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武警警种部队处置生化灾害事故专业能力

2016-06-28 09:09汤宇磊
中国应急救援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化

汤宇磊 雷 刚



浅议如何提升武警警种部队处置生化灾害事故专业能力

汤宇磊雷 刚

摘 要

关键词:生化 灾害事故 警种部队 抢险救援 救援处置

近年来,全国生化灾害事故发生频率日渐增高,特别是在城市、交通要道等人员密集区域,造成的危害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其危险性与特殊性,此类灾害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处置,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全军武警部队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针对目前中国没有一支专职的生化救援队伍现状,武警党委提出,要增强警种部队生化救援力量建设。作为武警的核心救援力量,警种部队的应急救援功能逐步显现。救援体系主要涉及工程机械、地灾灭火等方面,而处置生化灾害事故专业能力相对薄弱。为更好完成职能使命,警种部队应加强生化灾害事故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完善自身抢险救援体系。

1.目前我国生化灾害预防与处置情况

1.1生化灾害事故基本情况

1.1.1生化灾害事故定义

生化灾害事故是指由于危险化学品(化学毒剂毒物)、放射性物质、致病微生物及其它放射源等对人具有破坏性杀伤性的物质被蓄意或无意泄漏、引爆、燃烧,导致人员伤害的突发事故或恐怖事件。

1.1.2生化灾害事故特点

生化灾害事故具有:危害性大、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侦检不易,救援难度大;社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若救援处置不及时不到位,易造成二次伤害、严重污染环境,还会引起民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1][2]。

1.1.3生化灾害事故诱发因素

据统计,我国生化灾害事故主要成因有三类:第一,在存在生化隐患时进行操作或非法操作引起的生化灾害事故,这类因素占70%以上。第二,相关单位的设备发生机械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使得某些生化品失去控制,引发的化学灾害事故,这类因素所占比例在28%左右。第三,蓄意造成,就是极端恐怖分子或者是战争所引发的生化灾害,例如北约空袭南联盟使用的生化武器。这类灾害一般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主要依靠情报部门的信息截取与侦别,发生比例较小。

1.2我国有关生化灾害的法律法规依据

截至2015年,我国已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多部国家性法律,在不同方面对生化灾害事故救援工作进行指导与规范。此外,我国又先后出台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处置生物化学事件的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害化学品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这些办法对提升我国生化灾害事故应急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

1.3我国生化潜在威胁地点与重点管控区域现状

目前,我国并未明确划定生化潜在威胁地点与重点管控区域。没有建立统一的预防生化灾害、化学事故区域数据库,没有将生化潜在威胁地点与重点区域进行数据归拢,没有健全的危化品详细数据库。不利于日常预防与管控,不利于灾害突发时及时获得信息资料,不利于开展有效救援处置。

一是潜在威胁区域地点数量庞大,分布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涉及生化的单位企业不断增多。据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注册化工生物类公司就有7万多家,小合成氨厂、小农药厂、小化工厂更是遍布各地。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布局不合理,甚至有企业设在人口稠密的城镇,与居民生活区唇齿相邻。隶属于国家、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更是涵盖了各大重点城市。具有区域地点数量庞大,分布极广的特点。

二是有毒有害化学生物试剂贮量大,流通广泛。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日常流通的有毒有害生化物品有上万种,仅我国生产光气的工厂就有2万家,年产量350吨。几乎全国各大城市都生产和使用相当数量的有毒有害生化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使用范围日趋广泛。政府管控不够细致全面,预防处置措施不足。

1.4我国生化灾害预防与处置力量分布情况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生化救援力量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地方各部门生化救援力量较为匮乏。现主要依赖当地公安消防力量以及各公司自己配属的消防队,组成人员往往缺乏生化救援专业素质,缺少专业洗消处置装备,不具备处突救援能力。在遇到重大突发事故时,往往缺少有效手段。最后,政府只能临时请调各部队配属防化团进行应急处置,错失了救援的黄金时间,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灾害的破坏范围和影响。

