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电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6-06-17 08:07陈贵文张学雷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前景现状措施

陈贵文,张学雷

(黑龙江省水电局,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省水电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陈贵文,张学雷

(黑龙江省水电局,哈尔滨 150040)

摘要:黑龙江省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受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条件影响,开发利用率不高,至今开发率仅11%。文章对黑龙江省水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情况、发展滞后原因等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加快龙江水电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水电开发;现状;开发率低;原因;前景;措施

1黑龙江省水能资源分布情况

黑龙江省境内分布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4条水系,水能资源比较丰富。2003年水力资源复查和2004年农村水电资源复查共对全省755条河流进行了排查。复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水能资源总理论蕴藏量987.8 万 kW,可开发大、中、小型水电站950座,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 024 万 kW。其中5 万 kW(含)以下农村水电站850座,农村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327.5 万 kW。

1.1水能资源分布特点

1.1.1水能资源丰富

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024 万 kW,约占全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1.8%。为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省份,水能资源蕴藏量比吉林和辽宁两省合计还多。

1.1.2水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省内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的河流多位于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高寒山林地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和牡丹江流域。黑龙江水系和松花江水系具备开发条件的河流673条,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001.6 万 kW,占全省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97.8%。乌苏里江和绥芬河水系具备开发条件的河流82条,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22.4 万 kW,仅占省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2.2%。

1.1.3水能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650 mm,夏季雨量充沛,汛期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1.1.4界河水能资源逾半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主要国境界河有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省境界河有嫩江。国境界河和省界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分别为405 万 kW和30.42 万 kW(界河水能资源以总装机的1/2计算),合计435.42 万 kW,占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42.5%。目前开发了12.5 万 kW(尼尔基-省境界河),尚有422.92 万 kW未开发利用。由于界河水能资源开发涉及国民经济发展、水权分配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仍难以开发利用。(界河水能资源情况详见表1、表2)

表1 国境界河水能资源情况简表

注:装机容量以电站总装机计。

表2 省境界河水能资源情况简表

国境河上可开发6座水电站,全部分布在黑龙江干流上,总装机405 万 kW(界河电站以1/2计算),均未开发建设。

省界河上可开发水电站5座,全部分布在嫩江干流上,总装机30.42 万 kW(界河电站以1/2计算),已开发尼尔基1座电站,装机12.5 万 kW(界河电站以1/2计算)。

1.2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黑龙江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始于1938年,日伪政府在牡丹江市镜泊湖下游开工建设镜泊湖电厂。1945年6月该电厂建成发电,是黑龙江省境内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1950年,宁安县新安乡西安村朝鲜族农民李敏顺在自己研究的木制冲击式水轮机的基础上,配带1台3千瓦的卧式发电机组,建成了黑龙江省的第一座小水电站,即西安电站,为全省小水电开发打了头炮。之后的黑龙江水电建设以渠道小水电建设为主,经历了“星星之火”和大跃进“一哄而上”两个阶段,1960年黑龙江水电站达到数量峰值371座。后因渠道上的水轮泵站受灌溉季节和来水量的限制,出力小、利用率低、满足不了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逐渐被淘汰。1970年以后,黑龙江省的小水电站建设转向河流和水库,电站装机规模逐渐变大。1979年,国家提出“以电力养电”的政策支持水电建设,黑龙江省小水电逐渐向规模性发展。

自1983年国家开展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建设后,国家支持农村水电的力度逐渐增大。2003年国家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建设,2011年启动了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建设。黑龙江省借助国家政策水电事业逐渐发展壮大。20世纪90年代,建成全省最大水电站莲花水电站,装机55 万 kW。21世纪初,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和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水电装机又一次猛增。2015年完成37座1995年以前建成的农村水电站进行了增容改造,老旧水电站发电能力得到巩固和增加。

至2015年底,黑龙江省共建成水电站86座,总装机114.63 万 kW;在建水电站4座,3.4 万 kW。分别占可开发量的11.2%和0.3%。尚有906 万 kW尚未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率远低于吉林、辽宁两省87%和83%的水平,也低于全国38.7%的平均水平。

2黑龙江省水能资源开发滞后的原因

黑龙江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1)建设成本高,利用小时低。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北端、纬度最高的省份,有效施工期短,项目建设成本高;加之降水少、河流落差小、有效利用发电时间短,导致经济指标差。据测算,黑龙江省水电项目单位千瓦投资为1.5~2.5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单位电能投资为5-10元,是南方省份平均水平的3-5倍。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对称。

