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观察

2016-06-17 03:07程冰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稳心颗粒胸痹心功能

程冰洁

稳心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观察

程冰洁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武汉 430033),E-mail:57572492@qq.com

摘要:目的评价稳心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疗效。方法筛选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照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稳心颗粒治疗,观察各组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作为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功能状况。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胸痹;稳心颗粒; 心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慢性心力衰竭( CHF)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增加,目前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调查,虽然临床上心力衰竭病人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住院率的20%,但是死亡率却高达40%,与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率相仿[1]。心力衰竭目前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并且心力衰竭也是一种进展性病变,一旦开始,即使没有心肌损害,临床也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2-3]开始研究打破传统的观念,在尚未出现明显“充血性”症状之前就着手干预治疗,以期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这也自然而然提出了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概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通过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从根本上防治CHF,延缓CHF发展进程,提高病人的远期存活率。我科室近年来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门诊无症状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40例,由于目前没有无症状性心衰的统一诊断,故参考文献[4-6]制定标准:①无胸闷、呼吸困难、水肿等临床症状;②血流动力学检测:左室舒张末压或左室充盈压(LVEDP)≥2.39 kPa(18 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2.13 kPa(16 mmHg)、右室舒张末压或右室充盈压(RVEDP)≥1.33 kPa(10 mmHg);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③X线提示轻度肺淤血。病人同意参加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脑卒中、肿瘤等。将入选病例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43.5岁~76.5岁,平均62.3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3.2岁~77岁,平均65.8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包括低盐饮食,低脂、戒烟、吸氧、适当运动等;②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类药物(雅施达)治疗,用法:4 mg 口服1次/日;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方药基本组成: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两组用药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美国惠普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HP-1000型,探头2.5 MHZ),测定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数值。由同一位熟练B超室医师负责对病人进行上述值的测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升高LVEF、CO、SV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s)

3讨论

目前心力衰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无典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和明确的静脉系统淤血体征,有时甚至不被病人感知,不需要用洋地黄类或利尿剂治疗,但有心腔压力升高,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充血性心力衰竭:系指临床上已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难治性心力衰竭:指心力衰竭的终末期,对于常规治疗无明显疗效。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前兆,多常见于基础疾病复杂的老年人,尤其是脑血管病的老年病人,此类病人可历时数月或数年,并且随时可发展或逆转为显性心力衰竭。因此,对于这类病人在早期进行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这一观点与传统医学中“上工治未病”思路不谋而合。因此对心衰的治疗干预提前到尚未出现明显的“充血性”症状之前,充分体现中医学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慢性心衰证属中医学“胸痹”“心悸”“喘证”等疾病范畴,对心衰的病机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这些描述均说明心衰的病机是心气虚。心气不足为本,血瘀水阻为标。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鼓动与温煦,心气充沛,才能使血液正常的运行。心阳(气)不足,推动乏力,则气血运行不畅,瘀阻心脉,甚则血瘀内停,心失所养,导致“心主血脉”的功能紊乱、衰退、继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室性早搏、房室早搏见上述证候者。稳心颗粒用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治疗是对稳心颗粒作用的延伸。党参补中益气而益心神,为君药;现代研究认为党参[7]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改善心功能和膜脂质过氧化,抑制心肌凋亡,免疫调节机制。黄精臣药、健脾益气,使元气旺盛,清阳升,三七通畅血脉,《本草经疏》云其“通血脉者,血不自行,气壮则行,故通血脉”。三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现代研究也证明[8-10],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诸药合用,以达益气温阳、通补兼施、痰瘀同治之目的。本临床观察治疗后两组CO、CI、SV、LVE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稳心颗粒加减干预性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稳心颗粒能明显延缓心力衰竭的疾病进程,且纯中药制剂无明显禁忌及不良反应,作用持久,使用范围广泛,经济实惠,更进一步发挥传统医药的作用,但具体更深入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迎春.对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思路的几点思考[J].新中医,2006,38(1):5-7.

[2]顾月星,孙长春,王新,等 益气活血法干预性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3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8(12):76-77.

[3]王强,何劲松,方显明,等 加用安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20-21.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5:136-147.

[5]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32-336.

[6]段学忠,王翔艳,徐静,等.加味稳心颗粒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4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5):345-348.

[7]刘静,郭颖.黄芪注射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3):34-36.

[8]徐华丽,于晓凤,曲石春,等.人参果总皂苷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3,15(2):2-4.

[9]武毅,于晓风,曲绍春,等.人参果皂苷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5):345-348.

[10]孙颖.中药心血管病制剂的合理使用[J].黑龙江医药,2013,26(2):308-309.

(本文编辑王雅洁)

中图分类号:R541R28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3.035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3-0326-02

(收稿日期:2015-10-22)

猜你喜欢
稳心颗粒胸痹心功能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失常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可行性探析
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片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稳心颗粒合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