2.警种部队生化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分析

去年以来,武警部队在第一时间参与处置了8·12天津大爆炸、12·20深圳山体滑坡等重大突发灾害事故,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灾害局面,也积累了一定的救援经验。其中,警种部队的应急救援功能愈加凸显。本文以8·12天津大爆炸为案例,进行分析。

2.1有指挥机构,但未建立高效的联指体制

灾害发生后,天津市政府迅速牵头成立联合指挥部,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救援处置。北京军区某部、军科院、防化学院、武警内卫总队、警种部队、中石化救援队等多只救援力量陆续到达现场。但是,部队与联合指挥部和重点目标之间提前未建立必要联系,信息沟通有限,没有事故现场的准确信息。8月13日部队第一次进场救援时,现场突发爆炸,只得按命令撤出,无功而返。且救援初期,各救援力量存在一定的各自为战的情况,未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地联动机制不健全的情况。

2.2有人力技术,但缺少专业的救援队伍

生化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无论部队还是地方都应有一批懂专业会救援的技术人员。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救援力量分散,整合优化不够。

8月14日,武警以8630部队防化分队为主干,抽组天津总队、8610部队、8640部队等3支防化力量执行排查搜救任务。而警种部队,作为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虽然携重型工程机械打通了救援绿色通道,却没有一支专职的生化救援专业队伍可以进驻灾区开展救援,很尴尬。

没有建立军地一体的生化救援专家库。8月13日,救援因准备不充分受阻。经初步侦检,发现灾害区域地面有很多水洼与化学物体,易发生反应导致爆燃。在碰到此类技术难题时,才想起找寻专家,浪费了灾害救援的黄金时间。

2.3有救援训练,但缺乏针对性的实战演练

救援初期,由于之前没有涉及生化专业的救援科目训练,官兵不知如何处置。后协调专家,现场制定了侦检办法。按照“空箱”、“重箱有危险品”、“重箱无危险品”,进行分类标识,并对贮存有危险品集装箱进行取样,最后由现场化验室进行检测备案。

目前,警种部队没有独立的侦检训练场、防化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等专业训练场地或训练基地,存在救援训练单一、训练场缺失、参加演习的官兵比例不够、演习实战化不足等问题,急待解决。

2.4有应急预案,但未明确具体的处置措施

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别,警种部队制定了例如工程机械、地灾灭火等不同应急预案,但缺少生化灾害模块。且预案设置较为单一,往往只写明了组织结构,救援力量编成,却未对不同生化灾害的处置方法这一关键专业问题进行明确编制。

这直接导致灾害初期处置方法不明确,出现了一定的忙乱问题。后由联指协调专家,才在现场明确了220例检测物、23种生化残留毒性检测指数和处置方法,提高了救援质量。

此外,缺少生化危险品源的数据库系统、生化事故源危害预侧系统、生化救援专家系统等一系列配套基础数据库。救援的信息资料都是临时翻,不利于救灾开展。

2.5有分析装备,但防生化能力范围不够匹配

部队只配备了若干基础性的防化消毒设备,不满足重大灾害处置需求。8·12天津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武警部队第一个成建制整体投入救援,竟出现一时配不齐防化服的问题。而其他的生化救援装备如新型侦毒器、洗消车、水文气象仪等,也大多由解放军某部防化团临时调度后使用。

3.提高警种部队处置生化灾害事故能力的几点建议

3.1整合协调军地各类资源

3.1.1明确联合指挥调度保障体系

应由当地政府主导,军地全要素参与,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各类救援力量,也便于部队第一时间受领任务,及时做出救援部署。

