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篇 鸢鸟鱼跃过六墙

2016-06-20 07:58文字统筹邱勇哲
广西城镇建设 2016年3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造园园林

文字统筹 邱勇哲(本刊记者)



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篇鸢鸟鱼跃过六墙

文字统筹邱勇哲(本刊记者)

ZHONGGUO GUDIAN JIANZHU YUANLINPIAN

园林篇·园分南北

中国版图广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千差万别,从大角度看,地和人都有南北之分。早在先秦时期,《诗经·小雅》中就有“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的说法,《诗经·大雅》又云:“奄受北国,因以其伯”,这里的“南国”和“北国”含有“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意思,可见当时人对地理概念已经有明确的划分。

林语堂先生在《南方与北方》文中说:“中国人在我们心目中仅仅是一种抽象物。南方与北方的中国人被文化纽带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但他们在性格、体魄、习俗的区别之大,不亚于地中海人与北欧日耳曼人的区别。”中国划分南北最常见的方式是以秦岭至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于南方,以北属于北方。南方文明以长江流域为代表,北方文明由黄河流域孕育而成,二者各由若干分支地域组成,又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两大地理区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整体性的差异,比如南方的气候偏湿偏热而北方偏干偏冷,南方的自然山水清秀婉约而北方雄浑大气,南方的物产相对丰富而北方略显贫瘠,南方多食米而北方多食面,南方的民俗艺术偏于细致而北方偏于粗犷,南方人以精明灵巧见长而北方人以稳重踏实著称……如此不胜枚举。

右上:园中庭院清雅幽静。

右下:十笏园池西岸游廊。

中国历史上南北方都曾经出现过很多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类型,大多属于官僚、文人、商人所有,是其主人全家游赏、栖居之处,与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相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也更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南北方私家园林的风格差异非常明显。

南方的私家园林以江南地区为最盛。总体而言,南方私家园林大多空间曲折、色彩素雅,富有灵秀精致的气质,是南方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基础的完美结晶。北方的私家园林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制约,北方很多地区都不适宜造园,即使偶有兴筑,景致也非常简单,水平难称上乘。历史上北方私家园林最兴盛的区域是关中、中原、幽燕三地,其次是齐鲁和三晋,虽然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体系,但是各自的发展历程有早晚与长短之别。相对南方而言,北方的私家园林大多空间较为宽敞直爽,色彩偏于厚重,造园手法简洁,具有端庄大度的气质,充分反映了北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以往中国的私家园林研究以江南园林为主,岭南、闽南的私家园林也得到较大关注,而北方的私家园林则长期受到冷落,以致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只有南方才有私家园林。事实上,历史上北方出现过很多著名的私家园林,比如西晋金谷园、唐代平泉山居与辋川别业、宋代独乐园、元代万柳堂、明代勺困与清华园,等等,可惜均已不存,连清代的自怡园、惠园、水西庄等名园都大多归于尘土。北方现存的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北京地区,天津和山东的曲阜、潍坊、青州、济宁也有一些园亭保留至今,此外山西等地还有零星遗存。这些实例大多是清代以后的作品,年代较晚,不能反映历史上最高的造园水平,也无法代表更广泛的地域范围。但即便如此,现存的一些名园依然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优美的景致足以让我们领略到昔日北方私家造园的卓越成就。

_北方的私家园林大多空间较为宽敞直爽,色彩偏于厚重,造园手法简洁,具有端庄大度的气质,充分反映了北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

_新修的十笏园外园牌匾。

_十笏园的平面图。

左:十笏园小沧浪。

右:十笏园湖石假山。

潍坊十笏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胡家牌坊街,又名丁家花园,是一座清代所建的富商宅园,于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方地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私家园林之一。其前身为明代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几经辗转,在1885年被潍坊首富丁宝善购得,花费八个月的时间筑成宅园。“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丁宅规模宏大,共八路院落。十笏园位于其西南部,园门位于丁宅东路东南角,入门过空地,见院南侧位置建有正堂十笏草堂。十笏草堂为三间硬山建筑,门前有对称树立的石笋和木化石,另有一块大湖石上镌“十笏园”三字,旁有“到此无不忘忧客,入园即是画中人”对联。草堂西北有一座方亭。名为“小沧浪”,四柱均为不加砍削的天然松木,顶覆茅草,颇有淳朴之气。

左上:鸢飞鱼跃门。

左下:十笏园草堂池沼。

右:十笏园稳如舟。

园中央辟有水池,池岸叠石斑驳,池中央建有一座四照亭,虽名为亭,实际上是一座水心榭,檐下设“一斗三升”的斗拱,另悬“涛音”之匾、并设两副对联,南为“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西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四照亭四周安设“美人靠”坐凳,四面看去,均有框景效果。

四照亭西侧有曲桥与池岸相连,此桥平面呈弧线形,设有三拱,造型很奇特。池东北有一座画舫,名“稳如舟”,前面的台基处理成半圆形,似有船头的趣味,悬楹联“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池西岸堆叠大型湖石假山,依墙而立,主峰位于南北位置,上有六角形的蔚秀亭,登临可远观城外程符山和孤山的风景。临岸处建有另一座六角亭,尺度比蔚秀亭更小,名“猗岚亭”,意为兼顾水色山景。四照亭之北有一道砖墙,顶为弧形,类似江南“云墙”,但未粉刷成白色,仍保持青灰砖墙本色。墙中央有正八角形门洞,上有“鸢飞鱼跃”之额,门与四照亭隔水相望,并无道路连通,西侧另设一道竖八角形屏门,从此方可辗转进入东路后院。

后院北侧为砚香楼,是三间两层砖砌的藏书楼。此楼体量最大,退居最北,不会对水池产生压迫感。池西岸设有一道游廊,穿过西侧门洞可入西路庭院。西路院分前后两院,但格局比较简单,前院北为家室深柳读书堂,西厢为静如山房和秋声馆,园内设庭石,并对称种有龙爪槐和紫丁香;后院为颂声书屋,屋前种有一对石榴树。

这座北方小园把南北私家园林风格融为一体,富有特色。园中十笏草堂、四照亭、鸢飞鱼跃门、砚香楼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建筑全取正朝向,有正厢之别,造型端庄,大量使用青砖,表现出明显的北方特征;同时全园以水池为中心,辅以曲桥、画舫,亭榭布局灵活,假山以湖石堆叠,空间富有曲折之趣,又体现了江南园林的深刻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照亭的屋顶分为三叠,有重檐效果,这种形式称作“缀庇”,可见于四川雅安东汉时期的高颐墓石阙以及汉代陶楼明器,后世南北建筑均极少采用。

清代曾有文士作《沁园春》赞誉此园:“有方塘半亩,镜湖潋滟,奇峰十笏,灵璧崔嵬,曲榭留云,清泉戛止”,平度的白永修有《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飏钓丝。荷叶染衣花照眼,令人错认铁公祠。”景致之美,跃然纸上。

_十笏园的花窗。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由于设计精巧,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曲桥回廊等建筑无不玲珑精美,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说园》中赞誉道:“潍坊十笏园、清水一池、轩榭浮波……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整个园林疏密有致、错落相间,集我国南北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造园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