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分析的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发展研究

2016-06-17 01:14李向伟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广东省

李向伟,赵 程,林 群

(1.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基于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分析的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发展研究

李向伟1,赵 程2,林 群2

(1.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数量大幅增加,类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也成为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供给方,并且在农业科技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传播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对全省随机挑选的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仍存在一些较为普通的供需失衡问题,亟需政府部门、涉农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扶持,从组织、运行、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适当提高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服务能力。

关键词: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需分析;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发展研究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农产品市场之间竞争不断激烈,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目前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矛盾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自2007年7月1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全国各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大力推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而且通过大力开展科技推广和应用,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及时有效的资讯信息等科技成果和服务等,着重提升了合作社质量的发展。然而,目前受政府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合作社自身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得不到满足等因素影响,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服务呈现出供需失衡的状态[1]。因此,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现状,找出导致供需失衡的主要问题,探索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科技服务机制和模式,打破原有科技资源的隶属系统和行政区域的界限,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各方科技力量的节点和平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政府着力扶持和鼓励,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飞速发展,不仅数量大幅增加,类型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成为广东农村发展速度最快、连接企业与农民、直接带动农户致富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据工商行政部门统计,至2014年底广东省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19万家,成员总数68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88万户,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4.57万家的7成左右,发展较为滞后。全省合作社资产总额311亿元,总收入193亿元、盈余61亿元;有国家级示范社322家,省级示范社837家。已覆盖到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等各涉农产业。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有41.6%在粤北,其他依次为粤西25.0%、珠三角20.4%、粤东13.0%。其中,有8个户数过千的地级市,分别是河源市(2 741户)、茂名市(2 100户)、湛江市(2 060户)、梅州市(1 948户)、韶关市(1 481户)、肇庆市(1 259户)、清远市(1 248户)和云浮市(1 054户)。

目前,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不同的科技服务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科技信息服务型合作社:该类合作社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农民所需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等配套相关信息以及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等,属于普遍存在的基础性科技服务功能。

(2)流通服务型合作社:该类合作社规模大、数量多,主要为解决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产品与市场交易等问题而设立,已成为目前农民迫切需要的类型。其交易对象和范围广泛,可以与其他合作组织、非合作组织、企业等直接进行交易,从而有利于农产品交易效率及农民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3)技术推广型合作社:该类合作社通常是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服务和指导等需求问题而建立,目前在农村独立存在的数量较少,并逐渐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4)农产品加工型合作社:该类合作社主要解决的是通过农产品的初深加工过程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农产品产后增值的问题,目前在农村中的存在比较广泛,具有比较重大的发挥价值。

(5)综合服务型合作社:该类合作社是由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民自发联合建立的,主要为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交易问题,具有规模较小、管理较繁琐、效率较流通型合作社稍低等特点。然而在目前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初始期,其适用的范围相对较广。

2 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的实证分析

为保证调研的可行性、有效性、便捷性和全面性,本次调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和各级管理人员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并随机选取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8个城市的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问卷人员的选择采用典型随机抽样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2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1份,其中农户和合作社管理层的问卷分别为162、19份。

2.1 需求分析

2.1.1 需求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图1)可知,合作社所需的主要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产品市场信息(90.5%)、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信息(82.5%)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信息(80%),其次是农业政策法规(70.5%)、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70%),再次是农业科普知识信息(58.5%)和气象信息(35.5%)。由此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最需要、最关心的是农产品市场信息,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和树立农产品特色品牌,打开销售渠道。

图1 合作社对农业科技服务内容的需求情况

2.1.2 需求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整体需求呈多元化特征、较显著的经济区域特征和作物种类特征。

(1)需求多元化。农民最强烈需求的是农业技术指导,占54.33%左右;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和新产品研发需求比例分别为36.35%、18.09%和14.59%;对农业气象信息和发展规划需求则较少,仅占4.15%。随着地区、年龄、文化程度、生产农产品种类的不同,以及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纵深推进,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农民拥有各不相同的个人期望和限制因素,所需农业科技服务种类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反映为需求的多元化。另外,大部分农民仍需技术指导,反映了目前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依然不高,亟需提高最传统且基础的田间技术指导水平。而农业气象信息和发展规划较少被看重,则表明农民更注重当前需求和个人需求,而忽视长远的、集体的需求。

