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专”“活”“严”

2016-06-21 06:16张红松
江西教育A 2016年5期
关键词:片区全县教研

张红松

为全方位、多渠道、快节奏、高质量地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铅山县从2013年开始,努力抓好教育培训(主要指教师、校长培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内容要“专”

国培省培,远程教育,内容博大精深,一口气吃不成 “胖子”。针对校长和教师工作忙、培训内容广的特点,铅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科学精选培训内容,采用“专题专论专学专训”,逐次递增,学深弄通。重点扣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选题。铅山县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率领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县电教站及相关股室负责人,脚往基层走,板在现场拍。学校“点菜”——提出急需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县教育体育局“买单”——筛选归纳形成培训专题。近三年来,教师培训选中的专题达上百个,比如《课改,教室里的革命》《双主体——德育课程构建》《润物细无声——浅谈有效运用EQ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素质能力》《走新教育之路,让教师幸福地工作》《校长艺术之我见》《学者型校长的实践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分析》《教师心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改进研究》《培养积极心理,践行高效课堂》《“一体机”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教师应对互联网+行动策略》《教育资源平台、班班通教学运用》《教师PPT课件制作》《学校安全管理》《如何创建教职工之家》,等等。这些上承天时、下接地气的专题培训,大都聘请县内外行家里手执教,把理论上的“渴求”与实践中的“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变过去的“隔靴搔痒”为今日的“雪中送炭”,教师培训勃发无限生机。上百次的各类培训,参学率均达百分之百。

二是选书。我们针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每年为教师配发《从教学走向教育》《教师如何品国学》《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等教育教学书籍,开展系列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是选人。聘请了《中国教师报》总编助理、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新学校(北京)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刘修勤,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韩杰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平等专家学者专题授课。

二、形式要“活”

“专”内容要有“活”形式作为载体,这是教师培训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

一是在大的运作方式上“活”。表现为:“请进来”——凡是专题培训,均聘请省市内外的专家学者或本县的行家里手来讲课;“走出去”——三年来,先后组织了校长、副校长和骨干教师计1129人次走出县门外出培训;“送下去”——每学期组织县教研员、学科带头人、课改先锋多批次送课、送培下乡,并指导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选上来”——从农村学校选拔一批教师到县城示范学校跟班学习,以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在搭建培训平台方面“活”。搭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研训平台或项目——

“每周一讲”。从2014年秋季开始,推出“新理念、新教师、新课堂”课改专题讲座,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县教研室每周六定期举办“每周一讲”。目前已开办43期52场,培训相关教师共计5300余人次。“每周一讲”已成为我县培训教师的一大品牌。在理念上、方法上,为学校、教师提供有力有为有益的指导,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周一训”。从2015年开始,县电教站每周六开办“每周一训”,聘请各校信息技术精英,组成县级培训团队,针对“班班通”设备管理应用、课件操作、微课视频制作、一体机与电子白板应用管理、上饶教育云平台应用、“三通两平台”资源应用等教育技术应用培训达30期,参训人员达2400余人次。

“每月一赛”。三年来,举办了学校领导的赛课活动。每月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赛课和校长评课比赛。全县180多名教导主任、分管副校长、校长参加比赛,教师参与观摩活动16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学校领导课改实践力、领导力和指导力的提升,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力助推下阶段全县课改工作。

“每月一报”。从2014年开始,把全县各校每周课改工作亮点收集整理,每周发布课改专栏《课改动态》。从2015年秋开始《课改动态》改版升级为《铅山课改》,由各学校轮流编辑,发挥交流、研讨、共享资源的作用。现在《课改动态》已编辑40余期,《铅山课改》也编辑了17期。就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还不定期编辑了4期《悦读新语》。

“每月一辩”。为推动全县素质教育纵深发展,将思辨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2014年开始,每月举办全县“鹅湖之辩”中小学学生辩论大赛。赛事从学校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预赛,进入片区复赛,产生全县中小学八强队伍,进入县赛、决赛。目前,辩论赛成为学校的一项常态教育活动,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求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协助能力、表达能力和进取精神。

“外出跟班”。三年来,先后组织了1000多位校长、教师、教研员到北京、山东、江苏、河北、福建、安徽等外省市和本省的南昌、萍乡、吉安、泰和等地的名校跟班学习。这些外出学习活动,有的对接前沿教育理念,有的到名校实地观摩,对我县升华校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

“青蓝结对”。学校每学期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几名课改教师,名单要上报教研室和挂片领导,并在校内公示;规模小的学校培养对象不少于5人,规模大的学校有一定比例。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学校其他领导和学校课改先锋,每学期要结对帮扶2至3名青年教师,拟订结对帮扶工作方案,要求捆绑评价。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青蓝结对”活动,较快地促进了一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一方面编写了《解码高效课堂》《新课程60问》等校本培训教材,开展校本培训;另一方面学校每周有学科活动,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有总结,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学科、定人员”的四定要求,有序开展校内赛课、集体备课、团队评课等活动。教师校本培训和参与教研已成为一种常态,片区教研如火如荼,全县中小学10个片区坚持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片际活动,全县片区教研活动主题鲜明,效果明显,各片区举办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观摩研讨、送教下乡、教学开放、示范课、说课、评课和片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等经验交流活动此起彼伏。每年全县片际教研活动累计在80次以上。此外,还有“八校课改联谊”“九校共同体”等教研团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交流合作,活动丰富有效。

三是在培训推进方式方面“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县校教育网络沟通,开展网络教研,实现资源共享。县教育体育局与学校分别建立了培训交流微信群,发挥网络培训的作用。

此外,还每月召开一个片区现场会,由学校申报,分中学、小学展示一次,目前已有32所学校成功举办。在此基础上,全县现场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已举办四届。

三、管理要“严”

偌大的培训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使“蓝图”变成“华厦”,从“设计”到“竣工”,必须有“严”的运作机制来保证。回顾近三年来的督导举措,“严”味较浓的表现主要在三项:

一是规划严密。整合有限培训资源,成立了县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各方力量,组织全县教师培训活动。做到有规划、有场地、有师资、有经费,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在全面完成国培省培和远程培训等常规动作的基础上,对上百次自选专题培训,从方案制订到过程管理,再到活动小结,方方面面,均有详细安排,确保了培训工作有序、有为、有效。

二是培训严谨。对每一个专题,讲什么,怎么讲,由谁讲,均进行了反复推敲,逐一筛选,以至于达到近乎“苛刻”的程度。由此,产生了“严师出高徒”的效应。每次培训,都设置了会场互动、即兴问答、现场点评、训后反思环节,强化培训效益。

三是要求严格。比如每年暑假的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学科骨干、新上岗的教师等各级各类培训,局督查室均逐一对参训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予以全县通报。对参训人员要求做到“人到心要到”,对因事缺训者、检测不合格者,还要择时“补课”。又如电教一体机培训,年轻的学员要到“位”;年老的教师同样要“过关”。再比如为强化学习实效,我们对外出学习的人员严格推行“三个一”的管理,即一篇心得,一场汇报,一个工作举措。每学期还专门举办全县外出学习“三个一”论坛,许多宝贵经验已被许多学校借鉴实践。

(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片区全县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