平时,部队应加强与地方卫生、市政、气象、交通、环保、供水、供电等单位沟通,保证发生事故时,资源保障的渠道畅通。地方应明确法规,建立应急调用机制。

3.1.2实现军地救援相关信息同享

应实现部队与地方消防、安监、卫生、交通、地震、市政等联动单位指挥中心、值班室的互联互通,达到信息共享。灾害发生时,军地相关专家协同,共同攻克具体难题。

建议以警种部队为主导,建设生化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同享系统。通过调查,掌握辖区内生化品生产、储存等有关情况,明确划定生化潜在威胁地点与重点管控区域。生化潜在威胁地点与重点管控区域应主要包括:化工化学类相关企业、化学生物实验室、生物材料类公司、核电站等重要地物及周边区域[4]。

同时,建立生化潜在威胁区域与重要地点数据库、危险生化品分布与流通数据库和生化救援专家数据库等,并将其纳入国家本土防御作战体系,实现平时救援,战时防御的多重作用。

3.1.3建立跨区增援联动与快速响应机制

可分区域成立机动化专职生化救援大队(分队),合理分布驻地,突出机动化。多利用各类基础数据库资源,明确救灾重点。

救援大队(分队)应常年处于备战状态。要加强防生化装备保养力度,强化跨区域联动增援演练。一旦发生生化突发事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集合部队,携装出动。

3.2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支持

3.2.1整合生化专业人才与装备力量

保留好警种部队现有化学环境类、生物医学类专业人才,整合吸纳专业力量,分区域成立专职生化救援大队。将各警种的化学、生物分析装备统一管理,集中改造或建设几个区域侦检化验室。

3.2.2强化一线指挥员、战斗员培养培训力度

一线指挥员是现场救援处置的关键。要将生化专业素养与救援现场应变能力作为选拔指挥员的关键指标。根据实际,懂技术的人才,多培养指挥技能;能指挥的干部,多培育专业素养。争取培养出一批懂专业、能指挥的一线优秀指挥员。

一线战斗员是现场救援处置的中坚力量。现阶段,部队一般都注重救援业务、体能训练,对于防护训练和理论教育不够重视。应分层次,重点开展生化危险品性质、处置方法培训,防止发生二次伤害,提高整体生化灾害应急救援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5]。

3.2.3加强防生化科研力量建设

区分现场化验与后方化验两方面,利用警种部队现有的基础实验室与ICPMS 、ICP-OES等诸多分析设备和新型生化装备,开展生化灾害课题研究。通过汇总灾害救援与演练中关于实时监测、沾染区域划定、样品采集分析、受染装备人员及地面消除等科目的详细数据,全面提高部队侦检化验水平。

3.2.4设立生化应急救援人才库

部队应配合政府,建立军地一体的应急救援人才库,区分国家-地区-青年三个层面,并定时更新维护,便于在灾害实际发生时,整合社会优质救援力量,进行高效救援处置。

3.3加强学习训练,参与实战化演练

警种部队的的能力提高与素质培养关键是在准备救援时。要尽可能的在灾害发生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

3.3.1加强官兵专业知识学习

生化救援的专业性较强,相关装备的技术含量较高。广大官兵应加强专业学习,主要包括:一是学习生化理论知识,明确生化危险品分类,掌握常见生化危险品的理化性质、毒害机理、危害途径;二是学习生化灾害事故预案处置和指挥原则,熟悉侦检、堵漏、警戒、防护、洗消等关键环节的规范要求;三是掌握相关装备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措施。

3.3.2认真剖析经典生化事故案例

学习先进理念,剖析实战案例。在案例中,把握生化事故的规律特点,贴近区域内保卫对象、人员装备实际,总结经验教训。

一是案例选择要典型、有针对性,如常见危化品的燃烧爆炸、放射源的泄露等,能够帮助官兵更好地理解生化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指挥原则,掌握救援处置程序和技术战术措施。

二是案例的内容要全面具体,要素应包括:受灾区域基本情况、危险品种基本信息、组织指挥、处置程序、方法技术等内容,满足研究分析需要[1]。

三是对救援覆盖区域可能发生的生化灾害事故要重点研究和分析,加强部队与重点单位交流。

3.3.3加强生化救援专业化训练

一要加强专业化、模拟化训练。依托各类综合救援模拟训练基地,重点开展力量编成、通信联络、信息分析、组织指挥、现场处置、安全防护等科目。加大侦检训练场、防化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等训练场地与救援基地建设投入。

