

2.2 外在化:缄默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外在化是指借由描述、类比、隐喻和假设等方式将缄默知识清晰地表达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在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中,外在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也是人们探讨最多的部分,因为它从缄默知识中引发出新的明晰的概念,而当缄默知识变得清晰起来,知识就具体化了,就可以让人分享,从而成为新知识的基础。

知识转换的外在化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是教师经过反复实践、思考才能得到的收获,正如游泳规则背得滚瓜烂熟也代替不了在水中的练习,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留心反思实际的科研和教学活动,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通过及时记录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积累科研和教学经验教训,为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留下宝贵的素材。

2.3 组合化:显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组合化是实现“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教师知识的组合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通过对优秀教师的经验、知识及科研成果等显性知识进行梳理、提炼和统整,使之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后以一定方式储存,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从而将教师个人所贡献出的零散知识真正转变为整个教师组织的系统知识。

2.4 内在化:显性知识缄默化的过程

经过前述的组合化过程,新知识得以形成并在高校教师间传播,而内在化过程就是指教师接收并消化吸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工作中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新的缄默知识的过程,它所实现的是“显性知识”到“缄默知识”的转化过程,意即实现外显知识的内隐化。

3.启发与思考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问题。学校应该多提供帮助,比如多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举行一些专题报告等等,促进教师教师缄默的以及显性的专业知识的分享。高校教师自身也要增强发展意识,多反思,注意将缄默知识显性化,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英)波兰尼著,许泽民译,个人知识[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2]阎德明.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5,(7):79-82.

作者简介:

张明慧(198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和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专业知识高校教师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