2)上网电价较低,缺乏投资吸引力。2005年前,黑龙江省上网电价在国内较高,在东北处于龙头地位。但从2005—2015年10年间,黑龙江省水电电价一直未作调整,32%的电站电价为0.2161 元/kW·h,60%的电站电价低于0.30 元/kW·h,远低于其他省份电价水平。2015年2月,黑龙江省将电价低于0.35 元/kW·h的农村水电站电价统一调整至0.35 元/kW·h,电价水平有所好转,但仍低于吉林、广东、浙江、河北等省0.3757、0.4332、0.45元和0.42 元/kW·h时电价水平。

建设成本偏高和电价极低,导致黑龙江省水电项目无人问津。

3)土地、林木补偿费用占工程总投资急剧升高。黑龙江省水电项目多位于林区和山区,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林地、荒地。原来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征占地有特殊优惠,但近年来一律采用区片综合地价,土地和林木补偿费用不断升高,多数项目征林征地费用达到项目总投资的40%至80%,成为制约项目能否成立的关键因素。

4)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一是黑龙江省现行的地方水电管理办法是1997年发布,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电管理的需要,亟待修改,但始终难以列入日程。二是近年来吉林、辽宁、湖南、广西等九省份相继出台了水能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能资源的获得方式和限期开发时间及回收作出明确规定,并通过人大立法确保资源科学、有效、合理配置开发。但黑龙江省因为没有类似规定,出现抢占资源、占而不建的现象。导致一边是投入产出比好的水能资源占而不用、长期闲置浪费,一边是有意向的投资商却难以找到好项目。

5)缺少政策性支持。省里始终未出台加大财政补助、减免征林征地费用、提高上网电价等支持鼓励水电发展的政策措施。而201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的支持农村水电发展的优惠贷款政策,在黑龙江省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落实。

6)设计、审批过程冗长。水电工程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耗时长。项目立项涉及部门众多、手续繁琐,审批过程缓慢冗长。多数项目前期工作周期在3 a以上,严重影响对国家资金的争取和水电的发展。

3黑龙江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3.1发展水电的深远意义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从未拉闸限电的省份,发展水电的意义和必要性有那些呢?

1)黑龙江省的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储量居东北三省之首,比吉林辽宁两省的总量还多,而且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目前仅为11%,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水电是技术最成熟、开发效率最高、成本适中、电能质量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水电可增加非化石燃料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并可解决未来石油储量和煤炭产能下降后显现的能源紧缺问题。

3)水电作为分布式能源,可弥补大电网在安全稳定性上的不足,满足特殊场合的用电需求,避免大面积停电,提高电网的防灾抗旱启动能力。

4)水电具有开停机速度快、电压稳定等特点,可以通过调峰、发无功等方式提高电网运行质量。

5)水电作为清洁能源,每发1度电可替代火电标准煤342 g,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875 g和5.7 g,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六是水电特别是农村水电为农村、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电力,可提高农村用电水平,解决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3.2黑龙江省水电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水能资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水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我省水能资源多位于山林地区,开发水能资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从稳增长、调结构来看,我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水电建设产业链长,能够有效拉动投资,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从扶贫开发要求来看,农村水能资源分布的地区多为贫困农村,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率还比较低,加快农村水电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这些地区脱贫解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4)从电力体制改革来看,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电价机制,坚持节能减排,推动电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优化,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农村水电作为重要的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了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5)从黑龙江的振兴发展来看,作为产粮大省和边境省份,必须“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水电开发不足是我们的“短”,水电工程效益是我们的“长”。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可有效扬长补短发挥振兴龙江作用。

3.3水电发展面临的困难

虽然新时期的农村水电发展有很多的有利条件,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1)农村水能资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开发率的逐渐提高,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的技术难度加大,征地补偿和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和移民安置等制约因素更加突出。

2)界河水能资源短期难以开发利用。黑龙江省42.5%的水能资源分布在界河上,且主要在国境界河上。由于界河水能资源开发涉及国民经济发展、水权分配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仍难以开发利用。

3)局部河流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一些项目没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部分河流水能资源存在过度开发问题,一些引水式电站河段减水脱流,影响河流生态和下游生产生活用水。

4)水能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受过去开发理念、技术和资金等制约,一些流域存在电站布局不合理、梯级电站之间的流量不匹配、没有建设龙头水库电站等问题,中小河流普遍缺乏梯级联合调度机制。

5)部分电站老化失修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水电站建成较早,设备老化,水能利用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3.4开发前景

