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早灭小”防消一体

2016-06-16 20:04徐尚明陈炳辉
劳动保护 2016年5期
关键词:消防站消防队消防车

徐尚明 陈炳辉

目前,微型消防站已成为广东各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社区农村消防力量的有效补充。

随着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的扩容提质,由消防站等资源要素构成的灭火救援力量体系,一时间难以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加上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消防工作基础较弱,城市交通拥堵,导致消防救援力量无法快速到场处置等矛盾日益凸显。广东各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针对如何建立更为优化的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广州

微型消防站处置全市七成初起火灾

近年来,广州市按照“覆盖全面、整合力量、防消一体”的原则,把防灭火力量延伸到最基层、最末端,在村居和重点单位建立“防消一体化”微型消防站,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和基层消防组织“缺失”问题。

明确微型消防站岗位培训、队伍管理、防火巡查、值守备勤和联勤联训等工作制度,对微型站建队标准、场库设施、装备配置、人员编排、训练管理和职能职责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

实施职能整合,在开展日常网格巡查的基础上,坚持“一队多用、一专多能”,配置“小、快、灵”的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确保微型消防站队员既是防火检查的巡逻队,也是灭火救援的先遣队和消防安全的宣传队。

按照“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标准和“3分钟到场”处置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单独设置场库室,配齐人员和车辆装备;条件不足的地区落实人员和最基本的器材配置,确保满足初起火灾扑救需要。

为确保微型消防站的有效运行,辖区公安消防中队、社区民警挂点对微型消防站开展灭火救援、调度指挥、防火巡查等业务培训,并纳入辖区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接受调派指令,参与辖区初起火灾扑救工作。在全市开展社区消防网格评比活动,每月评选网格化运行维护最优单位、优秀消防巡检员、“安全广州”最佳守护者等项目,充分激发微型消防站队员的工作热情。

自2014年起,广州每年由市政府牵头举办“全市微型消防站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内容涵盖灭火救援实操技能、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等各个方面,有效推动各区建站进度和质量,全面提升微型消防站工作业务水平。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微型消防站3 325个,配备队员3.4万余人,配置各类器材设备6.6万件套。2015年以来,共巡查单位30.9万家,处理隐患8.5万余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8万场次;成功处置初起火灾5 797起,占全市70.99%。

珠海 “一带二”模式

由于消防站欠账过多,保护半径过大、覆盖率不足的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部分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仍然存在消防车无法通行而“望火兴叹”的困境。为打通灭火救援通道“最后一千米”,珠海市全力推动落实“一个中心消防站带两个微型站”(简称“一带二”)建设模式,先后筹措资金2.83亿元,新建、重建、改建消防站12个,对中心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和覆盖率进行了有效补充。

为引导和规范微型消防站建设发展,珠海市出台《微型消防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微型消防站建筑面积不得小于350 m2,消防车库不少于2个,至少配备1辆水罐或泡沫消防车,同时配备1辆消防摩托车或简易消防车,且水罐或泡沫消防车的载水量不应小于1.5 t,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作用,切实提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办法》规定微型消防站配备8~12人,分设队长助理、班长、消防车驾驶员、战斗员等岗位,其中队长助理由辖区消防大队选派经验丰富的士官或政府专职消防员担任。微型消防站的消防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执行24 h执勤制度。

《办法》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由开发商配套建设、“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微型消防站纳入旧城改造配套建设、西部偏远农村微型消防站作为城市消防站前期项目进行建设。

佛山 “一站一室一车” 标准

佛山市基本建成以“现役消防队为主体、专职消防队为辅助、农村消防队为基点、合同制消防员为补充、镇街消防办为推手”的乡镇消防队伍体系。

佛山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31个,队员558人,执勤消防车95辆;有农村消防站485个,皮卡消防车等执勤车519辆、消防水泵505台,专兼职消防队员3 520人。

从2008年开始,南海、顺德等区、镇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农村消防队员业务技能大比武,邀请各级消防机构、各区分管领导、各镇街和村居负责人参加,既推进各地微型消防站点建设,又较好地提升现有农村消防队员业务素质。

2009年,佛山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农村消防队伍建设现场会,举办全市农村消防技能大比武竞赛活动。此后,市、区、镇、村每年将农村消防站建设纳入年度消防工作责任考评目标,以此推进建设。

目前,为壮大农村消防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一村一站”战略,485个行政村按照“一站一室一车”的标准建立农村消防站。2015年1月,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在基层、企业、社区。各级政府采取镇街政府出资、村委会出资、企业资助等方式,破解农村消防站人员、车辆、器材装备等重大经费保障难题。

中山

113个社区全部建立微型消防站

中山市推进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建立了“119指挥中心——镇区消防队——村社区消防站”联动指挥机制。

目前,中山市已建立志愿消防队伍的重点单位有907家,配置有消防水箱车或水罐泡沫车的重点单位有4家。其中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有596家,其中已建设微型消防站的有249家,配备人员2 001人,配备装备器材6 099件套。全市各农村(社区)消防站建有“两室两库”(即消防办公室、值班备勤室、消防车车库、消防器材库),配备至少1台三轮摩托车或皮卡车等简易的消防车辆,并配置战斗服、消防头盔、手抬机动泵、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基本器材。

据统计,中山市113个社区全部建立微型消防站,各站共配有小型消防水罐车、四轮消防皮卡或改造面包车共25辆、三轮消防摩托车78辆,建立专兼职消防队伍1 139人。

江门

微型消防站全部配备消防摩托车

江门市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契机,以社区村委为单位,争取新农村建设3%的经费用于微型消防站建设,结合旅外华侨多、驻地企业多的特点,争取旅外华侨归乡资助和企业捐赠。并借助当地摩托车行业发达的优势,联合摩托车公司研发价格低廉、性能完善、简便实用的消防摩托车。目前,全市已建成微型消防站310个,全部配备消防摩托车、人员和装备,共参与火灾扑救400多起。

探索微型消防站“联勤联训”模式,选取蓬江区禾岗村、鹤山市金华社区等7个村委进行试点。辖区公安消防部门联合派出所、专兼职消防队每月深入社区村委,一对一讲解消防摩托车、灭火器、水泵使用和初起火灾扑灭等知识,联合站点力量进行合成演练。将3~5个社区村委划分为一个联防单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可以迅速组织扑救,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定期组织微型消防站队员深入家庭、社区村街进行巡查,消除火灾隐患,全市农村火灾接警率同比下降约30%。

编辑 秦运巧

猜你喜欢
消防站消防队消防车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基于GIS的鄢陵县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消防车出动
“迷你”消防车的启示
厦门的“奶奶”消防队
吴学华编著《中国消防百年图录》选登上海迎解放消防展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