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

2016-06-21 06:16孙娜
江西教育A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交流班主任

孙娜

要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一、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本义是通过交流,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以便双方能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照理说,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本应是家长所热烈欢迎的,也倍加重视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家长都“害怕”与老师交流,也尽量回避与老师交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长们如此排斥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教师把“沟通经”念歪了,每次家校沟通都是千篇一律地历数学生的错误,然后再对家长进行一番问责(孩子表现得这么差,家长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吗?自己平时都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竟然还不知……)。如此一来,这种沟通也就不可避免地演变为“事后告状会”和“家长批斗会”了……面对老师的训斥和指责,家长要么是愤而离开,回家拿孩子撒气;要么就是满脸赔笑、低声下气地进行一番解释、“认错”。如此“沟通”,又有哪位家长会乐于参与呢?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更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所以,要想让家校沟通取得理想效果,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沟通观:“请家长”的目的不是要批评家长抑或指责家长,而是要与家长互通消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摆在与家长平等的位置上,把家长看作是教育教学中的协作者,心态平和地与家长交流,并最终达成一致,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

二、沟通之前班主任要充分“备课”

与家长沟通的本意是通过家校互动,让学校教育有目的地向家庭延伸,进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因此,要想让沟通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就必须提前做好功课:

1.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在校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爱好,健康状况;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班主任都做了哪些工作,又都收到了什么效果;在目前的教育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等,都要了然于胸。只有这样,在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并能让家长真切感受到沟通的诚心。只要家长感受到我们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的孩子,就会在内心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进而迅速、有效地缩短心理距离,在随后的交谈中他们自然就会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沟通并积极合作。

2.深入了解学生家长,科学制订沟通方案。沟通之道贵在“知彼”。很多时候,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顺,并不是因为沟通技巧不过关,也不是家长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而是教师对家长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在沟通中也难免就会出现一些“摩擦”:例如一些问题孩子家长很反感老师因为孩子“违纪”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很丢脸,而班主任却总是喜欢把沟通地点选在学校。再如,一些家长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而很多班主任却总是喜欢在家长繁忙的工作时间要求家长到校“协商”。试想,如此情景下的沟通又怎会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与家长沟通之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家长职业、特点、联系方式、工作状态等。然后根据对方的心理特点、工作特点,选择合适地点、恰当时间与家长“预约”;在预约时,班主任要将自己想谈的主题告知家长,让家长有所准备。如此,家长自然就不会对老师的“沟通”有排斥情绪了,从而愉快接受你的“邀请”并积极合作。

三、沟通中要讲究交流的艺术和策略

一个班级学生数少则三四十,多则五六十。班级中的家长又往往有着有不同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加之每个家长的脾气和处事方式亦各不相同,如何让班级的家长都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不是容易的事。为此,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和技法。

1.尊重家长——顺利沟通的前提。尽管在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要想得到家长的尊重、支持,就必须以一种诚心诚意的态度尊重所有的学生家长,这是教师与家长能否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家长应邀到校沟通,教师最好到学校门口迎接;家长到校后,教师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并且在交谈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不能以领导者、专家自居,居高临下地教训家长,更不能责怪家长,而是要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除此也应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家长、贴近生活的日常和社会用语(避免使用家长不甚了解的教育教学专用术语),要让家长一听就懂,这样家长就会切实感觉到老师的亲切、随和、热情。

2、“哪壶先开提哪壶”——高效沟通的保障。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在所有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儿女都是最可爱的,哪怕是老师眼中“最差”的孩子,在家长眼中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与老师交流,家长最喜欢也最想听的事情,莫过于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喜讯了,而家长们最反感也是最不希望听到的就是老师们恨铁不成钢地数落孩子的缺点。所以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切不可一上手就“挑刺”,张口闭口就是埋怨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如此势必会严重挫伤家长的自尊心,甚至还会引起家长强烈的不满,个别家长可能还会倒打一耙,“我们孩子在家可是很乖的,也从不这样!怎么到了学校,就变坏了,你们老师是怎么教育的?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反倒还要责怪我们家长,没那么容易……”结果学生家长就会与教师互相抱怨,个别家长还会对老师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这样不仅有违教育初衷,而且还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有经验的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是投家长所好,“哪壶先开提哪壶”:先是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表扬孩子的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然后再用诚恳和委婉的口气指出孩子客观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从家长心理易于接受的角度去引导家长分析问题,让家长认识到:如果孩子能克服这些问题的话,那就将会有更大和更好的发展。如此家长必然会乐于与班主任沟通,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

至于沟通渠道,还有电话沟通、网络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等等。沟通是一门艺术,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的,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与家长沟通,都必须以人为本,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打开家长的“心门”,进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交流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夸夸我的班主任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