二要加强人员装备协同训练与新型防生化设备使用训练。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发挥最大功效。重点训练不同环境的不用使用方法以及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贴近实战。

三要加强官兵心理行为训练。帮助官兵克服灾害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4积极参加生化救援演练演习

分区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救援演习,突出灾害的不可知性,重点提高警种部队救援指挥调度、应急响应、协同救援能力。在演习中不断设定难题,让部队在演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查找灾害救援盲点。

同时,应将武警应急救援单元纳入国家救援体系,参加各类军队演习与地方演习,达到平时救灾,战时防化的目的。

此外,从生化武器的角度看,生化武器的成本极低,对生命体和自然环境伤害极大。部队应在日常多利用相关设备,加强闹市区、重点区域本底值、背景值检测,做到可控可预,维护社会稳定。

3.4重视生化灾害事故救援预案的制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据生化威胁区域与重要地点分布情况,应针对不同生化灾害类别,制定救援预案,确保一旦灾害事故发生,能够快速进行处置和增援。部队日常应以预案为蓝本,进行实战化演练,并根据实际不断更新预案编成。

警种部队生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预案的内容应主要包括:组织力量编成、职责分工,灾害事故信息、技术装备器材、处置方法以及各类物质补给渠道等方面。灾害事故信息,应包括生化灾害的性质、强度方向、危害区域、附近人员分布、受损建筑情况、交通、气象条件等。灾害种类应主要分为危险化学品事故、毒性生物药剂事故、放射源泄露事故、次生灾害事故四大模块。重点是灾害的分类与处置。例如:在发生可污染危化品失控事件后,现场的空气、土壤、水源、人群要素等均可能受到污染。救援大队(分队)应划定警戒区域,划分为源头处置分队与周边处置分队两队。源头处置分队重点开展污染区域的侦毒与救援;周边处置分队主要在警戒区周边进行洗消布控,防止污染扩散与二次污染的发生[6]。

针对生化危险物品复杂多类的特点,建议建立针对不同生化灾害的预案处理系统与生化危险品基础数据库,涵盖设备类信息、预案类信息、专家信息、常识类信息,在指挥车上装设相关软硬件,便于现场分类处置指挥。

3.5配齐生化救援相关装备

目前警种部队生化灾害救援设备匮乏,应加大生化技术装备投入力度。优先购置配发新型生物化学检测仪、防护装置、野战化验车、洗消车、水文气象仪等必需生化装备。同时,需加强官兵操作培训,强化人员装备协同训练,全面提升武警警种部队生化救援力量的水平。

4.结束语

生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强、结构复杂的系统任务,需要一支专业化、高技术的生化应急救援队伍,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军地联合指挥调度保障体系。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提升武警警种部队生化救援能力的建议。希望能为部队的生化救援力量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策略。也期望警种部队生化救援力量逐渐强大,能够圆满完成好抢险救援这一核心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红,李蕊,宋富喜等.国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综述[J].灾害学.2011:26(3)

[2]陈冀胜,于义风,夏治强.反化学恐怖对策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学智,李颖,杨博,温晓红.化学灾害救援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解析[J].中国应急救援,2015(5):27-29

[4]杜建科.毒气泄漏过程及其危险区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2

[5]杨春生,魏利军.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变程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1):95-98

[6]赵军,刘合海,化学灾害现场紧急救援行动工作规范的设想[C],《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2014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生化灾害预防与处置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现阶段武警警种部队生化救援力量的能力短板,从调度指挥、人才培养、训练演习、预案制定、装备配置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警种部队处置生化灾害事故专业能力的方法建议,一定程度上,明确未来警种部队救援处置策略与方向,使部队能够高效处置灾害事故,减小危害,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作者单位:1.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2.武警8420部队

猜你喜欢
生化
一类自催化可逆生化反应模型的Hopf分支及其稳定性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对比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物检验的临床意义