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内功 不当外行”

2016-06-16 19:49赵原
劳动保护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屯安全员街道

赵原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安监科科长童志伟,通过多年来在基层安监工作中的用心探索,总结出一套有效工作方法,防范了辖区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地域面积约10 km2,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计约25万人,生产经营单位共7 272家,点多面广,街道地处奥运功能核心区域,安全生产隐患多,监管难度大。作为大屯街道的安监科科长,童志伟自2010年至今,通过他的用心探索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此,他荣获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从门外汉到注册安全工程师

童志伟军人出身,2007年1月转业到大屯街道工作,身上还保留着在部队时那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担任安监科科长之前,他从未从事过安全生产相关领域的工作,对相关的业务知识也缺乏了解。到岗后,他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领域,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在检查、指导、服务企业及开展日常工作中势必会困难重重。因此,童志伟以安监局法律汇编册为教材,努力业务知识学习,还搜集危险化学品、工业企业及相关行业规范和国家地方标准。2014年9月,童志伟通过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

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大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谢友华深知童志伟工作的“诀窍”: “要做到让企业服气,第一就是练好内功,不当外行。去之前要做足功课。童志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企业从不理解安监执法检查工作到愿意配合,再到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升。”对此,童志伟有他自己的心得:“企业老板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经济效益,但是他们也知道,安全出了问题,有可能挣了多少年的钱都没了。作为我们政府监管人员,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服务于企业。你到企业去,能发现问题、排除隐患,企业就是非常欢迎的。”

安监科科员闫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我们辖区内有个北纬商务中心,是一个大约16万m2的写字楼,物业经理是个老电工,以前不相信我们安监人员的能力,觉得我们的执法检查就是找麻烦。童科长去了以后,他像医生看病一样,对这个企业的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当时这家企业的问题比较大,消防通道基本瘫痪、所使用的压缩天然气在北京市是禁止使用的等等,这些隐患他们自己根本都不知道。童科长检查后给他们的物业经理把存在的具体问题一一指了出来,让他认识到我们的检查确确实实是有帮助的,是必要的,最后把我们指出的问题一条条都整改了。从那以后到现在大概有3年的时间,这家企业每年都要请童科长去检查一次,帮他们查找问题和隐患。”

从简单台账到信息化平台

“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童志伟借着安全生产条件普查的“东风”,将地区企业安全底数全部摸清建档。为利用好普查成果,他联系相关企业,建立了一套大屯自己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

2014年,大屯街道担负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件普查试点任务,为了将企业普查清楚,童志伟深入社区,每样工作都亲自盯紧:设计7种颜色的普查表、按企业规模分级培训普查员、张贴悬挂宣传标语、用街道信息平台发送普查工作短信等等。他还通过召开联席会,动员物业公司和写字楼的管理方参与到普查工作中,通过他们对楼内企业进行登记。对于少数不理解的企业,他协调公安、工商、消防等相关部门,协同普查员入户普查解释,增加说服力,真正建立了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基本台账。

按照台账对每一个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档案,做到“一企业一档案”,档案中含企业基本信息、历次检查文书、培训记录、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材料发放记录、隐患整改报告等原始材料,计算机记录和纸质版记录同步进行。解决统计分析、检查重复交叉的问题。他只要一打开电脑,就知道每个安全员每天、每周、每月等的工作情况,能看出哪些企业检查过,哪些没有检查。

朝阳区安监局信息办主任马海鹏告诉记者,在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结束之后,由于数据库建立得比较完善,大屯街道又成为了北京市安全生产信息化试点,为全市树立了表率。

从粗放式管理到

“全覆盖、精细化”

曾经的安监科只有童志伟和两个科员,面对众多企业,三个人光执法检查、宣传培训等日常工作都应接不暇,更不要说把地区企业管起来了。这种情况一直让他觉得很焦虑,直到2015年街道专职安全员队伍建立,童志伟心中那些工作构架慢慢浮现出来,并有了实现的可能。

“全覆盖、精细化”监管,基本条件是专职安全员检查水平的高低。他首先将前后两批23名专职安全员下沉到各社区,熟悉社区及企业基本情况,然后组织安全员对辖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1次隐患排查治理,同时专门组织9项专项检查排查,每个专项检查前组织学习培训,检查中研究讨论,检查后统计分析和总结提高。经过一年的培养,从2016年起,实行专职安全员“包社区责任制”。