黑龙江水系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库尔滨河上的九级开发利用方案在各方积极努力下,已建成4级,其中上游库尔滨电站具有很大的调节库容,为下游8个梯级都能成为调峰电站奠定了基础,该河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呼玛河干流的塔林西电站前期工作已到“可研”,三间房水库作为引呼济嫩水源地已被列入规划,有望在2020年之前动工修建。

松花江水系内牡丹江有镜泊湖和莲花两座大型水电站,具备多年调节性能。牡丹江干流还规划兰岗电站、二道沟、长江屯等电站,自身具有日调节能力,在上级电站年调节作用下,均可冬季发电,且可担当调峰任务,可获得较好的发电效益。汤旺河干流规划的15级电站已开发了小云峰和引汤(渠首和永久)两级,技术经济指标较好的陶家水电站已完成可研编制并落实开发主体,近期可开发利用。海浪河流域规划中所列的9级梯级电站,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其中首选的林海电站前期工作已到“初设”,“引资”也已初步落实。

绥芬河水系绥芬河上已修建东升、老黑山等水电站。流域内正在修建罗家店水电站,预计2016年底可建成发电。流域内最后一个站址五排水电站也具有较高经济开发价值,前期工作已启动,纳入近期开发规划。

界河水能资源,特别是国境界河水能资源开发涉及国民经济发展、水权分配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仍难以开发利用。

4措施及建议

优先发展水电是黑龙江省现阶段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现实选择。作为边境大省和产粮大省,提升水电的战略地位,建立鼓励水电发展的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战略安全,更有利于黑龙江省目前、特别是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

1)加快水电立法工作。一是组织修订《黑龙江省地方水电管理办法》,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制定有关水电发展的条款,提升水电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建立水能资源开发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平、公正、公开配置水能资源开发权,吸引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三是建立完善水能资源占用无偿退出机制,对不能在规定开发期限内开工或完成开发任务的水能资源无偿收回并重新公开配置,杜绝资源浪费。

2)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通过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推动水电发展。推进水电价格市场化,研究流域梯级效益补偿机制,根据电力市场化进程,逐步完善水电价格机制和项目投资回报机制。可以根据整体布局,合理安排一些水电站采用付本还息电价,以调整黑龙江省电力布局。同时建立和完善已建成电站良性调整机制,定期上调水电上网电价。

3)利用黑龙江作为边境地区和产粮大省的优势,针对今后拟建水电项目经济性普遍差、市场竞争力下降、投资风险增大等情况,向国家争取出台水利水电项目的优惠用地政策,降低开发成本。一是是出台黑龙江省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和林木补偿收费标准的优惠政策;二是允许征地补偿和林木补偿费用分期征收;三是对耕地占用税和征地管理费等实行先征后返。

4)制定出台有利于水电开发的金融信贷政策。将农发行加大水电信贷支持的政策推广到所有银行,允许在建工程资产抵押贷款和实行水电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等优惠金融政策,对水电开发项目实行低息或无息贷款。鼓励和支持水电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5)组织力量研究粮食主产区、边境大县以及具有大小兴安岭自然生态保护区地区与水电开发的相关联系和适宜政策和方针。

6)加大财政资金对水电开发的支持力度。设立前期工作专项资金支持水电规划编制和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对国家水电资金实行全额配套,推动水电发展。

7)通过招标等方式优选设计单位。鼓励设计单位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探索新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等,降低水电项目造价、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8)根据水电项目工艺、技术复杂的特点,在下放明确审批权限和时间、简化程序的同时,应在流域和省一级设立专家库和咨询机构,加快审批速度,确保审批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铁.黑龙江省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2008)[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黑龙江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水利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们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3]陈贵文,李纯江.加快黑龙江省水电开发的建议[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8(12).

编者按:如果您真地关心黑龙江省水电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请看看这篇文章;如果您真地想了解龙江水电为啥发展的这么慢、这么难,请看看这篇文章;如果您作为水电主管部的上级或地市的业务部门,想切实加速龙江水电的发展,脚踏实地想解决几个难点,请看看这篇文章!

Existing Stat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EN Gui-wen and ZHANG Xue-lei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opower Bureau,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Water energy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but uneven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Impacted by the natural,geographical,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the development and use rate is low,only 11% to this day.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and use state,and the cause for lagging behind of water energy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water energy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putting forth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for quickening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hydropower development;existing state;low development rate;cause;prospect;measure

文章编号:1007-7596(2016)04-0081-05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陈贵文(1978-),男,山东武城人,高级工程师;张学雷(1962-),男,湖南涟源人,教授级高工,本刊编委,现任黑龙江省水电局局长。

中图分类号:TV7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前景现状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