表1 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特征

(2)经济区域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新产品研发(12.56%)、农业政策法规(22.75%)及发展规划信息(1.39%)需求比例均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而后者对农产品市场信息(43.88%)和农业技术指导(69.72%)等需求度远高于前者,说明后者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更为强烈。总结调研得出,经济较发达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农业技术指导和农产品销售方面,不仅有较多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供较为完备的服务,而且地方财政也给予比较充裕的扶持,使当地农业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缺乏有效供给,从而使当地农民为提高生产率和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而迫切需要农业技术指导及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基础性农业科技服务。

(3)作物种类特征。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农民对农业政策法规(24.35%)和新产品研发(15.87%)的需求更大,而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农民更侧重于农业技术指导(65.22%)和农产品市场信息(43.45%)。通常农民经济收入直接受国家相关涉农政策的影响,这一规律主要体现于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民,他们对中央惠农政策及粮食直补政策等的颁布和实施关注较多;由于新品种、高效化肥和农药等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他们也很注重市场上开发的新产品。而经济类作物具有市场价格变化大、周期性更新快、对生产者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使得农民更注重及时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掌握市场供求情况,以市场作导向来从事生产。

2.2 供给分析

2.2.1 供给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的6类农业科技服务如图2所示。其中,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服务的合作社数量为100%,产品销售为90.5%,病虫害防治和耕作技术指导分别为88.5%、82.5%。图例数据说明了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也表明了农业科技服务已成为合作社角色担当的重要内容。合作社围绕农户最关心的收成和市场销售两个问题,为其提供了相配套的服务,如生产资料的投入包括统一供应种子种苗(82.5%)、化肥农药(45.5%)等服务,市场销售服务即统一品牌和包装(60.5%)。

2.2.2 供给渠道 合作社获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主要供给渠道是农业科研院所(78.5%)、农技推广站(75.5%)、政府部门(70.5%)、农业院校(52.25%)、农业龙头企业(45.5%)和农业协会(40.75%)等(图3),以上供给机构作为科技含量高、服务专业化的新兴农技信息供给主体已成为目前越来越重要的供给渠道。

图2 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的科技服务内容

图3 合作社从农业科技服务主体获取信息情况

图4 合作社使用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情况

2.2.3 供给方式 从图4可以看出,科技培训讲座(95.5%)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最为常用的科技服务方式,农业专家下乡咨询(85.5%)也被普遍使用,其他方式包括农业科技网站(74.5%)、电话短信(55.5%)和农业图书杂志报纸等(54.5%)等。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合作社利用技术培训、专家咨询、网络和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农业科技服务的意识较强,获取的科技信息也较为全面。

2.3 主要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在逐步壮大,以其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也有较大程度的改进完善,但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总体能力水平不高,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3.1 综合性科技服务不够全面 广东省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并未充分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销售等公益性农业科技方面服务水平不高,进一步直接导致合作社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从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层次较低、局限于表面,整体的综合性的科技服务严重缺乏,突出表现在科技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同时,由于受农村社会整体生活水平较低的影响,农民对农业的生产需求相对复杂,覆盖了种养殖业中的众多品种,知识结构片面的农技站人员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的需求[2]。

2.3.2 合作社自身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发展仍存在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合作社没有规范的章程和内部运作,管理松弛,发展机制和民主监督制度不完善,缺少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部分合作社知识和物质产权意识不强,权利和职责不明晰,管理层与农户之间的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有些由于没有构建“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合作体系,导致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利益关系不紧密,经常发生互相毁约现象;还有部分合作社的民主管理仅仅是形式主义,通常仅由主要牵头人掌控合作社的基本运转,普通社员很少参与管理,也较少关心合作社的整体发展[3]。

2.3.3 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 各市(县)、区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农业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的贯彻落实决定了农业科技服务成效大小[4]。由于政府财政和农业科技投入的差异,导致广东省农业占比相对较大的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仍大大落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5]。结合目前农业科技服务实际情况,广东省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真正推动全省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 提高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政策通知》(财税[2008]81号),严格执行免征增值税、免征印花税、按比例扣除进项税额等3种免税规定,将合作社享受的农业生产、销售、加工和国家规定的其他一切涉农经济活动相适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并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做到灵活运用。目前,国家和政府分别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服务均有较为具体的规定,然而总会出现由于部分人员不能依法办事等导致的一系列不可操作性问题。因此,有必要继续健全法律法规,并贯彻执行税收优惠等政策,从而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科技服务功能的强劲有效。

