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①

2016-06-17 07:44郭蕾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郭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①

郭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许多大学生表现出迷茫、焦虑等心理问题,以至无法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明确的决策。社会支持是个体采用何种应对方式的重要资源,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大学生择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构建起国家、高校、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承受压力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成功就业。

关键词:社会支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招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人才趋于饱和,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着择业压力、决策困难等问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职业决策行为所进行的推测、判断和信心[1],对个体职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对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以期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帮助大学生做出明确的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

二、文献梳理与回顾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理论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心理学家Hackett和Betz最早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将自我效能感应用于职业领域。他们还编制了第一个“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TaylorT和Betz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国外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性别、年龄等主观因素的关系研究,二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互动模式等客观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国内学者围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理论也展开的大量的研究,依据Taylor和Betz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龙立荣、彭永新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DMSE-SF)。国内学者主要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学历的差异性,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状况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关于社会支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拥有的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学校、朋友、社会等方面的潜在资源,能够给个体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相一致,社会支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几个因素上:性别(宋尚桂,2002[2];程虹娟,2005;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2003[3],年级(刘广珠,1998[4];唐燕,2007;刘春焕,2008[5]),专业[6](胡飞飞,2008[7])和家庭(Barone,1991;Holmbeck,Wandrei,1993;李慧民,李越美,2004[8])也有学者对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总体来说文献较少。

综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感现状的描述,停留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上。关于社会支持作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认识到社会支持对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两者的研究彼此独立,建立起相互之间影响关系的文献寥如星辰。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改善。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性别、生源地、专业及年级为分层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00名被试,回收有效问卷466份,有效问卷加收率为93.2%(见表1)。

表1:被试构成情况表(N=466)

(二)量表选取

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

本研究采用彭永新(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9],该量表是参照Betz和Taylor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而成,共包含五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制,信心值由1-5逐级增加。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内部的一致性为0.95,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本研究采用国内普遍使用和认可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该量表由我国学者肖水源(1990)修订而成,共包括10个条目和3个维度: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支持的利用度(3条)。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0],适用于一般人群,符合统计学上的测量标准。

3.数据处理

全部施测工作集中在2014年9月-10月完成。采集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相关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分析

表2:不同性别、生源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1=男2=女3=城镇4=农村)

由表2可以得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大学男生与大学女生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主观支持维度上,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研究发现,男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女生。究其原因,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女社会分工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男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女性则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企业在用人时更倾向于选择男生,因此,男生通常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显著,尤其是在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达到了显著水平,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城镇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教育观念以及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通常优于农村学生,因此,城镇学生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更多。

表3: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1=一年级2=二年级3=三年级4=四年级5=理工科6=文科)

由表3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大一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最多,大二和大三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有所下降,大四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有所回升,整体曲线呈现“U”型。大一学生年龄尚小,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因此,获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和支持较多,大二时经过一年的适应,学习与生活都趋于平稳,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度下降,相应的社会支持有所下降。到大三时,学生目睹了学长们在就业时所遭遇的困难,对前途充满迷茫,而此时学校和家庭又未对其加强关注,所以大三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表现为最低。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学校和家长又重新对学生加以关注,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帮助学生求职,所以大四学生相比大三学生而言,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高,社会支持呈现回升态势。这与康少果(2011)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研究显示,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大学生在社会支持的差异性呈现显著水平。具体而言,除了客观支持维度上,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差异性不显著外,其他各维度的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性。但客观支持上,仍然是理科生的得分高于文科生。

(二)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

表4:不同性别、生源地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1=男2=女3=城镇4=农村)

由表4可知,大学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大学女生,且这种差异性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这与男女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结果相吻合。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受传统文化及社会分工的影响,男生更多被赋予在外干事业的角色,而女生则应以家庭为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二是男女生生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女生与生俱来的依赖性、安全感使得她们更愿寻求家长、朋友的帮助。

从家庭来源看,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性显著。总体来说,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社会支持的原因相匹配。

表5: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1=一年级2=二年级3=三年级4=四年级5=理工科6=文科)

表5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中,除了制度目标维度大四学生高于大二学生外,其他维度上均是大二学生得分情况是最高的。从方差分析来看,各年级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是源于大二学生刚刚摆脱了大一时对于就业的懵懂意识,又缺乏大三、三四由于就业所产生的压力的焦虑,有了普遍的就业意识,对未来职业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而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差异性显著。理工科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得分,且表现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各个维度上。究其原因,文理科的专业性质是造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专业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目前社会对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对文科大学生的需求逐年减少,直接影响了文科学生的择业信心,择业效能感也随之下降。而理工科学生较为光明的就业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理工科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三)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表6: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相关造成矩阵

由表6可知,主观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呈显著相关,客观支持在收集信息和问题解决维度相关不显著,其他维度显著相关。在支持利用度上,仅与选择目标这个维度不显著相关,其他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这表明,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越能增强就业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信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强。

五、简短的结论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个体差异性较大,社会支持水平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选择目标和问题解决两个维度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这说明,目前虽然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但是无论国家、学校、社会都尽量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帮助毕业生就业。尤其对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的学校,就业率相对较高,学生所得到的社会资源和信息较多,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较强,但是学生群体中仍普遍存在目标选择模糊,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现象。因此,社会各界、学校、家庭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尤其是高校,更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因为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目标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即目标选择和解决问题表现不佳,因此,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例如通过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和讲座,提供更多的就业优惠制度,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出科学明确的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侯东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121-122.

[2]宋尚桂.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210-213.

[3]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3,(1):34-35.

[4]刘广珠. 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3):175-176.

[5]刘春焕.大学生个人规划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9.

[6]伍明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认知评价与就业焦虑的相关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4-5.

[7]胡飞飞.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6-7.

[8]李慧民,李越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91-192.

[9]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2):38-43.

[10]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于翔)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College Students’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 efficacy

GUO Le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mployment situation,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employment,many college students are showing confusion,anxiety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and even could not make clear decision on their own career. Social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the individual to adopt the coping style,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individual’s self-efficac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on social support influence the college students’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Therefore,we should construct the nation,universities,family social support network to help students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n the success of employment.

Key words:social support;career decision-making;self-efficacy;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3-0112-05

基金项目: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EIA120386)。

作者简介:郭蕾(1978-),女,河南郑州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