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要接“三气”

2016-06-21 06:34刘旭东
江西教育A 2016年5期
关键词:办学素质教育师生

刘旭东

学校文化既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只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能凝聚师生力量的学校文化,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学校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精神文化。而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应该是丰富的,除了有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学校的“三风一训”,更要有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等内容。

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文化的厚度可以决定一所学校发展的高度和速度,学校文化的不同也将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品牌,学校文化的提炼和建设历来得到各学校的重视。

因此,提炼和建设学校文化必须接“三气”。

学校教育承载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希望,学校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诸因素中的第一因素。

首先要接“天气”。这里说的“天气”并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天气,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校风校训等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要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要求合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理念、思想、目标、方向等必须围绕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的生命成长、发展这个本原。学校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更要扫清分数指挥棒、升学率等旧有的阴影,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大幅度增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份额。素质教育是时代潮流,西方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比我们要早。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其次要接“地气”。学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背景、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文化传统,不能片面地追求时尚化、现代化甚至国际化。接“地气”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让学校文化更多地植根传统,内生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被师生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学校要全面梳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反思,提炼出自己积淀的文化价值,融入到学校核心文化当中;要注重学校文化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对接,让学校文化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融入当地一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使学校文化更具特色和个性化。

再次,要接“人气”。学校文化建设是贯穿“从人中来,到人中去”的一个过程,必须让绝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尤其要让师生认可,否则毫无意义。

一是从学生的需求中去提炼和建设,才能符合学生的立场和需求,避免学校核心文化的偏离。

二是从教师队伍的成长历程和现实需求中去提炼和建设,才更符合教师们的“胃口”,提高落实“文化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文化落地更要靠师生共同参与和实践。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让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三风一训”等核心文化在广大教职员工头脑中生根发芽,并贯穿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大宣传,让学生都能理解学校的核心文化,以学校文化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办学素质教育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