3.2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机制

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贷款抵押担保制度,成立以各市(县)、区政府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牵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共同出资贷款担保机构。具体内容为:第一,进一步增强以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目标的保险机制,针对广东现代农业特点,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相继推出更及时和富有选择性的保险产品,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广阔性和影响力;第二,有效提高保险机构对合作社的重视度,尤其当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涉及赔偿时,务必及时做到全面细致,有利于其信誉在广大农户中的提高;第三,鼓励合作社为其成员投保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农业保险,从而将出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市(县)、区级财政部门也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农业保险补贴险种及保费补贴分担比例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

3.3 大力开拓多元化销售服务途径

3.3.1 建立信息网络,保证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及非社员农户的农产品统一收购后再统一销售,从而在形式上表现为“规模化”,有助于获取较高的销售价格,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和谈判地位,在保证稳定收益的基础上大大降低社员的经营成本;或者对统一收购的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以红利形式将所获利润返还给社员,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的经济收入。在掌握市场行情基础上,合作社以建立各种信息网络渠道来搜索、整理、分析和公布各类准确且实用的信息,让社员充分了解市场变化态势,从而将农户生产销售风险降到最低。

3.3.2 加大科技投入,实行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经营 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经营”的有效方式是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担起生产组织者的职责[3]。一方面,对于只销售初级农产品的合作社,应主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团队,采取委培、在职、行业交流、观摩学习、科技培训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等形式,对社员进行持续的技术培训,实现在设施栽培、储运保鲜、病虫害防治、品牌包装等方面的新突破,不断增值农产品产前、产中环节;另一方面,对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合作社,鼓励并扶持其不断引进和使用新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藏等科技含量及高附加值,提升产品品味档次,使产品升值的同时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优质品质开拓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3.3.3 加强营销宣传,树立现代农产品品牌战略 目前,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营销意识较薄弱,有待通过加强营销手段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提高销售水平。成功创立名牌商标必须以保证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前提,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形成生产技术规范化、质量标准统一化,从而有效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媒体效应,通过视频专辑、广告软文、杂志刊物等丰富的媒体传播方式,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并以各类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名优品评比等现场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跨区域建立生产示范基地,扩大销售范围,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出去”的精神。

3.3.4 加快农超对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自律性检测、包装、附加标识等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等。首先,倡导地方农业部门和批发市场为合作社提供免费的农产品检测服务;其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再次,通过定期开展大卖场对接交流会、“一村一品”进超市活动和农副产品展示观摩会等形式,引导和扶持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好、农户成员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各大连锁超市直接对接。同时,各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为通过自建、援建、产销双方共建等方式搭建的农超对接平台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3.4 加强合作社社员的科技培训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在地方政府的科学组织统一安排下,将合作社成员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内容,通过技术创新平台,以产学研、特派员等形式,邀请并引入一批农业生产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定期定地点、分期分批对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带头人培训,同时加强考核,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学习人员选送至大专甚至本科院校进行更深层次的学历教育。尤其对于已经或准备建立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的合作社,应采取委培、在职、继续教育、企业交流、观摩学习、科技培训等形式,对相关农业产业从业者特别是年轻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他们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3.5 赢取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充分实现,无论在生产资料的供应等生产服务方面,还是在统收统购农产品等销售服务方面,都与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公司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等息息相关。因此,为赢得龙头企业或大型公司的积极参与及社会力量的理解,促使资金流转顺利快捷和合作社发展不断前进,合作社应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合作社应在不损害社员利益前提下,对参与自身经济运行的公司企业给予适当优惠,实现社企共赢,同时,政府应对积极参与合作社发展的当地龙头企业或大型公司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第二,借助政府帮助以及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形式,向社会宣传自身优势和对社会积极影响,扩大知名度,不断吸引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主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邵文珑.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8.

[2] 黄修杰,郑业鲁.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13):250- 253.

[3] 苏文娟.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4] 郑利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121.

[5] 张朝华.广东农业科技推广投入:问题、原因与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37- 46.

(责任编辑崔建勋)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bility of Guangdong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based on supp ly-demand analysis

LI Xiang-wei1,ZHAO Cheng2,LIN Qun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2.Caiti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Key words:Guangdong province;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supply-demand analysi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bility;development research

Abstract:Recently,the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have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Number increases and type varies.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uppliers of diversificat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and it play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rol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demonstration and spread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However,by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6 cooperatives selec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random ly,we found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It must be solved by the joint efforts from government sector,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 and social groups.In this paper,we put forward several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organization,operation and guarantee,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bility properly of Guangdong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6)01-0169-06

收稿日期:2015-09-11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B070 104009)

作者简介:李向伟(1981-),男,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501905526@qq.com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广东省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