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易主

2016-06-23 21:55程万军
特别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汉唐东洋学堂

继晚清留日潮之后,新生的民国,又一次掀起了“东洋热”。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东洋”的来历。

不少中国人以为,“东洋”即是“日本”的别称,其实,那是阴错阳差、送人之美了。查阅史料可知,“东洋”版权不折不扣地属于中国。此称来源于宋代,确立于元代《大德南海志》,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20世纪之前,日本人谈论“东洋史”,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历史。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桑原骘藏《东洋人的发明》中所言:“我在此说的东洋,是极其狭义的意思,与东亚意思相同,且主要是指中国人。”

但到了近代19世纪末以后,“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了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这主要是因为,经历了甲午战争、中国留日生推翻清廷的辛亥革命等一连串事件,验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其时西学的日本先进程度超过中国,成为新东方文明代表。

所以,建立了新国家后的中华男儿,依然对日本这个“新东洋”抱有伊甸园般的追随和向往。

在二度“东洋热”中,他们主要是冲着日本“两大件”而去:武学堂,日本妻。

日本武学堂,那里一度被视为华夏“先秦男”的重光之地。民国初年赴日的中国青年,无不以毕业于东京振武学堂为荣。

东京振武学堂,曾经是日本专为晚清留学生设立的陆军预备学校,这里出来的很多“华夏新武士”,后来都成为清廷的掘墓人。

民国成立后,此学堂继续为中国打造军事精英,这些青年精英,后来大都成了民国叱咤风云的人物。诸如国民军统帅蒋介石、国民军二号人物何应钦,司令长官唐继尧、阎锡山等都是东京振武学堂的毕业生。

与“先秦男”遥相呼应的是“汉唐女”,她们就在武学堂的身边,那就是“东瀛女眷”。

在当时民国,流行这样一种观点:日本女子,即使是贫苦的下层女子身上,也有某种名贵的气质,她们柔弱、温顺、纯洁、敏感、真诚、高雅、甜蜜、勇敢、女人味十足;这种气质,本为古代中国女性特别是汉唐女子所有;可惜宋代以后,由于被理学雌化的儒学变得越来越庸俗,越来越小气,逐渐阉杀了这种可贵的气质,因此,若想找回能够体现华夏理想的女子,只有到日本去寻求了。

所以,民国名男“娶日本妻”成为“一代风尚”。孙中山的日本妻子大月薰,辜鸿铭的日本妾吉田贞子,苏步青的日本妻子松本米子,赵浩生的日本妻子今泉智慧,陈其美与百合子,戴季陶与津渊美智子,陶晶孙与佐藤弥纱,李叔同与阿熏,苏曼殊与吉川菊子,张大千与山田喜美子,周作人与羽太信子,甚至蒋介石等人与日本女人也有过爱情史。

纵观当时的留日游日文学作品,日本女子的温柔妩媚是作品一再描写的主题。民国才子眼中的日本女子,充满了中国汉唐女的古典美与现代贵族的气质。

民国著名文人徐志摩的散文就记下了对日本女性的美好印象。他有一首著名的《沙扬娜拉》诗歌,就是1924年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日本女性在中国这位新月派诗人眼里,就是东方古典美的典范。

(摘自“程万军新浪博客” 图/黄煜博)

猜你喜欢
汉唐东洋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Majorana zero modes induced by skyrmion lattice
小院的夜·东洋画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郑和下东洋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宝宝国学堂
东洋轮胎换名为通伊欧轮胎
雁栖湖,汉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