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一步

2016-06-21 06:34孟令香
江西教育A 2016年5期
关键词:神医扁鹊师爱

孟令香

最近,我主持召开了全区的班主任论坛交流活动。在领略了各位班主任的独特管理艺术之后,对当前班主任群体如何在现有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专业成长,有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师爱,既要本能更要理性

师爱,一直是班主任在经验交流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主题,诸如“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爱是走入孩子心门的钥匙”之类的说法比比皆是。有一位班主任,讲了自己用爱感化问题生的一个案例,说在某学生“生日的那天,把自己设计的一张生日贺卡亲手交给他,全班同学像升国旗一样,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他,深情地共同唱起生日歌。此时的他,已经被感动得泪水奔涌”……

很多班主任喜欢借助一些特殊的日子送给特殊学生特殊的礼物,这个做法很值得肯定。问题是,在学生被“爱”感动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理想的结局是学生从此变了一个人,由一个问题学生一下子成为“五好学生”。

而实际上,只是这样的可能性很小,除了在理想的教育神话里可以出现以外,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少会出现。大多数情况是,学生暂时“好了”几天,然后就“涛声依旧”,甚至有可能眼泪刚刚擦干就继续走老路。这种把感动作为师爱“成效”的做法,至少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师爱的内涵。在我看来,一个“会爱”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因生给爱”,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爱;二是“爱要得体”,施爱的方式、方法要适当;三是“师爱有道”,班主任的爱心应该是源于本能,抛却功利,追求专业的理性之爱。

这也就是说,师爱源于本能之爱,但又超越本能。真正的师爱,应该学会把“感动”作为教育的开始,然后借助科学、理性的教育策略,让“感动”持续发酵、内化、升华,并最终成为改变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力量。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理性之爱才是师爱之道,从“有爱”到“会爱”才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道中之道。

二、方法,既要技巧更要方略

有一位班主任,每晚在睡觉前都要给女儿讲一些小故事,而女儿在这些故事里学到了不少做人道理。受此启发,他尝试把故事引入到班会中,想借助故事来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实验很成功,不仅学生在小故事里“悟”出了大道理,而且曾经最为枯燥的班会也成了学生喜欢的课。在论坛中,他分享了几个小故事,出示了针对故事设计的小问题,并重点介绍了故事带来的良好“效应”。

因为我正在进行省级规划课题“叙事型主题班会”的研究,而这位班主任的“故事”主题班会与我的研究方向极为一致。于是,我便联系了这位班主任,希望在班会课的设计问题上进行深入的切磋。电话中,他极为坦率地告诉我,他感觉以故事为主组织主题班会虽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只是在灵光一现的时候借用某个故事来说明问题,就是个小技巧而已。当我问及他有没有成熟的课例和实施策略时,他不好意思地回应说自己只是凭感觉临时性使用,并没有想到怎样选择故事、使用故事,更没有打算构建方略,形成体系。

像这位班主任一样,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以自己的智慧获得某种教育经验和技巧,并在班级中随性“小打小闹”地进行零散尝试的人很多。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让他们在某一个方面小有收获,但是却很难实现专业成长大突破。因为一个班主任如果过于倚重于灵光突现的“金点子”,而不对具体的经验做法进行系统整合,很难实现教育效果的整体性、全局性和效益性。也就是说,从技巧到方略,是对教育经验进行优化提升的过程,也是班主任成长必须迈出的一步。

三、理念,既要防“病”更要树人

在班主任的交流中,往往把自己改变了某个“放荡不羁的古惑仔少年”,调教好了一群“危害四方的害群之马”,扭转了某些“走向歧途的问题学生”等类似的问题作为经验的亮点。常规的格式就是先铺垫学生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再介绍怎样运用智慧和技巧进行教育引导,于是乎问题一扫而光,而使班级的教育光环显得无比灿烂辉煌。

应该说,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之一,但不能成为全部或主要职责,更不能作为班级管理成功的证据。原因有二:一方面,班主任需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其主要的精力和卓越的成就应该在于以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影响和引领全班学生,让他们尽可能成长得一帆风顺;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树人而不是治“病”,教育的更高境界是为树人而防“病”——把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前。问题学生的出现在所难免,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改变问题学生,但是绝不能够把这作为班级管理的全部和追求,更不能因此而遮盖了我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的欠缺与不足。

众所周知,扁鹊是传说中的神医。据说他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能在人还没有生病时预测到病,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跟扁鹊大哥在一起的人没机会生病,所以大哥一直默默无闻。扁鹊的二哥能在人刚刚有生病的迹象后,稍微一调理病就治好了,别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也不很出名。而扁鹊则专门治那些已病入膏肓的人,所以人们认为他是神医。对于班主任来说,做一个像扁鹊的大哥一样默默无闻的“神医”,还是做一个扁鹊般声名显赫的“神医”,不仅事关教育追求的境界,更关乎教育理念的高低——教育是治“病”还是树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神医扁鹊师爱
神医扁鹊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神医的烦恼——浓度与配比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寻找绝世神医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陶“神医”的糖葫芦
以师爱诠释教育
讳疾忌医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