“全覆盖、精细化”监管的手段是分级分类。童志伟按照事故风险高低,将企业分为“红橙黄蓝”4级。对危化企业、工业企业、装修施工等高危行业重点监控,按照随时巡查至每2月检查1次频率进行;对人员密集场所、物业公司等风险较高的单位,每季度检查1次;对风险较低的黄色和蓝色级别企业半年和1年检查1次,对写字楼宇纯办公企业,联合管理方进行抽查等方式进行。

随着安全管理构架的完成,他提出的“全覆盖、精细化”监管机制得到了市、区安监局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安监局多次在大屯街道召开工作会,推广大屯经验,朝阳区各街乡也经常组织执法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到大屯街道学习交流经验,使大屯街道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域内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下一步,童志伟还筹划组建各类小组实现自管监督作用。“对于小门店,建立‘六小门店自律协会;对于物业公司,成立物业公司联盟;对于重点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协会。在企业自管过程中遇到问题,由街道安全生产专家小组,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智力支撑和参谋……”童志伟心中的蓝图还有很多。

从政府监管到落实企业主责

童志伟认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企业对政府监管还有抵触心理,更不用说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了。要让企业有安全意识,除了监管到位,还要靠政府大力宣传教育。童志伟由此想到了轮流给企业进行安全培训的方法,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街道领导的支持,由此大屯街道开始了每月一次的安全培训,每次培训180~200人,至今坚持了5年从未间断。

为了培训能够达到效果,童志伟可没少动脑筋:他在每次培训前,把近期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结合本地区近期多发的安全生产事故,聘请相应专业的老师来讲课,“请来的老师也是很多元化的,市安监局的专家、市安全生产协会的专家、专业律师、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等等。例如2015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安全生产事故有一个新的司法解释:在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中,死亡1人或重伤3人,或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以上,就涉及到追刑责的问题。而且在刑法方面,有6条安全生产相关的事故罪。于是我就借这个契机,请了一名专业律师过来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经过律师讲实际的案例,其对企业的督促作用,比平时我们这些安监人员讲的效果要好得多。”童志伟由衷地说道。

童志伟还告诉记者:“我们辖区一共有7 272家单位,其中写字楼里的企业,是以管理方或者物业公司为主进行管理;门店和有实体的经营企业大概是在3 000家左右,我们基本上一年能够轮训一遍。这个培训一次两次看不出作用,但是坚持的时间一长,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是一个无形的提高,而且影响非常深远。因为接受培训的是企业法人或者负责人,或者是安全负责人,我们在每次培训后把课件都发给他们,他们回去以后,企业就有了自己的安全培训内容。所以说别看我们一次培训200人,实际上达到的培训效果有可能是2 000人或者更多。”

对于安全培训取得的效果,谢友华也深有体会:“尽管我们这个安全培训一直都是免费的,但是一开始,有些企业负责人还是不愿意来,觉得没什么用。以前我们就是靠印发通知,要求企业必须发回执,强制企业负责人参加。但是现在,我们在辖区企业的微信群、QQ群等平台上发个通告,告知本次的培训时间地点、主题、讲师等,他们觉得‘这个事跟我们有关系,就有很多人主动报名参加。现在这种自愿来参加的已经占了大约一半的人数,场场座无虚席。”

从权责不清到监管机制建立

在工作中,童志伟也存在着困惑:除了直管行业,其他行业企业到底管不管,应不应该去检查。综合监管在基层街道到底管到什么程度、安监科和专职安全员职责定位到底如何划分。对于上级部门也没有理顺的工作,童志伟并没有逃避和推卸,反而查找各种文件,摸索着建立了属于大屯自己的安全管理机制。特别是建立了安全生产转办、移交、报告制度。

即:按照“管行业管安全”“发现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在委办局”等要求,对一般事故隐患按职责由各行业解决,自身不能解决的较大事故隐患各行业报区主管部门解决,重大事故隐患由街道办事处向区安委会办公室或区政府报告。形成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发挥好街道安委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统筹协调作用,街道安委会办公室与具有安全生产职责的部门及社区联动。

为了让安全生产职责更加清晰,童志伟坚持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专职安全员在执法检查中经常会查到一些涉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隐患、问题,我们现在会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依法形成报告提交至街道办,再转办、移交至相应的主管部门,并适时追踪整改结果。理顺监管职责和规范执法程序,是保证基层安监人员能够依法履职的前提,依法调动行业主管部门的力量,也能更高效地解决辖区内存在的问题。”

编辑 赵 原

猜你喜欢
大屯安全员街道
淮安淮阴区开展企业安全员跟班学习专项活动
大屯选煤厂粗精煤回收系统改造实践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热闹的街道
“二次函数背景下等角问题”教学探索
热闹的街道
15号线安立路站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